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深圳基建工程兵群体确实人才济济,说到企业家,那首屈一指的当然是华为科技公司的任正非了。说到作家或摄影家,我们也能一下子说出来著述等身的段亚兵和获得过摄影金奖的周顺斌。但是,如果要说出一两个在深圳乃至在全国有点影响的画家和书法家,似乎还真让人有点挠头。作家段亚兵对深圳两万基建工程兵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写的这篇文章就向我们介绍了两位大咖级的画家和书法家。

深圳二万基建工程兵中出现了一些画家和书法家。他们或者泼墨丹青,或者走笔龙蛇,用自己的笔墨描绘山河、书写社会,为深圳做出了贡献。

《画说深圳》绘鹏城

2004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时,深圳创作出了一幅名为《画说深圳》的大型壁画,画长118米、高2.46米。这样的巨幅长卷在全国美术界极为少见。这幅画在当年的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得铜奖。该大展由国家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每4年举办一届,相当于中国书画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作品入选都难,更不要说得奖。该作品还同时获得了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学艺术奖。创作这幅巨幅长卷的是3名基建工程兵的美术创作员。他们的名字是张跃、于长江、陈嵘。

王其祥书法大师,来自深圳基建工程兵中的大咖画家和书法家们(1)

▲当基建工程兵时的张跃(右一)

人物小传

张跃,山东龙口市人。1958年5月出生。1977年1月入伍到基建工程兵九十二支队906团。1978年9月,在兵种文化部美术创作组搞美术创作。1980年任九十二支队政治部宣传科新闻干事。1983年9月部队集体转业后调入深圳市住宅局。2002年,任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

于长江,黑龙江嫩江县人。1957年12月出生。1977年1月入伍分配到基建工程兵六支队52团。合作创作的《民兵史画长卷》(局部)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曾在北京农垦学院从事工会工作。现任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陈嵘,内蒙古通辽市人。1958年7月出生。1978年1月入伍分配到基建工程兵四十一支队417团。专职画家。与于长江等人合作创作《民兵史画长卷》。1993年任内蒙古通辽市哲里木画院院长。现任天津市画院创作室主任。

事情的缘由要从2001年说起。一天,战友张跃来办公室找我。我当时是市文明办主任,张跃是市住宅局的一名处长。他说与一位战友于长江策划,打算为深圳创作一幅美术作品,能不能得到市文明办的支持,给一些资金资助。

我闻听此言大感惊奇地问:“你会画画?”张跃笑一笑说:“领导官僚了吧?我在部队时参加过咱们兵种的美术创作组。创作的几幅作品还比较有名气呢。”听张跃一讲我才知道,他在美术创作上不是吹的,真有成绩。其作品有《戈壁清泉》、《普查又过长征路》、《驯驼》、《基建工程兵组画之能工能战》等作品,反映的是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的戎马生活。他最出色的作品是黑白版画《戈壁寻宝》,刊登于《解放军文艺》1979年12月号的封二上。对那个时代的军人文艺工作者来说,《解放军文艺》可是高不可攀的艺术圣坛。许多老文艺工作者奋斗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够在这样权威的刊物上发表作品。

这方面我实在孤陋寡闻。我好奇地问:“你是哪一家美院毕业的?”张跃回答说:“没有读过美院……” 我感到迷惑:“那你是怎么学会画画的?”张跃讲了他学画的故事。他从小喜欢美术,经常在纸上“乱涂瞎画”。父亲张守熙是军委工程兵三工区的一名领导干部,挺支持儿子的美术爱好。父亲让他拜部队放映员小王为师,正规学画画。在小王的指导下,张跃下苦功练习素描,学画色彩,临摹宣传画……慢慢入了门。

1975年,部队组织了一个为期3个月的美术创作班。父亲告诉了儿子这个消息,问他想不想参加?张跃大喜说:“太愿意了”。父亲有些担心地说:“你现在念高二呢,听课怎么办?”张跃说:“课堂知识我可以看书补回来,现在学习成绩好好像没啥用吧?下一步都是下乡当农民。”还是会画画、能写作、搞体育、懂文艺的让人羡慕呢。”父亲笑笑没说啥,尊重儿子的选择。为此,他休学3个月参加了创作班。经过这段时间的密集训练,张跃的画画水平又提高了一大截。他后来能够参加兵种的美术创作组,基础就是在这个时候打下的。

看来张跃找我谈这件事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是真的想干。我也认真起来,问他想画什么、怎么画?张跃说:“过两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我们想画一幅大型的壁画,‘画说’深圳25年的变化?怎么样?” 我心里一动,想法不错。深圳玩相机的人很多,给深圳留下了不少早期的珍贵资料;写深圳的作家也很多,让深圳的创业故事传遍了全国;深圳还创作出了舞台艺术例如舞剧《深圳故事·追求》等,在舞台上树立了深圳的形象。如果创作出一幅画来,也算是用美术的形式反映深圳的一次尝试吧,应该有价值。

我还是有点犹豫。如果是一位专业画家画深圳,有把握完成。但是,张跃毕竟在市住宅局工作,怎么想起来要画画呢?张跃说:“咱们基建工程兵二万人来到深圳,在创业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段历史应该记录下来。用画笔画出深圳的创业史,是我梦寐以求的梦想……”

我还是有点担心地问他:“你负责给全市公务员分房子,这可是个很忙的活,能有时间作画吗?”张跃说这个问题他想过,打算与原来在兵种美术创作班的战友们合作完成这个事。他的想法让我有点感动,决定向领导报告这件事。既然要汇报,就必须把这件事情地底细搞清楚。我通过多种途径一调查,才知道想干这件事的这些战友还真有点不简单。

王其祥书法大师,来自深圳基建工程兵中的大咖画家和书法家们(2)

▲《画说深圳》大型壁画获得全国美展铜奖。张跃、段亚兵、于长江(从右到左)在画前合影 张跃/供图

张跃既是我们基建工程兵的新兵战友,又是基建工程兵的子弟。他爸爸所在的军委工程兵部队后来改编为基建工程兵五十二支队。张跃的绘画才能前面已经说过。准备与他合作的战友名叫于长江,当时人还在北京。虽然远在北方,但他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和与深圳战友的联系,对深圳有一些了解,充满了向往之情。张跃与于长江当年是兵种美术创作组的同事。于长江曾经合作创作了国画长卷《民兵史画长卷》,获得了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他们有创作的热情,也具备专业水平。这件事可以上报。

张跃、于长江策划创作《画说深圳》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市领导和部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拨给了一些创作资金。创作工作正式开始了。首先要确定画什么场景?这方面张跃比较了解情况,多由他来把握。通过查阅很多文献和反复观看深圳的有关影视资料,最后确定了主要画面的内容。主题和主要场景确定后,以于长江为主开始落笔。张跃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量抽空到现场,帮助作画。两人很快发现将这项任务想得有些简单了。真正一动笔才发现,这项创作任务难度很大,工作量更是惊人,两人有点忙不过来。没有办法,赶紧搬救兵。于长江又请来了当年《民兵史画长卷》的合作者陈嵘,三人精诚合作,一起进行创作。

我当时作为委托单位——市文明办的负责人,到他们作画的场地去看过几次。因为计划创作的画尺寸太大,需要工作的场地要够大,他们租了一间空置的旧厂房为画室。深圳夏季天气炎热,旧厂房里没有安装空调,虽然有风扇呼呼地吹风,但房间里仍然闷热异常。几位画家穿着短裤、赤裸着上身、光着膀子作画,汗珠子在皮肤上滚动,头上、脸上沾满了颜料,显得有点滑稽可笑。

我为他们在条件如此差的厂房里作画感到心痛。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付给他们的资金很少。谁也不知道创作这幅画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因此必须省吃俭用。同时我心里也在嘀咕,这么简陋的画室、条件这么差,能画出像样的作品来吗?

坚持了两年多时间,作品终于完成了。完成的初稿悬挂在深圳画院的展览厅里。我可能是观看画稿的第一个观众。长卷的内容分为盼、拓、闯、升四部分。盼,文革后期渔村小镇虽然落后,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期盼;拓,改革开放了,基建工程兵等创业者们,艰苦奋斗,勇于拓荒,开创局面;闯,深圳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争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排头兵;升,经过20多年的拼搏,深圳旧貌换新颜,表现出走进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在巨幅的长卷下慢慢走过,那种感觉与观看单个的、小幅的画作完全不同。长卷上的人物大小如同真人,观画者好像移情成为长卷里人群中的一员,与画中人一同喜愁哀乐;场景是那样的真实,仿佛让人进入了历史的某个瞬间,再次经历那个重要时刻;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匆忙地亲历某些事件时注意不到太多细节,但经过画家的笔墨将现场的细节突出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来回倘佯在画卷中,历史的风云扑面而来,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整个长卷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冲击,看完了画作眼前仍然闪动着精彩的画面,给观画者留下了对历史的回味和思索……这幅画太棒了!

王其祥书法大师,来自深圳基建工程兵中的大咖画家和书法家们(3)

▲在部队时,张跃在野外写生

我们组织邀请了一些专家和市民前来观看、提意见。根据大家所提的意见,经过多次修改、补画,最后总算是完成了作品。没想到此长卷画报到全国美展组委会后,不仅被选中,而且得了铜奖,甚至只差一票就可以得到银奖。这个结果才真正让我大吃了一惊。说老实话,我还是低估了我的几位战友对宣传深圳的无限热情、惊人的创作毅力和高超的专业水准。

于长江在作完这幅画后不久被调入深圳。深圳有媒体评论说,于长江因为一幅画成为深圳人。如今于长江已是深圳市美协副主席。

陈嵘在创作这幅画中也出了大力。他现在是天津市画院创作室主任。

基建工程兵部队培养出来的这三位画家,通过浓墨重彩创作《画说深圳》,为鹏城留下了永恒的长卷;他们也通过创作这幅画而蜚声中国画坛。

巨幅《贺》字闹新春

深圳的居民们可能还记得,20多年前,在深南中路与红岭路的十字路口东南面的晶都酒店大楼顶上,挂过一个巨大的“贺”字;后来又挂出过一副长长的对联。由于字体巨大无比,书法优美飘逸,而被人们津津乐道。写这些大字的书法家是原基建工程兵的一位战士,名字叫金龙。

王其祥书法大师,来自深圳基建工程兵中的大咖画家和书法家们(4)

▲当兵时金龙就酷爱书法艺术

书写“贺”字的经过是这样的:1997年香港即将回归,全市行动起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金龙注册成立的旌龙文化公司积极参与活动,其策划的迎香港回归宣传方案被市有关部门选中。按照该方案,深南大道等主要街道上彩门迎宾、灯笼高挂、鲜花铺地,其中的亮点之一就是高挂一个巨幅“贺”字。这是一个长70米、宽9米的巨幅大字,高高地挂在深南中路旁市自来水大厦的顶端。字体奇绝,如挥拳飞腿;风格飘逸,似龙腾蛇舞。有人感到奇怪,这么巨大的字是怎么写出来的?

当时还没有巨幅喷绘的技术,金龙使用的办法是写好毛笔字后,用九宫格的办法将字放大,用金色的布剪出字贴在底色布上,最后挂在楼顶上远远望去很醒目。市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大的字,感觉十分喜欢。后来在举办首届中国(深圳)高新技术交易会时,金龙又制作了一次。这次的字更大,一个字的面积竟然达到1000平方米,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其祥书法大师,来自深圳基建工程兵中的大咖画家和书法家们(5)

▲书法家金龙(右二) 本人/供图

由于这个“贺”字写得非常漂亮、寓意又好,成为许多商家开业时喜欢使用的书法作品。这实际上已经侵犯了金龙的知识产权。一些小单位盗用也就算了,金龙没有想到他有一次竟然发现深圳“家乐福”这家法国大跨国公司在广告宣传中也使用了他的“贺”字。金龙很生气,一纸诉状告到了深圳市版权局,索赔50万元。开始财大气粗的家乐福对此满不在乎。没料到这件事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上海新民晚报、广州羊城晚报等许多家报纸都报道了此事,舆论明显支持金龙。家乐福开始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为此主动找到金龙要求和解。

看到高傲的法国公司低下了头,金龙的怒气消了一点。他思量对于维护知识产权这样的事情,只要对方能够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侵权,目的就基本达到了。同意和解。金龙后来在谈到这件事情时说:“这次诉讼取得了好效果,为中国文人出了一口气,文人的知识产权得到了尊重和保护。”从那以后,人们在请书法家写字时,开始有了主动付“润笔费”的意识。

金龙给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写大副对联的事情发生在2001年。一段时间来,许多新闻单位报道深圳负面的新闻比较多,让市民们心理上遮盖上了一块阴影;也是在此时,有个名叫咼中校的人在网上发表了《深圳,你被谁抛弃?》的长文,更是断言深圳经济特区的路子已经走到头,难以再向前发展。这篇文章在网上迅速传播,甚至惊动了时任深圳市长的于幼军,他主动找到作者讨论此事,反驳作者的悲观论点。这件事更是在市民们的心头上压了一块大石头。不明真相的人们猜测这篇文章可能会有背景,深圳是不是真的要被国家抛弃掉?

王其祥书法大师,来自深圳基建工程兵中的大咖画家和书法家们(6)

▲《文汇报》上刊登介绍金龙书法的文章

对这种情况,金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对基建工程兵战友们创业的这块热土倍加珍惜,对深圳的发展前途坚定不移,琢磨用什么样的一种方式能够扭转深圳市民们的悲观情绪。他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手中的笔,是不是可以写一幅提气的对联给市民们鼓鼓劲?对,就这么办。他先构思好了对联的内容:“祖国与天地同寿,鹏城共江山争辉”;然后磨墨挥毫一气呵成;再将墨宝放大成长长的对联,挂在了晶都酒店的高楼上。只见60多米高的对联,从楼顶到楼脚覆盖全楼。对联上的大字,字体俊秀,风格飘逸,远远望去,气势磅礴。这一年的国庆节深圳不同以往,因为多了一道亮丽的书法风景线。在邓小平画像旁、大剧院广场前的十字路口交通枢纽上,每天都有上百万人在这里游玩和走过。人人都能看到这幅大对联,极大地鼓舞了市民群众的信心。

就是这几次泼墨挥笔书写巨幅字和大对联,让深圳市民牢牢地记住了金龙的名字,不能不对这位书法家产生好奇:他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能写出这么漂亮的毛笔字?

人物小传

金龙,浙江省台州市人。1962年10月出生。1980年11月入伍到基建工程兵一支队1团。1981年3月随部队调入深圳。1983年部队集体转业在深圳建设集团工作。1985年调入深圳图书馆工作。任市书画家协会主席。

金龙最早的书法基础是在浙江台州老家打下的,这里人杰地灵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入伍后,他对书法的练习没有中断。在连队里金龙当的是钢筋工,白天在工地上忙碌,晚上回到营房对着字帖练字。到地方工作后,他积极求学,先是在中山大学进修,后又考上武汉大学深造。

王其祥书法大师,来自深圳基建工程兵中的大咖画家和书法家们(7)

▲赵朴初先生为金龙的书法展题词

在艺术创作上,他痴迷金石、书法。曾利用部队探亲假的时间,到杭州西泠印社求教于篆刻大师;为了见香港书法名人给予指点,他咬牙买了像样的西服打扮一番;刻苦钻研传统文化的经典文献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也细心揣摩各种书法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篆刻和书法水平。他设计人生,制定了长长短短的各种学习计划;更是惜时如金,把别人饮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练习书法。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1985年金龙23岁时,在深圳举办了首次个人书法篆刻作品展。1989年,金龙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了个人书法篆刻作品展。1993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和香港现代出版社联合出版了金龙的《明心集》。这本荟集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名言、由他自己书写的书法作品集,成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此以后,他的书法作品越来越多、书法水平越来越高。金龙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