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照妖镜(民俗是面照妖镜)(1)

元宵采青,请“手下留情”。(宜宾新闻网 喻熹 摄)

19日是大年十五元宵节,清理汽车后备箱、打整竹背篼、寻找“桶桶靴”正准备去周边农村采青的你,听我一句劝:不要打着传承传统文化的幌子,照了民俗的镜子,把自己变成了傻子。

在我小时的记忆里,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几个邻居总要饭后约起到李庄旋螺殿周边的农村去采青。几公里的步行距离,大人总是家长里短聊天,小孩就你追我赶嬉戏,回家的时候,最多摘几颗牛皮菜。那时的采青,主要在于形式,更多的是亲友间找个借口聚会。

不知从何时起,采青成了“偷”青。称谓的转变,本不应成为原罪。然而,从拿塑料袋装几口袋,到填满几背篼,再到塞满汽车后备箱,这是贪婪人性的暴露,是见菜就践踏,见菜就搜刮的恶劣行径,是应该制止的。

小时候采青的时候,大人总要提醒,“有个意思就行”。而现在有的人却拿着放大镜,甚至显微镜来看待这个“意思意思”。那时,听大人说,采青时被主人骂,可以骂去一年的晦气,是好事。而现在,不道德“坑农”采青行为,收获的却是主人的咒骂,这难道不是传统文化的偏航吗?

是的,有人要说了,采青是延续传统文化。那传统文化经常耳提命面地告诉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偷不抢不糟践等等,你怎么忘得一干二净呢?

小时候到宜宾只能坐船,最早的一班船是早晨5点左右发班。船上大多是菜农,步行到李庄码头的他们,可能是4点就起床了吧,坐两个小时的船到宜宾卖菜养家糊口。当然,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不用起那么早了。但是,他们种菜的辛苦并没有变。反而是我们,有的人变得更加的贪婪和不文明了。

从18日开始,微信朋友圈里关于采青的段子分为了“攻守”两个部分。以“踩点”形式发圈的人主要“透露”了菜品的品种、数量和地点;以玩具枪为主角,菜地5为背景的视频则是“守”一方,提醒滥采青者要“小心”。这是两个调侃段子,也反应两种对待采青事件的人群的态度。

我们有很多的民俗文化,它应该随着时代发展而进化,更符合正确的价值观,而不应该成为一小部分人遮掩贪得无厌的遮羞布。

我们小时候玩过“哈哈镜”,它会把人照得奇形怪状,引人捧腹大笑。但是,当我们路过民俗这块“照妖镜”的时候,会不会被它打回原形呢?(记者 龙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