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家规】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故曰:广文地者荒,务文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

青山有幸埋忠骨

刘肩三1930年11月16日在彭泽县黄板桥被捕,第二天高呼“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

刘统勋与潍坊郭氏(传家训扬新风之206)(1)

刘肩三

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国民党5师28团团长姚纯得知被抓的刘肩三是红十军旅政委,其时是在敌营担任连长的都昌汪墩排门刘村人刘书炉的指认。刘书炉是国民党将领刘士毅的堂弟,与刘肩三有杀兄之仇,烧屋之恨。就在1930年8月31日,红十军入都昌境地,一度驻扎在都、湖边界,刘肩三率红19团回故乡汪墩,烧了在赣州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刘士毅的房屋,处决了杀害共产党员的反革命分子刘书会,而刘书炉便是刘书会的亲弟。阶级仇连着家族恨,国民党少将军衔的刘书炉,在1958年肃反运动中,被都昌县公安机关从重庆抓获,而后被处决。曾先后任都昌县公安局局长、县检察院检察长、县委常委、县革委副主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刘统金,是烈士刘述尧的独子,他生前在晚年如此回忆对刘书炉予以处决的经过:1958年,内部肃反运动开始了。我们接到省公安厅转来的材料,根据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在押犯刘唐西的检举揭发,不知所踪的刘书炉原来果真没有去台湾,而是在1950年,国民党溃逃出西南之际,奉命潜伏在成都伺机而动……果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国仇家恨一齐涌上心头。还有什么好说的,我立即向组织请战,一定要亲自把他抓回来。组织上也充分考虑了我的请求,成立了专捕工作组,我也如愿名列其中负责追捕工作,并成为其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开始我们工作组在四川公安机关的协助下,找遍了成都的每个角落,踪迹全无,难道到手的线索就这样断了吗?正在我们焦急万分,坐立不安时,重庆方面传来消息,据我们提供的相关资料和照片,有群众举报在重庆的一个街道小鞋厂里发现了嫌疑对象。尽管他早已改名换姓自以为得计,没想到在人民战争的海洋里依然无法脱。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历时3个月的追逃,终于以犯罪分子的身份被押上断头台而告终。

刘统勋与潍坊郭氏(传家训扬新风之206)(2)

南山刘肩三烈士墓

刘肩三忠骨1930年就地与其它同牺牲的十余人葬在彭泽牺牲地。1963年,都昌在南山革命烈士纪念亭下建革命烈士陵园,刘肩三的忠骨移葬于此。据刘肩三的后人回忆,距刘肩三牺牲了33年后,在刘肩三起初的草葬地拾捡了几抔忠骨,几截捆绑烈士的棕绳线头,入椁安葬于南山烈士陵园。当年还取回了一直戴在刘肩三肘部的一个玉手镯,是刘家的祖传。刘肩三手臂弯处受过伤,玉镯一直戴在紧挨肘部的前臂,所以敌人杀害他时也一直未发觉。玉镯润人,也被人气血所养,此玉器内质都可以看见血丝样的泽纹。令人痛惜的是,刘肩三烈士的这件珍贵遗物,2020年在原蒲溪小学遗址展览时被窃。

刘述舜烈士故事

刘述舜(1905-1933),字虞昌,号南山,1927年22岁时随二叔刘肩三、长兄刘述尧参加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仍坚持在当地领导觉悟起来的农民与豪绅作斗争。1928年9月,都昌党团组织恢复,先后任共青团临时区委委员、县委组织委员。1930年1月,中共都昌临时县委被破坏,刘述舜转到安徽秋浦县(今东至县)昭潭街与都昌党小组创始人之一的王叔平同做地下工作。1930年11月5日红10军攻克秋浦,他公开身份随军撤到横峰苏区,入中共赣东北省委创办的忠发学校学习,这所党校当时以时任党的向忠发的名字命名。

刘述舜烈士

1931年3月,刘述舜受中共赣东北省委委派回到都昌恢复党的工作。奔波累三月,即恢复3个区委9个支部,登记党员近40名,6月党员又发展到70余人。经请示赣东北省委,刘述舜于苏山山嘴头吴村主持会议,决定恢复中共都昌县委。县委机关设七角刘基里,他受命任县委书记。

随着赣东北数县革命根据地的基本丧失,白色恐怖严重,开展党的工作十分困难。刘述舜毫不畏难,带领县委一班人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并组织发动群众,利用各种形式张贴标语,进行抗租、抗债、抗捐斗争,扩大了革命影响。

1933年1月20日,他的行踪被邻村反革命分子察觉后告密,敌人趁其回家乡后垅村时,将村庄包围起来。刘述舜身材魁梧,性格刚烈,但遭敌人夜间突袭,未能逃脱魔掌。敌人连夜将他押往大港审讯,刘述舜坚强无比,昂首挺胸。恼羞成怒的敌人喝令刘述舜下跪,刘述舜顶天立地,怒发冲冠。敌人一拳击打过来,束手被缚的他无还手之术,被打得鲜血淋淋。第二天半夜敌人将刘述舜押往县城,3月14日英勇就义。

刘述舜牺牲的地点在现在的县委大院后院原农工部办公楼处,原是片丛林。刘述舜赴刑场是穿着草鞋,被折磨得难以站立而拄着拐杖,身中三枪倒下。1950年,中央访问团下到都昌慰问烈士家属,听说刘述舜妻子身上穿的一件青线春的棉袄是烈士当年所着,背后的三个洞就是反革命枪决刘述舜时留下的,中央访问团取走了烈士的这件遗物,拟放入革命陈列馆展览,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实证。

本文作者宣讲“一门五烈”红色故事

汪墩乡后垅刘村的底色是红色,垅里垅外传颂着烈士的英雄故事。1930年代前后,村上不过16户人家,就有九位烈士,加上后来抗美援朝牺牲的一位,“后垅十烈士”英名彪炳史册。除了刘肩三“一门五英烈”,后垅村另五位革命烈士是:

刘圣道(1876-1930),游击队交通员,1930年在县城就义;

刘圣煌(1880-1930),1930年在县城就义;

刘圣年(1886-1943),《都昌革命烈士英名录》未录入,都昌后垅革命烈士名单补录;

刘贤焕(1908-1930),赤卫队班长,1930年3月在徐埠牺牲;

刘贤新(1922-1952),牺牲于抗美援朝战争。

“仰止丰碑先烈恩,苍林千古护忠魂。工农革命风云卷,马列光辉日月吞。赤子丹心照沧海,青春碧血映昆仑。今朝盛世遂初愿,笑看神州万里奔。”这是刘述尧烈士的长孙、曾供职江西省公安厅的刘共平在2020年清明节期间,为后垅烈士陵园修建所吟的一首七律。喜看今朝神州,信念之火熊熊不息,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赓续红色基因

一门五英烈,浩气传千秋。刘肩三和他的红色家族故事,在广泛传颂,烈士的后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家风,烈士的精神更成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刘统勋与潍坊郭氏(传家训扬新风之206)(3)

刘肩三之子刘继忠摄于1960年

刘肩三烈士的独子刘继忠1947年在失去党组织联络后,经向法宜介绍在都昌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后被推举为己立乡(今汪墩乡)乡长。刘继忠坚持“白皮红心”,为接应1949年5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8军162团官兵和平解放都昌县城,作出了一定贡献。当日,刘继忠被任命为新生的都昌人民政府民政科副科长,随即投入清剿匪特和封建残余势力的斗争。刘继忠先后担任民政科副科长、科长,双桥区公所区长、大田区区长、县卫生科科长、文教卫生局局长,连任都昌县第一届至第五届政协副主席,还担任过江西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刘继忠“文革”期间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开除公职,无论在何人生逆境,他对共产党的赤诚之心矢志不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刘继忠得以平反昭雪。1981年当选为都昌县第五届政协副主席,1984年离休,1999年病逝,享年78岁。

刘统勋与潍坊郭氏(传家训扬新风之206)(4)

刘肩三长孙刘同颜(右)与党史专家邵天柱(左)交流

刘肩三烈士的长孙刘同颜,1970年华中工学院毕业,曾担任过都昌县农机厂厂长,县经委、商委主任,1987年8月担任都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从1992年6月开始,先后任永修县人民政府县长、九江县委书记、九江市总工会主席。刘同颜在退休后如此谈及作为烈士后代的人生感悟:“我是一个值得庆幸的人,没有在工作过的任何单位和任何地方留下罪恶,留下空白;没有在腐败问题上跌倒,为什么?是祖父的榜样给了我做人的底线。他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我绝不能给祖父抹黑。是父亲的教育给我指明了做人的道路,他说:共产党执政,对腐败问题绝不会容忍,早晚要算账的,什么时候做事都不要有侥幸心理,你为了家庭,为了祖父的名声,永远不要贪!”

刘同颜的胞弟刘金明曾任都昌县建设局局长、县政协副主席,他如此缅怀祖父刘肩三:“他的生,给历史增辉添彩;他的死,给后人留下深思。”。

刘统勋与潍坊郭氏(传家训扬新风之206)(5)

2021年清明节前汪墩后垅烈士陵园主题党日活动

都昌这片热土蕴育了刘肩三烈士昭示日月的宝贵精神。1993年4月2日,都昌县委、县政府举办了刘肩三烈士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刘肩三传》分别收录《中国党史人物传》《江西省志》《九江市志》《都昌县志》《中国苏区辞典》《江西英烈》等典籍。2015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门三代的信仰追求——刘肩三和他的后人》,纪念刘肩三烈士诞辰123周年。在“一门五英烈,三位县委书记”的家乡汪墩乡阳港后垅村,1970年代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塔,缅怀英烈,教育后人。2019年清明节期间,刘述尧烈士大儿媳、刘统金先生之妻陈千姣老人不顾九旬高龄,倡导发动亲友启动烈士纪念设施的修缮工程,首期筹资20余万元,历时一年重修了后垅烈士陵园。2021年4月8日,汪墩后垅烈士陵园被九江市史志办选定为全市红色地标打卡地推介对象,成为党员干部群众寻访红色地标、感悟初心使命、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奋进力量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2021年已是76岁高龄的刘同颜,经常从晚年定居生活的省城南昌赶赴都昌,在后垅烈士陵园、全县中小学等作刘肩三革命事迹宣讲。他在为维修刘肩三故居、筹建红十军都昌无名烈士纪念碑以及都昌县革命烈士事迹展馆奔走与呼吁,推进都昌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

刘肩三烈士的崇高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都昌儿女汲取智慧的力量,开启新的征程……

刘统勋与潍坊郭氏(传家训扬新风之206)(6)

邵式平题写的都昌县革命烈士纪念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