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鱼儿,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历史小故事。

关于指鹿为马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原义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最早出自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

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秦始皇本纪》

在《史记·李斯列传》中也有提及,记载与《秦始皇本纪》差不多,只是群臣没有分歧,都异口同声地说“马也”。

赵高欲为乱,恐君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 左右或默; 或言马, 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者, 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李斯列传》

无论两则记载有何细微差别,司马迁在字里行间都清晰地表达出赵高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与专权的傲慢与肆无忌惮。

司马迁与司马错有何关系(到底是鹿还是马)(1)

赵高在历史记载中,确实是一个狡诈阴险的奸臣形象,策划指鹿为马来划分政坛敌友,符合赵高的人设,千百年来,古人对此几乎一直深信不疑。

但是真相真的如此吗?

01 好马似鹿

在我们如今的认知里,马是马,鹿是鹿,两者泾渭分明。但据不少史料记载,在古人眼里,马与鹿有一定的相似性,有好马似鹿的说法。

司马迁与司马错有何关系(到底是鹿还是马)(2)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两批秦代竹简,其中一篇叫《日出·盗者》有“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哘,其身不全。”的记载。与我们熟知的十二生肖里的午马完全不同。

司马迁与司马错有何关系(到底是鹿还是马)(3)

无独有偶,2000年在湖北随州孔家坡8号幕出土的汉简《日出》之《盗日》篇同样也有“午,鹿也”的记载。

司马迁与司马错有何关系(到底是鹿还是马)(4)

但在1986年4月,甘肃天水放马滩秦代墓葬出土甲、乙两种《日书》竹简,年代与睡虎地秦简相近,其中甲种竹简也有“盗者”的十二生肖记录,记载的却是“午,马也”。

司马迁与司马错有何关系(到底是鹿还是马)(5)

同样是秦朝差不多时间,为何荆楚湖北是“午鹿”,而甘肃却是“午马”?其实古人对此早有解释。

宋朝罗愿曾在《尔雅翼·释兽》中引用人称“山中宰相”的南朝隐士陶弘景的记载:

古称马之似鹿者直百金,今荆楚之地,其鹿绝似马。当解角时,望之无辨,土人谓之马鹿。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古时有的马长的像鹿,这种马的价值非常高。而荆楚之地有些鹿长得又非常像马,特别夏天脱角的时候,看起来和马没有差别。

司马迁与司马错有何关系(到底是鹿还是马)(6)

也就是说,以鹿为马属于荆楚文化,湖北睡虎地秦简中记载的是“午鹿”。而甘肃接近草原,经常能接触到马匹,是以马鹿分明。

由于秦楚特殊关系,两种文化在咸阳上层社会交汇,出现以鹿为马、以马为鹿不足为奇,说到底还是文化的原因。

02 君臣间的游戏

赵高与群臣主要是秦地人,而且曾经担任过秦始皇的马车“司机”,应该不会分不清名贵的马和鹿。既然如此,赵高指鹿为马的目的何在?

比司马迁早了百余年的陆贾,在《新语·辨惑》一文中也提到了指鹿为马,不过与司马迁表达的含义不大相同,描述的是赵高驾鹿出行与胡亥相遇,然后发生了指鹿为马的事。

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邪,以鹿为马也。’高曰:‘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为不然,愿问群臣。’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

——《新语·辨惑》

大意是,赵高驾驶鹿车出行,遇到胡亥,胡亥觉得奇怪就问了一句,赵高说驾的是一匹马。胡亥非说驾的是鹿,两人互不信服,赵高就说让大臣们看看,结果有的大臣说是鹿,有的说是马。

司马迁与司马错有何关系(到底是鹿还是马)(7)

秦统一六国之后,原楚国的妃子很多都被送到了秦皇宫。荆楚地区的文化、音乐也在秦朝的贵族阶层中流行。胡亥自然也受到了熏陶,对于荆楚地区的“马鹿”肯定有所耳闻。

南北朝梁元帝萧绎也曾在《金楼子》中记载:“秦二世即位,自幽深宫,以鹿为马,以蒲为脯。”意思是胡亥经常玩“以鹿为马、以蒲为脯”的游戏。

因此,赵高“指鹿为马”很有可能是君臣故意为之,只是群臣之间的一个游戏,且地点绝不在朝堂之上,也没有所谓的政治阴谋。赵高投其所好,驾鹿而行的目的是讨胡亥欢心。

司马迁与司马错有何关系(到底是鹿还是马)(8)

另外,根据陆贾 《新语·辨惑》记载,此时赵高已经官至丞相,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大臣是不是自己人,根本没有去试探的必要。

在司马迁史记“指鹿为马”的故事里,说是鹿的大臣,后面都遭到了赵高的排除异己,整个秦国变成了赵高的“一言堂”。这可能只是外界对当时真实事件的一个扭曲传播,明显有野史戏说的特征。

指鹿为马的故事应该是历史真实发生过的,但可能并非是区分政敌的一场阴谋,而只是君臣之间的一次普通对话或一场游戏罢了。

赵高是当时的奸臣无疑,秦始皇在世时,文武贤臣济济一堂,胡亥继位之后,受他蛊惑,忠臣功臣被诛杀大半。

司马迁与司马错有何关系(到底是鹿还是马)(9)

但是秦国大臣也没有那么不堪,他们顶多就是保持中立沉默的态度不敢跳出来和赵高公然作对而已,应该不至于附庸赵高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之后,赵高杀害胡亥,手持胡亥的皇帝印玺,加上自己也有嬴氏血统,于是准备自己登基称帝。但是文武百官皆低头不从,以无声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梦,赵高迫不得已另立子婴为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