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寿筠] 来源:[作者惠赐] 2017-04-07,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无为之治真实故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无为之治真实故事(陆寿筠无为而治)

无为之治真实故事

作者:[陆寿筠] 来源:[作者惠赐] 2017-04-07

作者按:笔者近来在整理、翻译旧作时,忽然促动了新的灵感,在对道家“无为而治”的理解上有新的体会。愿与网友们分享、切磋。

所谓“无为而治”,“治”指的是国家治理或社会治理,“治”者当然是指政府官员、尤其是国家的最高领导。“无为”可以有如下四层意思:

一是在可以比较有把握地对社会事物进行判断的层次上或范围内,如果在经常性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没有发现不平衡之处,那就不要无端生事、妄加干预,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社会,而应听其自然,静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这当然是“无为”的第一层意思。

但如果发现有不平衡之处,那就应该首先设法找出有利于恢复平衡的社会因素。这样的因素肯定存在,因为从不平衡走向平衡是自然趋势,那么促进平衡的因素必然存在于自然之中。然后顺势而为地采取措施扶助这样的因素去恢复平衡。例如:虽然房产业的发展会带动其它诸多行业、因而即使市场房价一时过高仍可能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如果长期过高,就会使少数房屋发展商和投机者大发横财,而使工资劳动者买不起房、或沦为长期得不到解放的房奴,就会降低其它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能力、从而削弱整个大市场的购买力,那么其短期内的有利效应最终抵消不了其长期消极效应而使国民经济严重失衡,那么越来越多的工资劳动者就会抱怨;同时房产业的这种畸形发展必然暴露出官商勾结联袂腐败的蛛丝马迹,引起大众的义愤。这些抱怨和义愤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舆论,这种舆论就是有利于恢复平衡的社会因素。于是国家领导人发话说:房屋主要是用来居住的。言外之意不是用来给少数人投机发财的。然后各地政府采取措施,设法平抑房价。这就是顺势而为,是继承了道法家的求衡路线。顺势而为就是不妄为,就是无为(而批租寻租、投机倒把就是达到罪恶极致的妄为)。这应该是无为的第二层意思。

我们通常理解的无为而治就如上述。但应还有另外两种情况,如下:

第三种情况:那就是社会矛盾尖锐剧烈、危机深重,但不知道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这时或许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也就是更大的时空范围内,高到、大到在短时期内难以看清天下事态发展的自然趋势,而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为政者可以有所分工。按照一种经典说法,处于最高领导地位的君王除了用好人才、责成众大臣和一般官员处理好上述第一、第二两种情况以外,他自己则需要静下心来,抛开冗杂的日常事务,从历史的高度、以天下的眼光,在尽可能宏大的社会历史层次上观察、研究、思考,尽可能体察、认定所处历史大时期社会发展的天然大趋势究竟是什么。一旦有了把握,有所认定,如果感到那种大趋势的苗头尚未显露、因而变革的时机未到,那就静待时机,可以趁此“闲暇”进行内修外练:一方面加强修炼自己的“内业”,一方面不放松对外的调查研究。这种“静待”应该是无为而治的第三层意思。

(无论是社会太平时期的不无端生事,还是不太平时期的“静待”,都是所谓的帝王“南面之术”。在明君“静待”、或昏君当道的悠长年月,有抱负有智慧的在野精英往往就会隐居山林,也静待着出世奉献的时机。这样的隐士在历史上大多属于道家。当然也有以从医、从教奉献智慧于社会者。孔子曾说过:"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语出《论语•微子篇》(比干谏而死章))。这是他带着众多弟子周游列国“现”于诸侯、而未曾觅得施展抱负的机会、经失望多年后的惨痛人生经验总结。)

在社会危机深重时期,如果是明君或贤臣,一旦发觉有利于变革的因素正加速显现、变革的时机正在到来,就开始寻找知音,物色人才,乘势发动变革,以艰苦卓绝的奋斗开创新的时代。这样的顺势而为,与上述第二层意思相似,但是处于高得多的时空层次上,所以应该看作是无为而治的第四层意思。


喜欢中国文化的朋友,请多多关注,小编将会每天定时更新,同大家一起学习中华文化智慧。

『了解更多中国文化智慧,请关注本头条或添加微信公众号、百度搜索新法家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