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五霸”中第一位霸主齐国齐桓公为中原的揸FIT人,后因内乱,中道崩殂,危急存亡之时位于南方长江中游地区的楚国则乘机向外扩张,踢几个小弟入会(宋、鲁、许、曹、卫),与此同时,位于北方的晋国也虎视眈眈中原这块肥肉,各有称霸武林之欲。矛盾日益尖锐。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晋楚城濮之战)(1)

不知公元前哪一年,小宋叛变,投靠晋国,同时鲁国因受齐欺负,求救于楚国,于是乎楚国出兵宋齐,借此遏制晋国南下争霸。

因兵力悬殊,小宋向晋求救,晋军师先轸认为此乃“取威定霸”之良机,力劝晋文公出兵救宋,但晋文公碍于曾受恩于宋楚两国,左右为难,因此先轸献计:攻打楚之盟国-曹、卫,使之解曹、卫之困而放弃宋。晋文公遂诺。

很快,晋接连攻占了曹卫两国,但楚并未撤兵解救,照旧全力攻宋。此时不救则宋将背晋向楚,救则难题重现,一时踌躇不决。先轸建议:不如将曹卫两国各一部分地赠于宋,同时厚礼给予齐秦,让其出面请求楚退兵,楚因见盟国曹卫被瓜分必会拒绝齐秦之劝解,势必会结怨于齐秦而迫使齐秦站队晋国。后果真如计,楚国上当,齐秦的向背,导致局势向晋。楚无奈退兵。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晋楚城濮之战)(2)

奈何楚军主将子玉不满退兵,誓血战到底,楚庄王告诫子玉:晋侯流亡在外十几年,尝尽人间冷暖,最终得以回国,对于危险困难了如指掌,治国有方,人心所向,这是上天使之兴旺,凡事当适可而止,知难而退。但子玉却不以为然,以“休兵罢战”的理由派使者向晋文公提出:解放曹卫两国,即立马放弃攻宋。一句话即安定曹卫宋三国,此礼也,晋文公如若不答应,则乃无礼,后无以作战,然不答应条件则等于抛弃宋国,先救后抛,于诸侯无法交待。楚施恩三项而晋结仇三个,将何以为战,故先轸提出,何不私下允诺曹卫复国并加以离间,扣压使者于卫国以激怒楚国,待两国交战之后见机算计楚国。果不其然,曹卫宣布与楚绝交。

子玉闻之大怒,挥兵北上。晋文公承诺于早年困楚之言,晋楚之争,将退避三舍,以示谦让,以理直之兵迎战。

于是乎不知哪年哪月,晋宋齐秦联合在城濮会师,抗击楚军。楚军大败,尸横遍野,子玉败走回国,受责,羞愤自杀,自此晋国称霸诸侯。

这次战役,对于中原各国阻止楚国北上争雄和晋文公成就自己的霸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