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爱看花,爱拍花,爱晒花的人。

因为爱改变一切(因为爱便去爱)(1)

爱花但又养不好花,所以经常是到处找花看。别人是蹭吃蹭喝,我是蹭花。

因此公园广场路边甚至是别人家的门前墙头,但凡是被我看到有花花草草的地方,我都会凑上去瞧瞧,看一看,嗅一嗅,拍一拍——且站着拍,弯腰拍,蹲着拍,不同方向转着圈拍……

旁若无人,乐在其中。

别人家的花我看了拍了,这花入了我眼进了我心,就变成了我自己的。

爱花如我,贪心如我,富足如我。

因为爱改变一切(因为爱便去爱)(2)

然后修修图,再配些差不多的文字晒晒花,最后忍痛割爱狠心把这些花花草草们从相册清除,从赏到晒的程序就此结束。

水平不高,开心就好。

从春花到秋叶,从梅兰竹菊到桃李樱杏,梨花荷花桂花菊花苹果花丁香花石榴花月季花等几乎所有的四季花草都在喜欢的范围之内。

尤其是田间地头路边及山坡上的小野花更是喜欢。

因为爱改变一切(因为爱便去爱)(3)

但在众多的花卉中,我不太喜欢牡丹。

究其原因,中国历代的文人要负一大半的责任——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人心重华不重实,田中寂寂无人至。白居易《牡丹芳》摘录

牡丹花开了,黄金的花蕊,红玉的花房。那艳丽的姿容引得王公卿相冠盖相接前来观赏。二十天的花期,一城人都如痴如狂!

白居易用人们对牡丹的极致推崇,抨击当时重华轻实的浮夸世风,一针见血,酣畅淋漓!

因为爱改变一切(因为爱便去爱)(4)

担头挑得几枝斜,过我西湖处士家。莫向侯门高索价,贵人多爱牡丹花。——李龙高《卖梅》

诗人认为梅在达官贵人眼里是瞧不上的,牡丹才是他们偏爱的,是可以付出高价的!

未尝贫中见,不似地中生。

此物疑无价,当春独有名。

五代时的裴说《牡丹》中明明白白地指出牡丹这种花不是普通人能欣赏得起的!

因为爱改变一切(因为爱便去爱)(5)

就连周敦颐也在他的《爱莲说》一文中提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在他的笔下,牡丹是以富贵媚人的,而趋炎附势钻营富贵之门的小人则比比皆是……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给我留下的印象便是——

牡丹是流连于豪门显贵之间的花,与凡人无关,我这样的小人物自然喜欢不起来!

因为爱改变一切(因为爱便去爱)(6)

忽然想起牛嚼牡丹的成语。

牛嚼牡丹被人们用来比喻不懂得欣赏,对美好的事物没有遵循应有的礼仪。

类似的词语还有暴殄天物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等,它们都讽刺人们随意糟蹋美好的事物,不知爱惜,对不懂风雅的人讲风雅。

不太喜欢牡丹花的我当属此类人吧?

不懂风雅却在附庸风雅!

因为爱改变一切(因为爱便去爱)(7)

抄录我去年胡乱编的一首关于牛嚼牡丹的打油诗如下——

香从天外来,华贵不可言。

“君王带笑看”,文人“把火”观。

公卿痴若狂,农夫也惊叹。

喝牛绕道走,此处非人间。

牛哞不解问,仙姝既非凡,

我等望而远,何牛嚼牡丹?

老叟无言对,老牛亦愤然。

吾等沉冤久,今日要偿愿。

尝后久沉吟,不如青草甜。

牡丹虽香艳,绿茵也不凡!

在牛的口中,青草可与牡丹比甜;在我的眼中马兰花能与牡丹花媲美。

因为爱改变一切(因为爱便去爱)(8)

牡丹花美,且极美;牡丹花艳,且极艳,这美这艳是牡丹的错吗?

如果回答是,那我也就太不讲理了!

佛曰:众生有万般法相。

花开天地间,都是为了绽放最美的自己——

牡丹做百花之王,花开时节名动京城,娇艳多姿雍容华贵芬芳馥郁国色天香,引无数人膜拜观赏,她该傲娇。

马莲花自生自长自明妍,在太阳下随风摇曳,也很自在。

我为什么要唯独不喜欢牡丹花呢?

因为爱改变一切(因为爱便去爱)(9)

现在想想,自妍自谢自芬芳的花无关风月情怀,只是人们将自己的得意不得意强加于花之身,因而衍生出所谓的幽花,俗花,君子花,富贵花罢了。

去爱花花草草吧,单纯地只爱它们柔嫩的质地、万变的姿态、沁人心脾的馨香和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

以及她们在清风明月雨露艳阳间那自明媚自凋零的韵味。

华贵的牡丹也好,平凡的狗尾巴草也罢,爱就是爱了。

我只要爱了喜欢了入心了感到快乐了——如此,便好!

@山里根繁此文有感于前几天本人错将国色牡丹认成了有情芍药,因而记之。

因为爱改变一切(因为爱便去爱)(10)

(原创文字,期待与您共勉,感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