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这个词,是相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而提出的,近几年才开始流行。

然而,素质教育1934年就已经在中国农村提出来了!

这是一份1934年的《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下文简称《大纲》)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原因分析(看看上世纪三十年代乡村小学生素质教育大纲)(1)

这是一所按照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办学的乡村小学。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原因分析(看看上世纪三十年代乡村小学生素质教育大纲)(2)

《大纲》分四部分,素质教育重点体现在第二部分,亦即最有特色的"生活"部分。此部分下列五项"生活目标"

1、康健的体魄;

2、科学的头脑;

3、艺术的兴趣;

4、生产的技能;

5、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

事实上,正是这缺一不可的五项目标最终成就了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原因分析(看看上世纪三十年代乡村小学生素质教育大纲)(3)

为了保证这五项目标的切实贯彻,《大纲》又详细制定了"生活的方法",下分"个人生活"和"团体生活"两部分。前者共29项,其中:

一、每天做内体运动一次。

二、每天整洁一次。

三、每天写日记一篇。

四、每天吃开水五大碗和豆浆一大碗。

五、每天大便一次,且有定时。

六、每天看本埠和外埠报各一份。

我看到第五条"每天大便一次"时,忍不住笑了出来,笑罢又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原因分析(看看上世纪三十年代乡村小学生素质教育大纲)(4)

说完了每天要做的事,接下来是每年要做的事:

七、每年种痘一次。

八、每年洗澡约八十次到一百次。

九、每年和国内外小朋友通信十二封。

……

可以看出,制定者很注意孩子身心的平衡,同时也为了便于操作,把每条内容都"数字化"了。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原因分析(看看上世纪三十年代乡村小学生素质教育大纲)(5)

《大纲》在规定了每个学生"每天"、"每年"要做的事之后,又进一步扩大到了人对环境的认识上。比如:

十五、要认识环境中最易见的动植物各十种以上,并且要观察各一种以上的生长过程及对人类的关系。

十六、要认识每晚容易看见的恒星和行星十二颗以上,并能懂得风云雨露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和人生的关系。

十七、能欣赏名歌名画和自然风景。

……

看到第十六条时,我忽然心生敬意。其实,到现在,我还不认识一颗星星呢。有时到郊外,站在夜晚的星空下,抬头仰望满天星斗,总要靠别人的指点才能分辨出哪个是北斗星,哪个是牵牛星或织女星。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原因分析(看看上世纪三十年代乡村小学生素质教育大纲)(6)

此外,在《大纲》中还有五条颇具体的要求:

十九、会唱十二首新歌。

二十、会弹奏一种乐器。

二十三、会制科学玩具及动植矿物标本各十种以上。

二十四、会开留声机、电影机和无线电收音机。

二十五、会摄影和冲洗晒印照片。

……

而《大纲》最后三条既实在又颇有意味:

廿七、会运用十种以上的普通药品。

廿八、要认识社会生活,并择一种构成社会生活之基本的工人生活,如,种蒲田者、瓦匠、木匠、铁匠……的生活,详细观察,并加记载,为研究社会科学的基础。

廿九、要学会游泳和撑船。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原因分析(看看上世纪三十年代乡村小学生素质教育大纲)(7)

另外,在"团体生活"部分,也有一些值得回味、借鉴的内容,如,"每日轮流做主席和记录"、"每日轮流烧饭和抬水"、"每年长途旅行一次"、"养鸡五对狗两只"、"捕灭蚊虫、并懂得蚊虫何以为人类大敌"、"征集社会的批判"等。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原因分析(看看上世纪三十年代乡村小学生素质教育大纲)(8)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进了这样一所学校,经过五六年的素质教育熏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不难看出,以上这些细致、甚至琐碎的内容,无不紧紧扣住开头的五项"生活目标"——即康健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生产的技能和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其目的显然是想通过具体切实而又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把学生真正培养成身心健全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透过这份《大纲》,更能看出制定者的良苦用心:试图由此来建构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个人与世界以及人与自然等的关系。而这样的教育,比之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无疑是大大地改进了,而且,我个人认为,它比对于今天有些地方倡导的"素质教育"更明晰、更切实。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