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政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是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是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的人间正道,引领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一、回答和解决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马克思、恩格斯说过,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当今世界仍然处于马克思所说的大的历史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呼唤人类命运与共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这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必须回答的紧迫的重大课题全球性问题推动人类全球协作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充满期待又倍感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全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正如所指出的:“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催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把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付,全球性挑战需要共商共建共享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离不开正确理念的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提出了中国方案:“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要义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力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个长远目标只要各方树立这个理念,一起来规划,一起来实践,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二、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总目标,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与支持十年来,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展现出光明灿烂的前景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写入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命运的责任意识,彰显了我们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使命担当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序言部分写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这是1982年宪法公布实施后,首次充实完善宪法中关于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上升为国家意志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这是联合国决议首次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第2344号决议,强调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推进地区合作,以有效促进阿富汗及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安理会决议首次纳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2017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明确表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人权理事会决议首次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2017年6月22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由中国提出、70余国联署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首次将“发展促进人权”理念引入国际人权体系,明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2017年9月11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重申联合国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继续发挥核心作用,寻求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同之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0月30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不首先在外层空间放置武器”和“防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的进一步切实措施”的两份决议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2021年11月,“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第76届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决议,这是联大决议连续5年写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载入联合国多项决议,有助于使这一中国理念变成全球性共识,对于通过国际法途径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根本上回应了世界各国追求发展进步的普遍诉求,凝聚了各国人民建设美好未来的最大公约数,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支持联合国前任秘书长潘基文认为:“主席的讲话强调这样一个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为所有联合国会员国提供了启发”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副主席谢尔盖·萨纳科耶夫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人类走出当前危机指明方向,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繁荣进步提供启迪”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斯·特里尔评价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对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考量,为国际格局新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在世界发展处在新的十字路口之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向何处去”这一“元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考视角,擘画了新的愿景这份中国方略,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芒,继承了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彰显出国际主义的崇高追求它超越一国一域的狭隘视角、传统现实主义的理论窠臼,超越了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文明冲突的陈旧观念,以系统观念、辩证思维看待“自我”与“他者”、“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博大的天下情怀思考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更是人心所向在国家层面,中国与越来越多的伙伴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在地区范围,周边、亚太、中国—东盟、上合组织、中非、中拉、中阿、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等已结出丰硕成果;在全球领域,中方倡议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得到积极响应三、在新征程上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党的二十大继续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世界各国人民应该一道努力,回应时代呼唤,加强全球治理,以创新引领发展,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断迈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人类仍须努力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一贯追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和前途命运的深沉思考,寄托着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企盼在包容“不同”中寻求“共同”,在尊重“差异”中谋求“大同”,正是“共同价值”超越所谓“普世价值”、文明交流互鉴理念打破“西方中心论”的进步意义所在全人类共同价值将中华民族鲜明的价值追求延展至世界维度,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挑战提供了重要启迪遵循国际社会基本原则新征程上,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指出:“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具体来说,应该遵循主权平等、沟通协商、法治正义、开放包容、人道主义等原则坚持全方位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新征程上,国际社会要在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共同努力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各国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应该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经济全球化,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进世界各国发展繁荣,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景,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目标和方向,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前提和路径,实质是要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创造条件坚持共同享受尊严,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持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发展;坚持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坚持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无论是应对眼下的危机,还是共创美好的未来,人类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实践一再证明,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任何单打独斗的思路,任何孤芳自赏的傲慢,最终都必然归于失败全球应该命运与共,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前进(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二十大精神关键词解读⑭?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大精神关键词解读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政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是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是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的人间正道,引领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一、回答和解决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马克思、恩格斯说过,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当今世界仍然处于马克思所说的大的历史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呼唤人类命运与共。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这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必须回答的紧迫的重大课题。全球性问题推动人类全球协作。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充满期待又倍感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全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正如所指出的:“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催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把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付,全球性挑战需要共商共建共享。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离不开正确理念的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提出了中国方案:“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要义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力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个长远目标。只要各方树立这个理念,一起来规划,一起来实践,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二、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总目标,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与支持。十年来,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展现出光明灿烂的前景。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写入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命运的责任意识,彰显了我们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使命担当。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序言部分写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这是1982年宪法公布实施后,首次充实完善宪法中关于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上升为国家意志。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这是联合国决议首次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第2344号决议,强调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推进地区合作,以有效促进阿富汗及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安理会决议首次纳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2017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明确表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人权理事会决议首次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2017年6月22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由中国提出、70余国联署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首次将“发展促进人权”理念引入国际人权体系,明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2017年9月11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重申联合国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继续发挥核心作用,寻求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同之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0月30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不首先在外层空间放置武器”和“防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的进一步切实措施”的两份决议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2021年11月,“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第76届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决议,这是联大决议连续5年写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载入联合国多项决议,有助于使这一中国理念变成全球性共识,对于通过国际法途径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根本上回应了世界各国追求发展进步的普遍诉求,凝聚了各国人民建设美好未来的最大公约数,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支持。联合国前任秘书长潘基文认为:“主席的讲话强调这样一个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为所有联合国会员国提供了启发。”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副主席谢尔盖·萨纳科耶夫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人类走出当前危机指明方向,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繁荣进步提供启迪”。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斯·特里尔评价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对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考量,为国际格局新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在世界发展处在新的十字路口之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向何处去”这一“元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考视角,擘画了新的愿景。这份中国方略,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芒,继承了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彰显出国际主义的崇高追求。它超越一国一域的狭隘视角、传统现实主义的理论窠臼,超越了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文明冲突的陈旧观念,以系统观念、辩证思维看待“自我”与“他者”、“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博大的天下情怀思考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更是人心所向。在国家层面,中国与越来越多的伙伴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在地区范围,周边、亚太、中国—东盟、上合组织、中非、中拉、中阿、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等已结出丰硕成果;在全球领域,中方倡议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得到积极响应。三、在新征程上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党的二十大继续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世界各国人民应该一道努力,回应时代呼唤,加强全球治理,以创新引领发展,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断迈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人类仍须努力。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一贯追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和前途命运的深沉思考,寄托着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企盼。在包容“不同”中寻求“共同”,在尊重“差异”中谋求“大同”,正是“共同价值”超越所谓“普世价值”、文明交流互鉴理念打破“西方中心论”的进步意义所在。全人类共同价值将中华民族鲜明的价值追求延展至世界维度,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挑战提供了重要启迪。遵循国际社会基本原则。新征程上,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指出:“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具体来说,应该遵循主权平等、沟通协商、法治正义、开放包容、人道主义等原则。坚持全方位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新征程上,国际社会要在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共同努力。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各国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应该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经济全球化,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进世界各国发展繁荣,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景,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目标和方向,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前提和路径,实质是要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创造条件。坚持共同享受尊严,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持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发展;坚持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坚持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无论是应对眼下的危机,还是共创美好的未来,人类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实践一再证明,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任何单打独斗的思路,任何孤芳自赏的傲慢,最终都必然归于失败。全球应该命运与共,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前进。(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周丹旎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龚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