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继续更新《明朝那些事儿》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来自于第四部至第七部(最后一部)。其中漏掉了第二部中作者对于朱祁钰的评价,也在文中补上。总体上,当年明月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褒贬都非常的鲜明。其中还包括了一些争议比较大的人物,例如严嵩,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严嵩严格来讲不算一个奸臣,他也很有能力,能干实事,可以算是一个权臣。但是在《明朝那些事儿》中严嵩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面人物。这也算是一家之言吧,不同的人对事情的看法有不同。

不管怎样,我们都可以从《明朝那些事儿》读到一位热血青年对明朝历史的深刻见解,从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对职业军人、医生、戏曲家、文人等各领域干实事人的推崇,以及对敢于坚持原则,有理想、有抱负,为国为民的人的尊重。也可以看到作者对表里不一、自私自利、胆小懦弱、溜须拍马、损人利己、祸国殃民的人的嗤之以鼻。

读了历史才发现,其实人的一生对于整个历史来说也就是一段时间,也可以说是一瞬间,人生很短暂,所以无需惆怅,把握时间,按照自己的方式好好度过一生。就像文中结尾结束语说的那样,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所以无需害怕,无需绝望,要相信自己。好了,言归正传,下面是作者对明朝后半段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以看到,后期评价的反面人物多了一些,还多了两位不算是负面也不算正面的人物。

明朝那些事儿谁是排名第一的人(明朝那些事儿一些历史人物评价)(1)

正面评价人物:

他抛弃荣华富贵,历经困苦三十年著书救人,他知道,生命很珍贵,也很柔弱,作为一个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生命的存在,最伟大的人是没有派系的,最伟大的爱是没有分别的。一位伟大的医生,永垂不朽!——李时珍

这一辈子,被人整过,也整过人,干过好事,也干过坏事,但无论何时何地,他始终没有背弃自己当年的誓言,在他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许多正直的官员得以任用,无数普通百姓的生活得到保障。干了一辈子斗争工作,也该歇歇了。——徐阶

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以一介草民闯荡二十余年,终成大器。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点,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他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千古,唯此一人。——张居正

先打蒙古人,再打日本人,练兵东南,横扫倭奴,驱逐胡虏,无人可挡,战功之显赫,四十年中无人可望其项背,盖世之威名,四百年后声震寰宇,万民皆知。万历十五年(1587),这位传奇英雄在家乡病逝,年六十岁。去世前留言如下:三十年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他之一生,已无任何遗憾。——戚继光

万历十五年(1587),死亡降临到他的头上。他没有儿子,仅有的妻子女儿也已先他而去,为官三十年,几件打着补丁的破衣服和几口装着破衣服的破箱子就是他的全部财产。在听说他的死讯后,南京城男女老幼无论见过与否,都在家自发为他守孝,嚎啕大哭。出殡的时候,据说为他送葬的人排了上百里,整整一日,无人离去。人民,只有人民,能公正地评价一个人。——海瑞

他不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更谈不上知书达理,他桀骜不逊,待人粗鲁,但这些丝毫无损于他的成就与功勋,因为他是一个军人,一个智勇双全、顽强无畏的军人。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击败了敌人,保卫了国家,他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本分。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李如松

二十八岁落榜后,他开始写戏。三十岁的时候,写出了《紫箫记》;三十八岁,写出了《紫钗记》。四十二岁被赶到广东,七年后京察,又被狠狠地折腾了一回,索性回了老家。来回倒腾几十年,一无所获。在极度苦闷之中,四十九岁的他回顾了自己戏剧化的一生,用悲凉而美艳的辞藻写下了他所有的梦想和追求,是为《还魂记》,后人又称《牡丹亭》。为官不济,为文不朽,是以无憾。——汤显祖

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千年之下,曾有一人,不求钱财,不求富贵,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终究不朽!——杨链

蛮荒之地的苦读书生,福建的县令,京城的小小主事,坚守孤城的宁远道,威震天下的蓟辽督师,逮捕入狱的将领,背负冤屈死去的囚犯。无论得意,失意,起或是落,始终坚持。或许不能改变什么,或许并不是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或许所作所为并无意义,但他依然坚定地,毫无退缩地坚持下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放弃。——袁崇焕

他培养出了袁崇焕,构建了关宁防线,阻挡了清军几十年。心血、才华、战略、人才,这位举世无双的天才,已经奉献了所有的一切,然而,他终将把报国之誓言,进行到人生的最后时刻清军进攻的时候。他七十六岁,城内并没有守军,也没有将领,更没有粮草,弹丸之地,不堪一击。他接受了敌人的敬意,整顿衣着,向北方叩头,然后,自尽而死。这就是气节。——孙承宗

他非常顽强,他身中四箭、三刀,依然奋战。他也很勇敢,自己一人,杀死了几十名清兵,但他还是死了,负伤力竭而死,尽忠报国而死。死时,才刚满四十岁。他死的时候,身边的一名亲兵为了保住他的尸首,伏在了他的身上,身中二十四箭而死。他所部数千人,除极少数外,全部战死。他虽率军于乱世,却不扰民、不贪污,廉洁自律,坚持原则,从不妥协。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这就是气节。——卢象升

“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游历天下,然而,他们都是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我只是个平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故虽死,无憾。”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徐霞客

负面评价人物:

他本不是暴君,就在几年前,他还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人,和他的哥哥相敬如宾,感情融洽,但皇权的诱惑将他一步步推向黑暗,他变得自私、冷酷、多疑、残忍。囚禁自己的哥哥,废黜自己的侄子,打死反对他的大臣,谁敢挡他的路,他就要谁的命。权力最终让他疯狂。哥哥,皇位还给你吧,我虽然囚禁了你,夺走了你的一切,但我也没有得到快乐,这八年中,我一直在恐惧和孤独中生活。——朱祁钰

虽然他懂得是非、心存善念,虽然他威风八面、位高权重,被授予太保(正一品)兼少傅(从一品),是明代三公兼三孤衔的唯一获得者。(整个明代除他外,无人兼得)。但他依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懦夫。——陆炳

嘉靖四十四年(1565),他被剥夺全部财产,赶回老家,没有人理会他,于是这位原先的朝廷首辅转行当了乞丐,靠沿街乞讨维持生计,受尽白眼,两年后于荒野中悲惨死去,年八十八。正义终于得以伸张。——严嵩

他很自私,他认为做皇帝就是来享福的,没有义务,只有权利,而为了享受,就必须分裂群臣,让他们斗来斗去,自己的地位才能稳固。为了享受,就必须修道,这样才能活得更长。至于国计民生,鬼才去管。对于他的死,一个字评价:该!——朱厚熜

万历三十四年,他正式放弃六堡,并迁走了这里的十余万居民,将此地拱手让给了努尔哈赤。这是一个错误的抉择,也是一个无耻的抉择,明朝不仅失去了战略重地,还毁灭了十余万人的家园。至此,明朝的繁荣、富饶,以及虚弱全部暴露在努尔哈赤的面前。建功一世,祸患千秋,万死不足恕其罪!——李成梁

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年,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经历残酷的斗争,无休止的吵闹,无数无效的抗争,无数无奈的妥协后,最终理解了这个世界,理解了现实的真正意义,并最终成为了这个世界的牺牲品。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面前,他还不够勇敢。——朱翊钧

出生就不受人待见,母亲被冷遇,长大了,书读不上,太子立不了,基本算三不管,吃穿住行级别很低,低到连刺杀他的人,都只是个普通农民,拿着根木棍,就敢往宫里闯。好不容易熬到登基,还要被老婆胁迫,忍了几十年,放纵了一回,身体搞垮了,吃仙丹治病,结果死了。他很可怜,几十年来畏畏缩缩,活着没有待遇,死了没有年号,原因很简单,他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四个字评价:苦大仇深。——朱常洛

他是不相信天道的。当无赖时,他强迫母亲改嫁,卖掉女儿,当太监时,他抢夺朋友的情人,出卖自己的恩人。九千九百岁时,他泯灭一切人性,把东林党赶尽杀绝。他没有信仰,没有畏惧,没有顾忌。然而天道是存在的,四十年前,他经过阜城县,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现在,他回来了,即将失去所有的一切。他费尽心力,在成功的路上一路狂奔,最终却发现,是他娘的折返跑,因为得到后再失去,远比一无所有要痛苦得多。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魏忠贤

不算是负面也不算正面评价的人物:

“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所有的王朝,他的开始,正如他的结束,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朱由检

他刚被俘的时候,还是比较坚持原则的,没有投降,结果过了几天,由于平时没有注意批评和自我批评,关键时刻没能挺住,还是投降了。历史证明,叛徒是没有好下场的。同志瞧不起的人,敌人也瞧不起。他没挺过来,我鄙视,但理解。咬牙挺过来,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不接受,但我理解。——洪承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