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顿是古代位于希腊半岛北部的一个王国,从约公元前800年一直持续至前146年,其中又以阿吉德王朝(约前700年至约前302年)的名声最为鼎盛,甚至一度统一希腊半岛、征服波斯帝国,即亚历山大东征。

马其顿征服希腊如何灭掉波斯帝国(从整合希腊城邦到覆灭波斯帝国)(1)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在其父亲腓力二世的基业上继续向外扩张,率领大军东征,历经十年,经历了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伊苏斯之战、高加米拉战役、锡尔河之战以及海达斯佩斯河会战,最终建立了一个西起爱琴海与尼罗河、东至锡尔河与印度河的庞大帝国。马其顿帝国虽然存世时间不久,就因为境内区域板块复杂、亚历山大早逝而分裂,但也因此在亚洲西部和东地中海地区掀起了一场长达200年之久的希腊化风潮,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联系和贸易往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这位被西方评为欧洲四大军事统帅之首的征途历程吧。

前奏:腓力二世改革

马其顿位于希腊半岛的北方边缘地区,长期对希腊文明心驰神往,因此虽然其本身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逐渐走向王权专制社会的国家,却极力想要跻身于希腊文化圈的范围之中。正是源于这种心理,公元前5世纪,当波斯军队远征希腊半岛之时,马其顿虽然迫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而投向波斯一方,却屡次向希腊联军告密。波希战争后不久,希腊诸城邦又先后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和科林斯战争,持续数十年的内乱严重削弱了包括雅典、斯巴达和底比斯三大强邦的实力,唤起了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统一整个希腊的野心。

马其顿征服希腊如何灭掉波斯帝国(从整合希腊城邦到覆灭波斯帝国)(2)


腓力二世曾以马其顿王子的身份被作为人质游历底比斯,并深入学习了希腊的思想文化、军事战法和辩论外交等知识,同时透析出希腊城邦江河日下的本质。后来腓力二世即位,迅速从内政、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他首先通过联姻和分封等方式加强王权、提高马其顿的行政效率,其次又颁布一系列鼓励农业和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尤其是推行了金银双本位货币制度以拓宽马其顿人的贸易范围,最后更在研究了希腊重步兵防御战法、波斯轻骑兵迂回战术和底比斯斜线战术,推出了以长矛步兵方阵为中军主力、重骑兵为侧翼机动力量的马其顿方阵,并对希腊和波斯军队形成了明显的克制效果。

开端:格拉尼库斯河战役

在腓力二世时期,马其顿基本不断南征,并通过建立科林斯同盟控制了希腊半岛大部分地区。然而正当他准备东征小亚细亚半岛的时候,却不幸遇刺身亡,不过其子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以后,贯彻执行了腓力二世的遗志。由于马其顿长期位于希腊城邦和波斯帝国两大文明的边缘区域,其战略视野和经济社会结构要比“传统”的希腊人开阔的多。兼具海洋商业和大陆农耕思维的马其顿人拥有更强的驱动力,想要征服东方富庶之地,这才是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二世两代君王坚持筹备东征的原因。

马其顿征服希腊如何灭掉波斯帝国(从整合希腊城邦到覆灭波斯帝国)(3)


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之初,以底比斯人为首的南部希腊城邦还在发生叛乱,两年之后亚历山大不仅镇压了叛乱,同时也将底比斯夷为平地。此后他率军北上征服了与小亚细亚隔着海峡相望的色雷斯地区,并打出了代表希腊人征服世界的旗号,从而在希腊半岛组建了一支十分精锐的远征军。此时,亚历山大手中拥有了一支由3万步兵、5千骑兵的陆军精锐以作为远征大军的核心,也筹建了一支约160艘战舰的海军以防止波斯舰队的侵扰。亚历山大二世远征的路线与当年波斯第三次远征希腊颇为相似,只不过推行的方向发生了颠倒。很快马其顿人就渡过了达达尼尔海峡,并来到格拉尼库斯河沿岸。

格拉尼库斯河是亚历山大二世想要进入小亚细亚半岛腹地的一条天险,它几乎将半岛西北部向爱琴海突出的部分与半岛腹地完全切割开来,最终双方在格拉尼库斯河东岸相遇。当马其顿军队渡河之后,波斯军队以2万骑兵作为前锋、以小亚细亚的数万希腊人重步兵压阵,以此防止后者临阵倒戈。然而,波斯人显然是低估了骑、步协同作战的“马其顿方阵”,他们的轻骑兵迅速崩溃,后方的希腊重步兵团也迅速丧失了战意。然而就在希腊步兵想要投降之时,亚历山大出乎意料的没有接受,并命令军队一视同仁的展开攻击,并且付出了不少代价。

马其顿征服希腊如何灭掉波斯帝国(从整合希腊城邦到覆灭波斯帝国)(4)


亚历山大二世之所以不愿意接受波斯军队中的希腊人重步兵的投降,是因为从爱奥尼亚叛乱到亚历山大东征这长达百余年的动荡中,小亚细亚地区的希腊城邦迫于两大地缘集团的挤压,早已形成了左右逢源、摇摆不定的处事风格。亚历山大二世虽然付出了些许代价,却也达到了立威的效果,从此之后希腊人几乎在没有出现在波斯帝国的阵营中了。

推进:从爱奥尼亚到奇里乞亚

经过格拉尼库斯河沿着海岸线南下,整个小亚细亚西侧的爱奥尼亚城邦都望风而降,其中就包括了吕底亚旧都“萨第斯”和爱奥尼亚城邦“以弗所”这样的交通商贸枢纽。萨第斯和以弗所位于“波斯御道”的西部终点,这是一条类似于秦朝驰道和直道的重要交通动脉,横贯了大半个波斯帝国,不过马其顿军队并没有利用“波斯御道”一路东去,而是继续沿着海岸线南下,很快就来到了米利都。

马其顿征服希腊如何灭掉波斯帝国(从整合希腊城邦到覆灭波斯帝国)(5)


米利都正是当年掀起爱奥尼亚叛乱的导火索,此时却因长期处于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要显得谨慎得多。当马其顿军队兵临城下之时,波斯人也向米利都承诺将派遣庞大的舰队前去支援。由于米利都靠近海岸,波斯人的承诺亦可被视作是一种威胁,迫使其不敢轻易投降亚历山大二世。为了尽快解决掉米利都,亚历山大二世一方面派遣海军封锁它的海上补给线路,另一方面依托于海港防守以对抗数量和经验远超自己的波斯海军,并最终拿下了米利都。为了遏制波斯海军的行动能力,马其顿军队不停的骚扰敌人的海港和沿岸补给点,此后又故伎重演的对南部港口城市博德鲁姆(又称哈利卡纳索斯)进行围困,并拿下了包括爱奥尼亚地区、卡里亚地区在内的小亚细亚半岛整个西海岸。

马其顿征服希腊如何灭掉波斯帝国(从整合希腊城邦到覆灭波斯帝国)(6)


自此之后,亚历山大二世一路畅行,并为了减少阻力继续任命原本的僭主和总督对当地进行管理。就这样,马其顿军队一路来到了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的潘菲利亚平原,继而为了防止沿海线路被切断,又北上挺进安纳托利亚高原腹地清扫残敌。一路穿行高原内部的孔道,亚历山大二世并未遭遇波斯人大规模的抵抗,很顺利的就来到了小亚细亚半岛东南侧的奇里乞亚平原(又称西里西亚)。奇里乞亚平原较为富庶,并且与两河流域的新月沃土带距离和路程更为接近,也是当年赫梯帝国南下与埃及、亚述展开争霸的必经之地。

交锋:伊苏斯之战

与奇里乞亚平原相邻的安条克平原同样位于沿岸,二者被自南向北的阿曼山阻断。在阿曼山脉的南北两处分别是叙利亚山口和阿曼山口,这也是亚历山大二世所面临的一个抉择。此时波斯军队在大流士三世的率领下驻扎在阿曼山脉东侧、距离两处山口大致相同距离的索克依,并派出斥候观察马其顿人下一步的动向。在如此近的距离里,双方的行踪都无法瞒过对方,亚历山大二世以为波斯人想要围堵自己,并做好了正面交锋的准备。此时,马其顿军队为了防止被波斯海军偷袭后方,决定继续沿着海岸侵扰波斯海港,并由此决定向南从叙利亚山口出发。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大流士三世非常清楚波斯骑兵在沿海狭窄地带难以发挥迂回包抄战术的弱点(参见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故而率军从北部阿曼山口绕到亚历山大二世的后方,以切断马其顿军队的陆地交通线。

马其顿征服希腊如何灭掉波斯帝国(从整合希腊城邦到覆灭波斯帝国)(7)


虽然亚历山大二世采取的是以战养战、就地补给的方式,但如若后路被断则将陷入孤军深入的窘境而难以持久。可以说大流士三世这一举措是非常高明的,毕竟在马其顿没有海上优势的情况下,一旦马其顿遭遇前方阻力,将立刻陷入被前后夹击的险地。所以亚历山大决定立即从叙利亚山口调头,寻求与波斯的正面交锋。由于阿曼山脉西侧有一处山崖与海岸仅有数米的狭窄通道被称作约拿之柱,亚历山大二世迅速急行并通过了这里,这使得波斯军队没能占据这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卡。此时的波斯军队正在对滞留在阿曼山脉西侧伊苏斯的马其顿伤病员展开清剿,并获得许多物资。

马其顿征服希腊如何灭掉波斯帝国(从整合希腊城邦到覆灭波斯帝国)(8)


与配合默契的马其顿军队不同,波斯军队是大流士三世临时拼凑起来的,军心不稳、战意不强。所以大流士三世既不敢运用他们进行运动战,同时也对正面交锋缺乏信心,故而在得知马其顿军队通过约拿之柱以后,便摆出了防御阵势,这进一步鼓舞了亚历山大军队的士气。未战先怯的波斯军队在马其顿军队的眼里,就像是待宰的羔羊,亚历山大二世毫无疑问的获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并从波斯人身上获得了大量黄金。

制海:荡平腓尼基、降服埃及

大量黄金物资成为亚历山大二世的战利品,这不仅使得大流士三世短期内难以再度集结军队,并解了亚历山大军需紧张的燃眉之急,同时也使得波斯人没能及时挑动斯巴达等希腊内部反对马其顿的城邦发起叛乱。伊苏斯之战以后,亚历山大二世继续沿着海岸线推进,准备向南完成攻占波斯帝国所有海港的计划。很快他们就来到了腓尼基人区域,他们与希腊人一样也是以海洋贸易为文明底色的众多城邦区域,其中位于南部的“推罗”是腓尼基的核心城邦。彼时,包括推罗在内的众多腓尼基人战舰都归入了由波斯人领导的海军之中,当时的波斯海军组要是有爱奥尼亚、塞浦路斯、腓尼基以及埃及的战舰构成,因此迫使这些族群投降是剪除波斯海军威胁的关键。

马其顿征服希腊如何灭掉波斯帝国(从整合希腊城邦到覆灭波斯帝国)(9)


然而正所谓知易行难,虽然大部分腓尼基城邦都归附了马其顿,但推罗还是出现了犹豫,这一定程度上源于他们的国王为了统领推罗舰队,所以正在波斯海军之中。正因如此,推罗向亚历山大二世表达了希望在马其顿和波斯之间中立的态度,但遭到了亚历山大的拒绝。随后,亚历山大二世利用手中的黄金等财富,大肆招募水手和建造战舰,并吸引了地中海沿岸观察风向的众多族群的参加,甚至包括依然处于波斯阵营中的势力。最终除了推罗以外的大部分腓尼基人以及爱奥尼亚人等其他城邦的战舰均归附到了马其顿海军的旗帜之下,成为推罗的敌人。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整个推罗城邦除战死者和贵族外,3万多居民被卖身为奴。

马其顿征服希腊如何灭掉波斯帝国(从整合希腊城邦到覆灭波斯帝国)(10)


扫清推罗之后,亚历山大二世一路南下,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埃及。途中仅有加沙地带的一座城市雇佣了一支阿拉伯人进行了抵抗,却也因此消散在历史的尘埃里。埃及人之所以不愿意抵抗,是因为他们将马其顿人视作赶走波斯人的解放者,不过当马其顿军队真的到来之时,埃及人依然忐忑不安。所幸亚历山大二世颇具政治才能,他并未强求埃及人效仿希腊的生活方式,反而主动祭拜埃及“神灵”,并以“阿蒙之子”的身份成为了新的埃及法老。为了进一步加强埃及与希腊的联系,马其顿人建立了亚历山大港,以稳固希腊半岛的粮食需求和远征军与后方的联系。

抢位:控制波斯御道、高加米拉战役

当波斯帝国西部的半壁江山沦丧之后,大流士三世曾向马其顿人提议停战求和,却遭到了亚历山大二世的拒绝。他眼里的征程并不是一个扩大版的提洛同盟,而是囊括了整个希腊和波斯的大帝国。为此,亚历山大二世于公元前331年率军出埃及,并穿越戈兰高地(今日以色列与叙利亚交界处),进入西亚峡谷带(包括约旦河、死海、阿拉伯谷地等)的东侧,并沿着尼罗河三角洲与两河流域的传统商路前行,绕过了荒漠地带,直抵亚美尼亚高原南侧山麓和两河上游地带。

马其顿征服希腊如何灭掉波斯帝国(从整合希腊城邦到覆灭波斯帝国)(11)


马其顿军队首先来到商路与幼发拉底河交汇,这里的城市名叫尼科福留姆,也就是今日的拉卡。此后亚历山大二世并未沿河南下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腹地(即巴比伦国故土),而是率先抵达了北方地势较高的亚述故土,并控制了此处修筑的“波斯御道”东段。旋即来到了道路与底格里斯河交汇处,即亚述帝国故都尼尼微(今日的伊拉克摩苏尔)。此处乃两河流域的门户,亦是进入伊朗高原的关卡,所以大流士三世不得不屯集重兵驻守尼尼微,意图以防御姿态消耗对手。双方最终在尼尼微东北方不远处的高加米拉地区发生交战,即高加米拉之战。

马其顿征服希腊如何灭掉波斯帝国(从整合希腊城邦到覆灭波斯帝国)(12)


尽管输掉了伊苏斯之战,但是推罗的腓尼基人和加沙的阿拉伯人还是迟缓了亚历山大征伐的脚步,给了波斯人以喘息的机会。在这段时间里,大流士三世重新招兵买马,再度组建起一支十万人左右的军队。不过,由于是对帝国各省强制下令征兵的,波斯军队来源复杂,即便大流士三世对军械、训练等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甚至从印度河流域征集了战车,但依然难以解决因帝国前期颓势而出现的军心涣散之象。相比较而言,马其顿军队虽然同样来源复杂,但希腊诸城邦军队远离故土,在共同语言文化的作用下反而更具有凝聚力。至于腓尼基、埃及等后来加入的兵源,更早已震动于马其顿的威势,坚定的追随左右。最终高加米拉战役还是以波斯军队惨败、大流士三世逃亡而告终。

尾声:锡尔河之战、海达斯佩斯河会战

随着高加米拉战役的胜利,马其顿乘胜南下,轻取巴比伦,占波斯都城苏萨,随后进入伊朗高原,突破波斯波利斯山口,洗劫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尔后又迅速北上奔袭米底首府埃克巴坦。没过多久,亚历山大二世抵达里海,而大流士三世却被下属弑杀,波斯帝国灭亡,亚历山大帝国成立。

马其顿征服希腊如何灭掉波斯帝国(从整合希腊城邦到覆灭波斯帝国)(13)


此后,亚历山大二世继续东征,先是穿越兴都库什山脉进入中亚,并在锡尔河之战中击溃斯基泰人(又称塞种人、西徐亚人),而后又被印度河吸引,转而经过开伯尔山口侵袭印度河上游地区,并在海达斯佩斯河会战中击败了印度波鲁斯王国的军队。此后,由于瘟疫横行,加上军中厌战情绪严重,亚历山大二世决定从水陆两个线路撤回巴比伦,东征结束。

马其顿征服希腊如何灭掉波斯帝国(从整合希腊城邦到覆灭波斯帝国)(14)


综上所述,亚历山大东征的基础源于腓力二世改革,此后凭借更为精锐、灵活的军队,亚历山大二世开启了征伐波斯的历程。在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根据马其顿军队和不同地形环境、地缘状况做出因地制宜的行军部署和战略抉择,并且在统治不同被征服地缘板块的时候颇具政治才能。正因如此,人们将亚历山大二世尊称为“大帝”,亚历山大大帝也因此成为欧洲四大军事统帅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