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一起读第114天,一起继续哦……今天是论述隐藏在人体内的“四海”的——

《灵枢 海论篇》

黄帝内经131讲解(通读黄帝内经之114)(1)

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

歧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

黄帝曰:以人应之奈何?

歧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黄帝曰:远乎哉,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愿闻应之奈何?

翻译如下:

黄帝问岐伯:刺治之法我得闻于夫子您,您所讲述的都离不开营、卫、血、气。人体的十二经脉,在内与脏腑相连属,在外与四肢关节相络连,这些与自然界中的四海有什么联系吗?

岐伯回答说:人体也有四海和十二经水(清水、渭水、海水、湖水、汝水、渑水、淮水、漯水、江水、河水、济水、漳水)。经水都会汇注于大海,大海则有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名叫四海。

黄帝问:四海对应到人体是怎样的情况?

岐伯说:人体中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人体的这四海,与自然界中的四海相应。

黄帝说:夫子您所说的这种将人体四海与自然界四海相对应的理论真是深远啊,我希望听一听它们是怎样相应的。

岐伯说:一定要先明确知晓经脉的阴阳、表里,十二经的荥穴、输穴,经气流注的所在,如此,四海就可以确定下来了。

黄帝问:那么如何确定呢?

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主受纳,饮食水谷在此汇聚,经气流注的部位上在于气街穴,下在于足三里穴。冲脉,包含蓄存十二经气血,所以是十二经之海,也就是血海,经气流注的部位上在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穴,下在于足阳明胃经的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膻中,是气海,汇聚一身之气,经气流注的部位上在于柱骨(颈椎)上下的督脉哑门穴、大椎穴,前在于人迎穴。脑,是髓海,是髓所汇聚之处,经气流注的部位上在于督脉的百会穴(头顶),下在于风府穴。

黄帝问:人体的这四海,有什么对它们有利,有什么对它们有害,什么可以让其生机旺盛,什么又会让它们衰败?

岐伯说: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人体四海的功能则正常,悖逆天地自然的规律,人体四海的功能也会衰败;懂得调适自身以顺应天地自然变化的人,就有利于四海功能正常发挥,不懂得调适自身以顺应天地自然变化的人,就会对四海功能造成有害的影响。

黄帝问:人体四海的逆与顺是怎样的情况?

岐伯说:气海邪气盛实的人,胸中气满,烦闷喘息,面色发赤;肺气亏虚气海不足的人,则会气短,说话声音低微,懒得说话。

黄帝内经131讲解(通读黄帝内经之114)(2)

血海邪气盛实的人,多血脉盛,充盈于体太过,所以常常感觉身体沉重胀大,却又说不清楚有什么病痛;血海不足的人则血少脉虚,无法充盈身体,所以常常会感觉身体空虚弱小,狭小紧绷不舒却又说不清有什么疾病。

水谷之海邪气盛实的人,会因积滞而腹中胀满;水谷之海不足的人胃虚,虽然感觉饥饿却又吃不下食物。

髓海有余的人,多为肾精血旺盛,化源充足而不是邪气盛实,所以表现也不是病态,只是精力充沛、思维灵敏超过一般人的水平;髓海不足的人,则多为肾精血亏虚,化源匮乏,所以会出现脑中旋转,耳鸣,小腿酸软,眩晕,眼睛看不清东西,身体倦怠,喜卧嗜睡。

黄帝说:我已经听懂了人体四海的逆与顺,如何调治呢?

岐伯说:仔细地诊查四海流注的部位和腧穴,调整其过实与过虚,治疗方法得当,不要对有余的实证错误使用补法,对不足的虚证错误使用泻法,遵守正确的治疗方法,就可以令病人恢复健康,如果违逆了这一治疗原则,病人的病情则会恶化。

黄帝说:讲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