词的构成可以从词的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来认识。词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语义。

从音节的角度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多音节词

从语义角度分为:单纯词和复合词。单纯词主要是单音节的,也有少数双音节的(联绵词)。复合词主要是双音节的。

一、单音词

(一) 单音词与汉语的字、词关系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在古代汉语书面语中,一个字基本上记录一个单音词。实际上字和词并不是等同的。在古汉语中,字与词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第一,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

第二,字和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尽管在造字之初是一词一字,后来由于词的分化派生,字的孳乳借用,异词同字和异字同词现象渐渐多起来。

异词同字:一个字记录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如:

?A.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A.形貌昳丽。

B.丽土之毛

?A.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B.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以上三例,?A的“观”指的是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而?B的“观”则当“观看”“观赏”讲。两义同写“观”字,显然并非一词。?A的“丽”义为“华美”,?B的“丽”为“附着”,也是两个词。至于?A的“女”其实是第二人称代词“汝”,与?B的“女”更是没有什么关系了。

产生原因有二:

1.词义的引申:观:本义是观看(动词),引申出“用来进行观看活动的建筑物”之义,名词,读去声。

2.假借:如:女:名词,借用作代词。

异字同词:即一个词有不祗一个记录符号。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A.将军身被坚执锐。

B.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

C.遂开门纳众。

?A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B.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以上三例,?A的“暮”与?B的“莫”是同一个词。“莫”的字形是日在草中之状,《说文》:“莫,日且冥也。”就是“日暮”的“暮”的本字,后来“莫”字用作了否定词,而标志时间的字都加“日”字,就把这个本来已有“日”的字重加了一个“日”变成“暮”,所以“莫”与“暮”虽写两形,却记录同词,是分化字关系。?A的“被”与?B的“披”、?B的“内”与?C的“纳”、?A的“故”和?B的两个“固”也都反映异字同词现象。“被”与“披”都当“穿”讲,二字古代通用,至于作为副词当“本来”讲的“固”,更是常常写成“故”字来代替。

(二) 单音词与古代汉语中的双音短语

古代汉语中,有些单音词的组合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同形,因此,很容易被误解为双音词。

例如:所以,形容,其实,无论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双音结构,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连词同形,要注意区分。

如:然而、然则、、虽然、且夫、若夫、今夫

二、 复合词

古代汉语单音词占主导地位,也有少量复音词。

复音词有两类:单纯词、复合词。

(一)复合词的结构 四种

1.并列结构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的语素并列构成的复合词。这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等关系。例如:

仓廪 干戈 膏腴 宾客 祭祀 倾覆 斟酌 谨慎 和睦

这种由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复合词在古代汉语双音词中占大多数。也有个别复合词是由两个反义语素并列构成的,例如“缓急”。

2.偏正结构

两个语素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的复合词。例如:

布衣 东宫 天子 诸侯 百姓 锦衾 狐裘 羌笛

“布衣”本指布料衣服,后转指穿布衣的人,即平民。

如: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3.支配结构

两个语素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关系的复合词,又叫动宾结构。例如:

执事 将军 当道 持戟 败绩

知府 司寇 司马 拾遗 稽首

4.主谓结构

两个语素之间有说明和被说明关系的复合词。例如:

地震 日食 霜降 夏至 月食

(二)复合词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复合词的形成是汉语由单音化向双音化发展的结果。这是汉语的一大进步。最初是两个单音词的临时组合,是短语,后来形成专指义,成为复合词。如:国家。

复合词的意义不再像短语一样,是两个词的简单相加,而是另外有了专指义。例如:

春秋:

原指季节,凝固成复合词以后就变为泛指“时间”,进而指“年龄”。如《汉书?苏武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

只有组合以后意义不等于两个单音词意义的简单相加,而产生了新的意义,才是复合词。避免把词组理解为复合词。

例 ?响应,?同学,?政治,?狐狸,都不是复合词

例1中的“响应”,不是赞同支持某种号召和倡议,而是一个状动结构,“像回声那样应和”。例2中的“同学”是词组,指“一起学习”,不是双音词。例3中的“政治”连短语都不是,是两个词:“政”指政治,“治”是治理。例4中的“狐狸”是两个词,指狐狸和狸猫。

三、联绵词

一个词素,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

(一)联绵词的结构特点

联绵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单纯词。从形式上看,联绵词由两个字记录,这两个字不是语素,而仅仅是音节的记录符号,因此,联绵词不能拆开来讲,如果拆开来得到的是两个不能独立表示意义的音节。即,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记音符号,它们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已经失去,只有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纔有词义。因此,不能把联绵词拆成两个字的意义的组合。

例如:

A.于是焉何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秋水时至》)

B.陟彼高冈,我马玄黄。(《诗经?周南?卷耳》)

C.计犹豫,未有所决。(《汉书?高后纪》)

“望洋”并非是望着海洋,“洋”在《说文》中本训水名,直到宋朝纔有海洋的意义。“望洋”又写作“望羊”“望阳”,意思是“仰视”。

“玄黄”也是联绵词。《尔雅?释诂》:“玄黄„„,病也。”

“犹豫”又写作“犹与”“由与”“尤与”“犹夷”等,都是迟疑不决的意思。

(二)联绵词的语音特点

两个音节有双声迭韵的关系。

双声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声母相同的联绵词。例如:

参差 仿佛 憔悴 踌躇 仓促 流连 忐忑 伶俐

迭韵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韵”相同的联绵词。例如:

从容 烂漫 逍遥 蹉跎 彷徨 窈窕 辗转

迭韵的“韵”,与“韵母”不同。韵母包括一个音节除去声母的所有部分——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则只包括只要元音和韵尾,不包括介音。

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联绵词的语音关系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例如,

“仓庚、芣苢”在古代是迭韵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已经已经不迭韵了。这是古韵不同于今韵的表现。

“缤纷、匍匐”在古代是双声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已经不双声了。这是古声母不同于今声母的表现。

因此,判断古代汉语中的联绵词的语音关系,一定要根据古音,而不要根据今音。

(三) 联绵词的形体特点

由于联绵词是“因声以见义”所以用字常常不同。后来逐渐规范,保留一种常用的写法,淘汰了其它。

文选(礼记)

博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注解】

5.学之弗能,弗措也:学习达不到学会的程度,就不放弃。措。放弃。

提示

词义:审、笃、措

虚词:弗

曾子寝疾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注释】

4.病:病重。

7.隅坐:在墙角坐着。隅,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

13.革:“亟”的借字,改读jí,紧急。

16.正:正道,这里指合乎自己身份的礼。

17.反:返回,后作“返”。没:死亡,后作“殁”。

提示

词义:病、隅、睆、箦

通假字:“革”通“亟”

异体字:床

分化字:反——返,没——殁

宾语前置:我未之能易也。吾何求哉,

大同与小康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注释】

2.仲尼:孔子的字。与:参加。蜡(zhà):古代天子或诸侯年终举行的祭祀鬼神的仪式。宾:陪祭的人。

3.观(guàn):宗庙或宫廷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

6.道:原则。

7.三代:夏、商、周。英:杰出人物。

9.志: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10.与:“举”的借字,改读jǐ,推举。

11.讲:提倡。修:“修”的借字,使变得更好。

12.亲其亲:第一个“亲”是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双亲;第二个“亲”是名词,双亲。

13.子其子:第一个“子”是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子女;第二个“子”是名词,子女。

14.矜:“鳏”的借字,改读guān,老年无妻。

16、归:出嫁。这里指夫家。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

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注释】

4.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

5.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纯正。

6.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和睦。

7.和: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和谐。

8.贤: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贤。知:智慧,后作“智”。

9.功为己:做事祗为自己。

10.选:选拔出来的,指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杰出人物。

11.着:动词使动用法,显露。

15.埶:权势,后作“势”。

提示

词义:与、蜡、宾、逮、隐、考

通假字:与——举、修——修、矜——鳏

宾语前置:君子何叹、丘未之逮也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名词意动: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形容词使动:以正君臣,笃,睦,和

形容词意动:以贤勇知。

动词使动:以着其义。

名词意动:刑仁讲让。

省略:以(之)正君臣,以下七句同。

虽有佳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注释】

17.旨:味美。

23.学学半:教是学的一半。这句话是要说明教与学对于增长知识来说同等重要。上“学”字,读xiào,指教人。下“学”读xué,指学习。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注释】

3.术:“遂”的借字,改读“suì”。遂,行政区划。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遂,遂的学校叫做序。

4.国:天子的王城和诸侯的都城。学:指大学。

6.中(zhîng)年考校(jiào):每隔一年考查一次。中,间隔。校,考核。

7.视:考察。离经:断开经文章句。离,分析,断开。辨志:弄清经文旨意。志,经文的思想内容。

10.论学取友:论说所学之是非,择取善人以为友。

12.知类通达:懂得事物之间模拟的关系,依类推里,即触类旁通。

13.强立:这里指思想观点坚定不移。不反:不违反师教。

14.易俗:改变习俗。易:改变,更改。

17.蛾子(yǐ zǐ)时术之:小蚂蚁时时学着衔土,也能堆成大蚁冢,这里指学者时时学问,终能达到大成。蛾子,蛾之子,即小蚂蚁。蛾,“蚁”的借字,蚂蚁。术,“述”的借字,学习,实践。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谓乎,

【注释】

19.皮弁:一种用白鹿皮做的帽子,为上朝的常服。祭菜:以苹藻之菜祭先师。菜,指苹藻一类菜。“皮弁祭菜”的主语是天子所派的主管教育的有关官员。大学开学时,主管教育的官员着皮弁,以苹藻之菜祭先师。

20.宵(xiǎo)雅:即《诗经?小雅》。肄:练习。三:这里指小雅三首诗,即《鹿鸣》《四牡》《皇皇者华》。这三首诗宣扬君臣之间要和乐忠信。

21.官其始:在一开学就用做官事上的道理勉励学生。官,名词用作动词。

1.孙:恭顺,后作“逊”。业:指所治经业。

2.夏楚:二树名,其枝条可以扑挞人。夏,“榎”的借字,改读jiǎ,又作“槚”,树名,即山楸。楚,树名,即牡荆,枝条坚劲,可以做刑杖。

4.卜禘:占卜而大祭。游其志:使学生内心从容不迫。游,优游。

5.时观:时时观察。存其心:让问题在学生的心中积聚。

6.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年幼的学生只听老师讲解而不随便发问,学习不逾越进度。躐等,超越进度。

8.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大凡学习,若学习做官,就先学习与职务有关的事;若学习做士,就先学习学士应有的志向。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注释】

9.未发:这里指邪恶念头尚未产生。豫:预防。

10.可:受教育的最好时机。时:适时。

11.陵:超越。节:次第,次序,这里指教学内容深浅的次序。施:施教。孙:循序渐进,后作“逊”。

13.扞(hàn)格:抵触抗拒,格格不入。扞,抵制、抗拒,后作“捍”。格。坚硬难入。腾:克服。

14.杂施而不孙:杂乱施教而不循序渐进。

17.辟:受宠幸的女子小人,后作“嬖”。

提示:

词义:肴、旨、中、校、肄、陵、扞格、燕

虚词:者

通假字:术通遂、蛾通蚁 术通述

分化字:说——悦 孙——逊

宾语前置:其此之谓乎,其此谓乎

禁于未发之谓豫

双宾语:谓之大成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 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羣而索居,亦已久矣。”

【注释】

1.本篇选自《礼记?檀弓上》。题目为后加。本篇写曾子对子夏的批评:对老师不敬、对父母不孝、对儿子溺爱。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丧(sāng)其子:哀悼他的儿子。丧,哀悼。下文“丧尔亲”“丧尔子”同。丧(sàng)其明:丧失了他的视力。丧,丧失。下文“朋友丧明”“丧尔明”同。明:视力。

3.女:第二人称代词。何,怎么。

4.事:侍奉。

5.退:退休。老:养老。西河:今陕西境内黄河以西一带。

6.疑:“拟”的借字,改读nǐ,比拟。于:如。

7.投:掷。杖:手杖。拜:拜谢。

8.索居:独居。

9.已:太。

提示

词义:丧、予、尔、女、

通假字:疑通拟

词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语义。因此,我们从语音和语义分析汉语词的构成问题。

从语音结构上可以把词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从语义结构上有单纯词和复合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同时包含少量的双音词。双音词中,既有复合词,也有少量的单纯词即联绵词。联绵词是汉语词汇中特殊的词汇现象。

一、单音词

单音节词由一个音节构成。

(一)单音词与汉语的字、词关系

在古代语言学家笔下的“字”,相当于单音词。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表意单位,它以音为义的载体,音和义在约定俗成的原则下结合起来,便形成口语的词。字是词的记录符号,它用字形来记录词,从词那里承受到音与义,因而形成一个形音义的结合体。

第一,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

古人从来都把一个字当作一个词。古代的注释书和字书、韵书上所说的“字”,实际上指的就是词;而他们所说的“词”,则专指虚词。

第二,虽然汉字是为了记录词而产生的,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字各有其发展规律,就汉字与单音词的对应关系来说,字和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异词同字现象:即一个字记录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P58来源:考试大

异词同字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词义引申的结果。二是字用过程中的同音借用。

异字同词现象:即一个词有不只一个记录符号,各个符号间多是异体字关系,也有的是分化字关系。例P58

(二)单音词与古代汉语中的双音短语

有些双音节单位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同形,很容易被作为双音词看待,但实际上并不是双音词,而是单音词的组合。例:P59

二、复合词

古代汉语的复音词以双音词为主,三音节以上的词极少,因此我们只讲双音词。

从结构上看,双音词有单纯词和复合词两类。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复合词大多数是由两个语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法组合而成的。

(一)复合词的结构

1、并列结构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的语素并列构成的复合词。这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等关系。例如:

倉廩 干戈 膏腴 賓客 祭祀 倾覆 斟酌 謹慎 和睦

也有个别复合词是由两个反义语素并列构成的,例如“緩急”。

2、偏正结构

两个语素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的复合词。

例:布衣 東宮 天子 儲候 百姓 锦衾 狐裘 羌笛

3、支配结构

两个语素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关系的复合词,又叫动宾结构。

例:執事 將軍 當道 持戟 敗績 知府 司寇 司馬 拾遺 稽首

4、主谓结构

两个语素之间有说明与被说明关系的复合词。

例:地震 日食 霜降 夏至 月食

(二)复合词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复合词的形成是汉语由单音化向双音化发展的结果。例如:國家,春秋,社稷,寻常,俊傑。P61

三、联绵词

(一)联绵词的结构特点

可从静态和来源两个方面进行认识。

对联绵词进行静态分析,联绵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单纯词,因此没有结构问题,只有形式上的特点。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记音符号,它们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已经失去,只有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才有词义。来源:考试大

联绵词是有结构问题的。

1、义合式。两个单音词,本可以单独解释和运用,凝固后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双音结构,成为联绵词。例:綢繆

2、衍音式。这类联绵词是由一个单音词向前或向后衍化出一个表音音节,衍化出的音节虽然用汉字书写,但没有表义作用。例:參差,囹圄,趑趄,菡萏。

3、摹声式。摹拟声音而产生的联绵词。例:霹靂,蟋蟀,噓唏。

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外族语言中音译过来的词,一般称之为“译音词”。也是一种“摹声”。P63

(二)联绵词的语音特点

在语音上多有双声双韵的关系。

双声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声母相同的联绵词。例:參差,仿佛,憔悴,躊躇,倉促,流連,忐忑,伶俐。

双韵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韵”相同的联绵词。例:從容,爛漫,逍遙,蹉跎,彷徨,窈窕,輾轉

(三)联绵词的形体特点

写法比较自由,记录同一个词有时用不同的字,造成了一词多形的特点。例:P64

第四课文选,错字及标点已校对。

博学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辯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

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虽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曾子寝疾

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牀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於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译文】

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脚旁,童仆坐在墙角,手拿烛火。童仆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得席子吧?”乐正子春说:“住口!”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啊!”童仆又说到:“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得席子吧?”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送给我的,我没有力气换掉它。元啊,扶我起来,把席子换掉。”曾元说:“您老人家的病已很危急了,不能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再让我来换掉。”曾子说:“你爱我不如爱那童仆君子爱人是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现在还要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礼罢了。”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

大同与小康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歎。仲尼之歎,蓋歎魯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译文】

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孔子之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来源:考试大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按照礼义把自己看作有功。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任务,(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

[NextPage]

虽有佳肴

雖有佳餚(课本上写做肴,我认为是课本错。),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蔔禘不視學,遊其志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淩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译文】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

  (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不倦地学习,可以由“小成”到“大成”)”。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使他们一入学就产生要作官的感受;要学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使他们严肃地对待学业;同时展示戒尺,以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夏祭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他们什么,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请教教师,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这七点,是施教顺序的大纲。古书上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官首先要尽职,读书人要先立志”,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互相取长补短,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采集者退散

  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有坚固不易攻破的趋势;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个人瞑思苦想,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形成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弔之曰:“吾聞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無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無罪也?吾與女事夫子於洙泗之間,退而老於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於夫子,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喪爾子,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女何無罪與!”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羣而索居。亦已久矣。”来源:考试大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羣而索居。亦已久矣。”

  【译文】

  子夏因儿子死了而哭瞎了眼睛。曾子前去吊唁并说:“我听说朋友的眼睛失明了,就要为它哭泣。”曾子哭了,子夏也哭起来,说道:“天啊!我没有罪过呀!”曾子气愤地说:“你怎么没有罪过呢?以前我和你在洙水和泗水侍奉老师,后来你告老回到西河,使西河的人们把你比作老师。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过。你居亲人之丧,没有可以为人特别称道的事这是你的第二条罪过。你儿子死了就哭瞎了眼睛。这是你的第三条罪过。”曾子接着反问道你难道就没有罪过吗?“子夏听后仍掉手杖,下拜说:”我错了!我错了!我离开朋友独自居住太久了。

古代汉语知识详解词典(古代汉语词的构成及文选)(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