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水墨玉语,今天继续来为大家分享《论语》,既然上次说道了道,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论语》中,道破了道的:“吾道一以贯之”,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孔子对一以贯之的理解?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对一以贯之的理解(这个一到底是什么呢)

孔子对一以贯之的理解

大家好,我是水墨玉语,今天继续来为大家分享《论语》,既然上次说道了道,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论语》中,道破了道的:“吾道一以贯之。”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夫子和曾参说了一句话,说:“曾参啊,吾道一以贯之。我的道一以贯之。这个一就是一个核心的思想贯穿始终。

曾子说:“是的。”

两个人的对话如此简单,说完了,这个时候我们不禁要想了,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到底是什么呢?就讲了这样一句话,曾参就明白了,就听懂了老师在说什么。

我们先来举个例子,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自己见过水,你要想和他人描述清楚,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你会发现很难。

你说水是清净的,你说水可以滋养万物,你说水遇热可以成气,遇冷可以成冰。你说水可以洗净我们身体和衣物上的污垢。你说水可以做饭,水可以泡茶,你会发现无论说多少,似乎都说不全,都说不清楚,水到底是什么。

但是所能讲出来的,又都对。又都是水的某一个相和某一个用。

可是,如果有两个人见过水呢?这两个人在这里讲,说:“你知道水是什么样子吗?“这个时候你脑海当中就开始搜索,啊,我知道。”两个人的对话到此结束了。所以儒家的文化如此,孔子和曾子就说了一句话,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是的。”

两个同样悟道的人,不用讲话的,讲一句话大家就清楚了,说你知道水是什么样子吗?嗯,我知道。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没有见过水的人,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

同样,道也是如此,闻过道的人,证过道的人,很清楚道在讲什么,但是你说把它讲出来,道具体是什么我们也只能描述它的相和用。而无法描述清楚它的体。

认识万事万物,分为体,相,和用。那这里孔夫子和曾子讲的是道体,这个时候曾子就听懂了。

接下来说:“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孔子出去了,其他的学生问曾子,何谓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因为其他说学没有听懂,所以问曾子,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说老师的道,忠恕而已矣。

曾子这时就在讲相和用了,因为老师说了吾道一以贯之,大家听不懂,可是曾子听懂了。但曾子听懂了,他也无法和其他的学生描述清楚。老师所讲的那个道,那个要靠意会的,不可言传。但是他会换一个方法讲它的相和用,所以说,忠恕而已矣。

下面分别来看下忠恕二字的含义:

忠:尽己之心,叫做忠。说我们做人,做事情,都是尽心尽力,尽己之心,称为忠。这个忠实修己的过程,我们不停地修正自己,对人忠,对己忠,对事情一心一意。这都是在不停地修己的过程。

:推己及人,称为恕。推己及人,分为两层意思:

第一层,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对他人去做。我们举个例子,说我不喜欢别人对我大吼大叫,那我们就不要对他人大吼大叫。我们不喜欢被别人嘲笑和辱没,那我们自己就不要去嘲笑和讽刺他人。

第二层,己所欲,施于人。也是推己及人。举个例子,到了中午,我们饿了,那这个时候我们要想到,是不是其他人,也饿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问,你饿不饿啊,要不要一起吃一点饭?比如我现在口渴了,那我是不是可以顺手给他人倒一杯水,问问你是不是也渴了。

当我们自己通过不停地修己,我们有了智慧,我们开始生活得从容,我们开始喜乐。这个时候,我们再开始逐渐地觉醒,是不是要看看他人,需不需要觉醒,他人需不需要帮助呢?因为他还生活在痛苦之中。所以这个都是在推己及人。

我们讲道,为何要修道,修道到底在修什么呢?

儒家讲道,道家也讲道,那修道到底在修什么呢?无非两件事情:道家说正己化人。你要先修正自己,再去度化,感化他人。儒家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自己修,明明德,让自己的德行,变得更多,可以厚德载物,让自己的德行可以回归天性,这个时候,我们在不断明德的过程,再去亲民,帮助他人,让他人也不断地去明德,方向止于至善。

所以,我们总的来概括,道无非就这两件事情,自己修正自己,再去帮助他人修正自己。

如果再细分,它会有无数的相和无数的用。

我们再去往更广泛地延伸。仁,也是道的相和用,礼,也是道的相和用,信,也是道的相和用,忠,恕也是道的相和用。说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做人,对己做事情,我们要推己及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于他人。自己需要的事情,自己觉得好的事情,慎重地施予给他人,这个就是忠恕之道。

所以这里,曾子和其他的学生,换了一种大家能听懂的方式,因为那个道说不清楚,那个一讲不清楚,所以换了一种大家可以听得懂,并且可以去践行的两个字。

忠恕而已矣,忠恕为道不远,忠恕虽然还不是道,但是已经离道不远了,如果按照忠恕这两个字,不停地去修正自己,不停地去践行,就会离道越来越近。

我们不停地修正自己,是忠的,

我们不停地推己及人,是恕的。

那么返回来讲,这个到底是什么呢?

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可谓是包罗万象,就是那个道体。它可以是仁,如果没有仁,怎么能去忠恕呢?

它可以是德,如果没有德,怎么能去忠恕呢?

它可以是礼,可以是义,可以是信,可以是善。所以一是那个道体,我们所能讲出来的,仁义礼智信,都在一的范围之内。

所以我们再去延伸,道家讲正己化人,亦是这个一。

儒家讲明德亲民,亦是这个一。

孔夫子提倡仁、义、礼、智、信,亦是这个一。

黄石公的《素书》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也是一,一是道体。它无所不含,无所不包。所以这个一到底是什么?

我们所能讲出来的,都在一之内,但是又都不全,这就是那个道体。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恩您的耐心阅读。每天分享一点点学习心得,希望能照亮你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