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传正 董子舒 东北大学作为学生道德观塑造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起着重要作用道德教育是涵养高尚品质的主要途径,对于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培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更应当置之于实践情景之下,通过学生自身体悟,以塑造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志愿服务的生力军,大学生具有满腔的热情与饱满的动力引导大学生塑造发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是新时代弘扬精神文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思考(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徐传正 董子舒 东北大学

作为学生道德观塑造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起着重要作用。道德教育是涵养高尚品质的主要途径,对于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培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更应当置之于实践情景之下,通过学生自身体悟,以塑造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志愿服务的生力军,大学生具有满腔的热情与饱满的动力。引导大学生塑造发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是新时代弘扬精神文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以往的研究多从理论演绎视角去考察大学生志愿行为,缺少对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全景式的描摹。学生志愿服务行为、学生志愿组织以及学生个体产生的综合影响对学生志愿服务具体效能亟待进一步考察。另外,时代的变化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样态、内核、活动过程发生着深刻变革,而这种变迁也尚未纳入到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之中。因此,本文梳理相关信息,开展调查研究,就志愿服务认知、志愿服务合作以及志愿反馈评价三个方面开展分析。

一、志愿服务认知

该维度以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压力,责任道德为基础要件,作用于志愿服务全过程。通过志愿服务促进个人提升、符合社会期待,达到社会要求,从而逐步实现个人价值。简而言之,个人能力提升、现实激励要素以及社会期待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如果能够处理好个人利益、未来发展以及诸要素对个体的期待等变量,则能够有效推动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对志愿服务结果的态度也作为中介条件影响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志愿服务合作

志愿服务合作则是将各个主体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作为学生认知层面的调节因素同样影响着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志愿活动包括活动设计、活动招募、活动开展和活动反馈四个环节,每个节点都伴随着大量问题的引入以及策略的提出。志愿活动顺利开展依赖于分工合作,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出发,各个主体开展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

三、志愿反馈评价

志愿反馈评价也是志愿服务开展的重要一环,通过作用相关人员、参加环境、体系建构以及过程评估等方面,推动志愿服务的优化和提升。反馈过程中涉及对志愿部门、志愿者以及志愿基地全过程的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对学生认知产生影响。志愿者多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依赖于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印象感知,即活动满意程度。由此,强化反馈机制,是完善志愿服务形式和样态的关键举措和有力保障。

四、结语

首先,高校方面应当明确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权责关系,保障学生志愿服务的安全开展。同时,在大学生考核标准的体系化建设中,不能忽视学生进行志愿服务过程中的理性诉求,应当兼顾学生自我实现方面的满足,减少“象征性”“程序性”志愿服务等现象的发生。再者,学生自身应当树立正确的志愿观,以完善自身、服务他人为追求,而不是单纯地以实现考核目标为动机,导致“被志愿”现象的产生。最重要的是,高校、社会和个人都要重视志愿服务开展的客观结果以及参与主体的主观感受,不断完善志愿反馈全路径,从志愿服务开展终端进行升级优化。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实践中的观念培养,而志愿服务作为实现思政育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路径,需要社会各界加强关注,继续深化相关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