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姓氏。可以说,姓氏是人类血缘系统的“遗传”性符号。一个人出生时,姓氏便已经注定,除非是损坏家族利益而被家族长辈逐出家族群体。

潮汕复姓背后故事(潮汕地区奇特姓氏)(1)

甚至有的人被家族长辈逐出家族群体依然不愿改姓。如普宁的方方(原名方思琼)在党的领导下,在潮汕地区组织工农赤卫军独立营,这是潮汕地区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武装。他的行为损坏了家族中土豪劣绅的利益。因此,他们不同意方思琼姓方。方方说:你们不让我姓方,我就偏偏连名字都姓方。”于是,便把方思琼改为方方。

可见,姓氏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但在潮汕地区却有很多生死不同姓的奇特现象,如:“生方死赖”、“生章死许”、“生薛死许”,“生陈死许”、“生陈死林”、“生陈死陆”、“生许死邝”、“生张死李”、“生杨死金”等等。

潮汕姓氏中产生“生死异姓”的原因很多,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但其主要有寻求庇护、避难、被胁迫、过继、报恩等几种。

潮汕复姓背后故事(潮汕地区奇特姓氏)(2)

一、寻求庇护:“生方死赖”、“生杨死金”

在普宁市赤岗镇赤过鸟村,村民姓赖和姓方混杂。这个混杂并不是二个姓氏的人们混居,而是他们本姓赖,但也有一部分村民改姓方,等死后改姓赖。

这个村之所以有这个奇特的“生方死赖”姓氏,主要是因为这个村人数比较少,加上与邻村有世仇。为了避免村民被欺负,他们村的族长只有寻求其它村的庇护。而与他们村只有一溪之隔的洪阳镇西村姓方,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就是西门人,势力可而知。赤过鸟村的族长便让村民认方氏为祖。因此,该村村民便在世时改姓方,死后改为本姓赖。

潮汕复姓背后故事(潮汕地区奇特姓氏)(3)

在揭西凤江镇竹坑村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300多年前,有一对金姓的兄弟来到揭阳凤江镇定居生活。但是他们经常受到周围其他人的欺负。杨姓的族老得知后极力挽留金姓族人,并教训了无理取闹的人。金姓族人从此改姓杨,到了入土时,就改回金姓。

二、避难:“生张死李”

普宁南溪镇的南溪、新溪、北溪、下尾的四个村,始祖同为潮州府学教谕的李涵江之长子——李龙。

潮汕复姓背后故事(潮汕地区奇特姓氏)(4)

当时的李龙分创下尾四村后,得罪了个别顽固之人。恰好邻乡一个秀才,他竟昧着良心向朝廷谎报李龙正在招兵买马,企图聚众谋反。朝廷得报后立即出兵前来围剿,下尾诸村面临灭寨之灾。为保存李氏血脉,李龙出一良策:让下尾诸村村民将李姓灯笼取下,改挂张姓灯笼。官兵到来时,查无李氏诸村,只好退兵。此案后经调查核实,实乃诬告。

下尾四村也从那以后由姓李改为姓张,待去世之后才改为原来的姓氏——李氏。

三、被胁迫:“生陈死陆”

汕头市潮阳区西胪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陈姓祠堂,却供奉陆氏丞相。这个村也是罕见的生死异姓。

汕头市潮阳区西胪的陆姓,乃宋末左丞相陆秀夫的后裔。但在当时,陆姓的人数较少。于是,他们被一陈姓以陆姓乃陈姓之后为由,诱胁陆姓改陈姓,并立下契约,待死后才改回姓陆。这便是“生陈死陆”。

四、过继:“生薛死许”

“生薛死许”的习俗出现在普宁南溪真平薛村。

明末时期,平薛村的薛茂学与隔岸对望的三洲村许氏结为夫妇。但是婚后多年,夫妻都无法生育,求子心切的两夫妇便抱养了娘家兄长的儿子为嗣,以传承薛氏。没想到不久,薛氏夫妇就顺利生产并且血脉延绵,后代人丁兴旺。薛氏夫妇认为多亏了娘家兄长的儿子的过继,便给自己的后代子孙立下了“生薛死许”的祖训。

潮汕复姓背后故事(潮汕地区奇特姓氏)(5)

五、报恩:“生章死许”、“生陈死林”

在榕城梅云街道潮东村,也有这个生死异姓的情况。

他们的始祖章荣什,博学多才,善于治学兼通地理,但其膝下无子。当时在以做生意起家的许万一任先生(相当现在的老师)。由于章荣什帮他的东家许老板寻得一好墓地,许万一怕章家灯火很难延续,他便让自己的儿子姓章,为章荣什嗣裔。章荣什甚是感激,在临终前立下遗嘱,要子孙后代都遵循“生章死许”,让后裔们落叶归根,死后认祖归宗。这便有了“生章死许”这个奇特姓氏。

潮汕复姓背后故事(潮汕地区奇特姓氏)(6)

同样,在揭东新亨镇秋江村和楼下村的陈姓,本非姓陈,而是姓林。这也是一个生死异姓的奇特姓氏。原为河南洛阳的林姓在因兵乱而南迁现在的揭东新亨镇秋江村和楼下村,当地的陈姓人不仅没有排外,还热情地接济他们。为了林氏的后代们一直铭记陈姓的恩泽,施恩莫忘报,便有了生陈死林这种特殊姓氏。

出现这种生死异姓的现象,虽然原因多种多样,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潮汕人不忘祖宗心理。

不知道大家对这种生死异姓的现象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我要上 ##潮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后语】如果大家喜欢更多关于潮汕的内容,别忘了常来今日头条看看“潮汕人爱潮汕”或搜索微信公众号“潮汕人爱潮汕2”。我的口号是:品尝潮汕美食,欣赏潮汕美景,了解潮汕风俗,领略潮汕文化。让潮汕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