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原创 李圆方

公众号 圆方你怎看啊

在昨天写《从外循环到内循环,关键在哪里?》这篇文章的时候,查询资料时看到了王建老师的这篇三十五年前《关于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一文,对圆方颇有启发。

顿时对王建老师其人,以及其学术成果有很多好奇,就探索了一下,今天这篇就算是探寻笔记 报告吧。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为什么要多读历史?哪怕只是三十五年前的……

王建,男,汉族,1954年11月28日出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同年到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工作。曾多次参与起草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文件。

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历史(为什么要多读历史)(1)

1987年提出“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为中国确立“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即沿海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称号;研究领域包括虚拟资本主义、货币霸权战争、“币缘”战略;宏观经济、经济改革、企业经济评价;国家综合发展战略、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现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这里需要额外介绍一下这个“中国宏观经济学会”: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是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科学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其前身是中国计划学会,成立于1984年3月。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原国家计划委员会职能的转变,以及对外交流的需要,经主管部门批准,于1993年12月更名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这个协会曾经有多少经济学大咖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就从他们官网的顾问名单简单看一看,懂的都懂……(不过这个名单应该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了)

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历史(为什么要多读历史)(2)

从工作经历上,王建老师有这样的思考格局和学术成果,是让人毫不意外的。人介绍完了,再介绍些一些学术成果。

在认真研读《关于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一文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有意思的收获,也于大家分享一下:

(为此圆方还专门去知网把文章下载下来了)

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历史(为什么要多读历史)(3)

这篇文章一开始的标题其实是叫做:“选择正确的长期发展道路”,副标题是:“关于国际循环发展战略的构想”,后来正式刊发的时候修改为《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可能性及其要求》。

文中有几个判断,我们一起来复盘一下:

一、发展战略目标

关于外循环的目标,文中是这么介绍的:

1500亿美元,这目标高不高呢,按文章说的方法:这就要求今后13年出口增长率每年平均是12%。

但是2000年,我们实际达成的是2492亿美元。

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哪怕是在那个时候最看好“国际大循环”的经济学家,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乐观的结果出现,更不用说中间还叠加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欧制裁等一些列问题……

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历史(为什么要多读历史)(4)

二、重点出口产业

建议是四类:纺织和服装加工业;食品加工和饮料业;轻工杂品产业;劳动密集型机电产业。当时的预估是纺织(及服装)干到600亿,食品干到200亿,轻工干到100亿,机电干到300亿。

从2000年的实际数据看,基本符合这个趋势。值得注意的一点,在选择这四个产业的时候,都会提及“劳动密集”,也就是说,我们走国家大循环,关键在于一方面发挥“劳动力资源禀赋”,一方面也是“就业优先”的一个考虑……

三、出口市场结构。

文章中说:

怎么说呢……王建老师没想到:三年后,苏联,没了……

根据2000年我国实际出口结构来看,2000年中国十大贸易伙伴依次是:日本、美国、欧盟、香港、东盟、韩国、台湾、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

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历史(为什么要多读历史)(5)

四、几个重大措施

这一部分是圆方关注的重点,因为很多政策在今天依然在起作用,再提醒一下,这篇文章是1987年写的……

为了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几个重大问题必须考虑:

一、使乡镇工业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骨干力量

因为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更适合中小规模的企业生产。

二、进口部份量粮食。

因为需要置换出国内部分土地用于发展经济作物,解决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原料问题。

三、控制国内消费水平上升速度。

国家要根据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力要求确立消费水平、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长期目标。额,懂得都懂……

四、要把提高加工深度和讲求规模效应作为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长期方针。

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要延长产业链,聚集产业群

五、必须改革现行的税制。

当时我们国家是以周转税为主,要完成出口导向,就需要完成向增值税为主的体制过度。

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历史(为什么要多读历史)(6)

大家看看这五条,是不是就明白圆方昨天在文章《从外循环到内循环,关键在哪里?》中所说的:

“外循环”,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三个字就可以做到的!

以上就是学习心得。

而了解了“外循环”应该怎么搞,那么“内循环”应该注意什么,想来大家心里就应该更有数了。

在2020年中央刚刚提“内循环双循环”的时候,王建老师接受过一次采访:

记者问:您对新发展格局如何理解?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王建老师回答:

  • 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都是一种内生性的要求,不是一种外生性的要求。很多人说,因为中美关系变化、中美经贸摩擦等原因,中国某种程度上需要闭关自守,所以我们需要强调靠国内市场发展,要脱离世界市场,然后才产生了这种战略,我觉得这种表面化的解读是非常错误的。
  • 在我看来,决策层并不是这种认识,从国际大循环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是内生性的要求,不要把它看成是外生的。

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历史(为什么要多读历史)(7)

圆方认为,王建老师的看法,是对的!我们能看到分辨一个社科类专家到底水平高不高,不光看他是不是“发明”了什么理论,更主要的是他提出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是不是有利于时代的发展,是不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是不是有利于人民的需要。

好的专家会与时俱进,差的专家大体就是固步自封了。

对了,王建老师在2007年的时候出了一本书,叫《大变革时代的思考》(小伙伴们放心,不是卖书,因为已经买不到了,能搜到的都是一些高价的二手书)是他的一本论文集,王建老师在前言的最后一段是这么说的:

在本论文集收录的第三部分文章中,主要反映的是我对当代国际关系大变局的思考。总之,我们正处在一个国际与国内各种经济和政治等关系剧烈变化的时代,处在这个时代,对于一个经济学者来说是一件幸事,因为不从经济角度看待和分析这些变化的起因与趋势,是不可能看得深与看得远的,这使得经济学者有了比其他领域学者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当然也有更重的责任。希望这本论文集能给这个正在经历大变革的时代,贡献一些有益的思想。

内容还没有机会认真研读,不过从题目大家可以品读一二:

  • 下篇 虚拟资本主义
  • 欧元统一与亚洲金融风暴及中国中期阶段的国际经济政策选择
  • 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与货币制度危机——警惕全球金融风暴
  • 海湾战争与朝鲜半岛核危机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 虚拟资本主义时代与新帝国主义战争
  • 美元霸权的终结与保卫美元的战争
  • 改造我们的研究

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历史(为什么要多读历史)(8)

嗯,这是写在在2007年……而全球金融风暴是在2008年......

这本书也被收录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丛书”,同样被收录的还有一本《两次经济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每次圆方读这种几十年前的文章的时候,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毕竟有一句话说的好:

你可以看清多远的过去,就意味着可以看清多远的未来。

PS:

最后推荐一下朋友的历史公号,去看一下2000年前的政治家们都在思考一些什么。

拨开迷雾见真相?《韩仁铭》碑讲了什么


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历史(为什么要多读历史)(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到地方考察70余次,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要瞻仰对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有的是专程去瞻仰革命旧址和纪念场所,主要的基本上都走到了。每到一地,我都是怀着崇敬之心,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全国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党史、铭记党史,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真正坚定历史自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这样做,就一定能收到明显成效。

——2022.1.11,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