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写法分析

阿长与山海经简单赏析(阿长与山海经写法分析)(1)

阿长与《山海经》

一、写法分析——先抑后扬

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都会认同它先抑后扬的写法,但鲁迅写这篇文章时已是45岁。这是从一个成人的眼光,一位文学家的眼光来重新回顾阿长。前面的铺叙有别于一般的欲扬先抑——字里行间包含的形同母子的深情,是作者成人之后对阿长以前所作所为重新审视后的理解,比如说阿长让我吃福橘的看似好笑的郑重与荒诞,这是为大家/我祈福的虔诚和急切。阿长教我的一系列的规矩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大概”一词不可忽略,大概用来表示估计。

作者从成人的角度来揣测小孩的心理:孩子也许不喜欢这些繁琐的说教,但这与反感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些笔法似贬实褒,讲的故事虽然荒诞但这与儿时妈妈给你讲狼外婆的故事没有什么两样。

二、写法分析——细节描写

阿长与山海经简单赏析(阿长与山海经写法分析)(2)

阿长的“大”字睡相

阿长让我吃福橘,叮嘱我要守规矩,像一位慈母爱子之深的唠叨。

阿长的睡相不好以至于我无法安睡,因此我的母亲却说:“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阿长面对我母亲的提醒不开口。阿长为什么不开口?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阿长还可以用其他两种方式来应对:一是矢口否认,没有影响哥的睡觉;二是立即回话,如太太您放心,下次不会这样了。矢口否认的是一种无奈,而立马回话的是一种圆滑,因为背后紧接着写的是阿长的睡相还是照旧,说明她知道自己没办法改掉这个习惯,最能反映阿长为人的方式就是沉默不开口。

我们从这个细节中看到了一个本质、淳朴的阿长。可见鲁迅对阿长的情感不仅是因为阿长对我的关爱,而且还因为她有着劳动人民最本质的一面——善良淳朴。文章结尾处写道她的孤寡穷苦,作者在这里对阿长的个人情感已上升成为对穷苦劳动人民的普遍情感。

三、写作手法——对比

阿长与山海经简单赏析(阿长与山海经写法分析)(3)

阿长为鲁迅买来《山海经》

对比手法写出了阿长有别于远房叔祖的特点,在对比中表现出作者在若干年后对阿长深厚的感情。

我们来看看文章结尾处“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我们可以试试这个角度

你可以回忆一下,小时候和母亲一起睡觉,睡在母亲身边时,是不是有一种黑暗的感觉。

人在出生之前,在母亲的子宫里的时候,也是处在一片黑暗中的。

只有当他发出第一声哭声时,才冲破黑暗,来到人间。实际上,人是生于黑暗又归于黑暗的。

那么,这里的“黑暗”并不像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象征着的邪恶、恐怖,而是意味着安宁和归依。

——钱理群

这就是鲁迅对于阿长最深的情感。今天我们帮大家认识了鲁迅记忆中非常深刻的一个形象——阿长。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