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的重点难点(垂直地带性的能力考查与应对策略)(1)

高山从山脚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它浓缩了从低纬至高纬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还可以反映经度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以此命题,能够比较全面地检测我们对自然带分异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是一个高频考点。2010海南卷就曾以某山(贡嘎山)东西坡垂直带谱为素材,考查考生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读图获取与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是一道非常经典的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的试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16~18题。

高考地理的重点难点(垂直地带性的能力考查与应对策略)(2)

首先作辅助线AB,AB两地海拔相同,由于A地自然带位于B地自然带的下方,可判断A地气温高于B地,结合该山位于北半球,可以判断出甲侧山坡为南坡。同理,如果图中标出了南坡或者北坡,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该山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结论:同一自然带海拔较低的山坡气温较低,为阴坡。

2.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差异

东西两侧山坡理论上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但往往由于降水量不同,也会导致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不同。一般来说,迎风坡云雨天气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多,山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就少,同时降水也会直接导致气温下降,所以,降水多的山坡自然带分布相对较低。如上图所示,自然带由西向东倾斜,说明东侧为迎风坡。


图文:来源于《核心素养报》

作者湖南省株洲市教科院 吴同秋

责编:伍建龙

审核:陈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