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 12 月 7 日是国际民航日。在疫情成为常态化的今日,国际航空运输的连接也显得愈发重要。

国际民航日的由来

1944 年 12 月 7 日,52 个国家在芝加哥 签署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也称芝加哥公约)。根据该公约的规定,1947 年 4 月 4 日,国际民航组织 ICAO 正式成立。1992 年 9 月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第 29 届大会作出决议,自芝加哥公约签署 50 周年的 1994 年起,将每年的 12 月 7 日定为“国际民航日” 。

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西北地区第一个采用)(1)

新基建 新格局

每隔五年,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便会一定一个特定的节日主题,而今年也正值「创新促进全球航空发展」的节日主题之中。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将继续鼓励采取创新和审慎的措施,并制定专门针对疫情的监测工具,以使各国在航空运输的应对措施方面保持协调一致和有效性。

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西北地区第一个采用)(2)

把视线放回国内,由于航空业的迅猛发展,现有设施已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作为基建大国也当仁不让的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完善各地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塞上雄台 大漠飞鹰

榆林,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而榆林榆阳机场作为国内支线机场,是陕西省第二大航空港,位于榆林城西北方向,距市中心15.5公里,为满足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实现航空运输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开展了二期扩建工程。

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西北地区第一个采用)(3)

T2 航站楼的造型设计呈现出轻盈向上的动势,与一期航站楼和而不同。设计理念取意“塞上雄台,大漠飞鹰”,充分展示榆林机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地域与国际相结合,技术与文化相融合,民族与时尚相结合的美好愿景。

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西北地区第一个采用)(4)

屋面采用了万事达的 TR65 直立锁边屋面系统,可满足建筑造型的形态控制、隔热保温、排水防水、通风排烟、自然采光、防风揭、融雪防冻等各种功能需求,并且施工周期短,造价可控,施工和后期维护都很方便。

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西北地区第一个采用)(5)

该系统表面采用铝镁锰合金面板,它是一种由金属铝、镁、锰混合而成的合金,使用寿命达 50 年以上,被当做金属屋面的优质选材,可适用于各类大型公共建筑。

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西北地区第一个采用)(6)

其基材具有很强的防腐性能,并采用暗扣加机械锁边方式,无任何螺钉穿透屋面,横向搭接边采用专用咬边机,有效避免漏水、渗水的隐患。

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西北地区第一个采用)(7)

同时铝镁锰既有相当的强度,又有较好的柔韧性,能在确保各项硬实力的同时,又能完美实现各种设计创意

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西北地区第一个采用)(8)

这里采用了全新且独特的结构形式——张弦结构,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采用此结构形式的航空建筑,轻盈的姿态与采光天窗完美结合,展现出航站楼技术与文化相交融的空间意境。

张弦结构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结构的新型杂交屋盖体系,是由刚性构件上弦、柔性拉索、中间连以撑杆形成的混合结构体系。自重较轻,结构简单,受力明确,轻盈而通透,跨越能力大,便于工厂化制造、运输及安装。

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西北地区第一个采用)(9)

结语

作为人民群众远途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我国民航事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飞速发展。我国更是提出建设“四型机场”: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

这也就意味着当今的机场已经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交通基础设施,它是一个集航站楼、火车站、地铁、商业等设施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体。对建造技术、美感与舒适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西北地区第一个采用)(10)

榆林榆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

应用系统:TR65 直立锁边屋面系统

应用部位:屋面

应用面积:13,700㎡

颜色:银灰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