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已介绍过县城的历史,下面介绍商城县各街道乡镇的历史及名称由来。

赤城街道

2012年设街道,因商城县曾名赤城县而得名。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建立河南省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称赤城,寓意“弘扬革命者的坚强意志和信念”命名。

明自固始分出,属商城县。清顺治三年(1646)分属太水、安潭、河清、官苏四里。宣统三年(1911)为城区。1929年仍为城区,属商城县苏维埃。1941年改属中山镇。1948年建城关区。1951年改属一区。1956年建镇。1958年属灯塔公社。1961年属城关公社。1977年属城关镇。2012年撤销城关镇,以其所辖行政区域和丰集镇的三里庙村、何店村及金刚台镇的柳坪村,合并设立赤城街道。2013年鲇鱼山街道柿子园村、紫云山村划入赤城街道。

鲇鱼山街道

2012年设街道,以域内自然地理实体命名。山形似鲇鱼,得名鲇鱼山。以鲇鱼山命名。

清顺治三年(1646)属河清里。宣统三年(1911)分属城、安、平区。1932年分属赤城县城关区,瞿畈区苏维埃。1941年分属中山镇和独山、三义、双梅乡。1948年分属城关、钟铺区。1951年分属十一区(瞿畈)二区(杨桥)。1958年分属越美、超英公社。1962年分属瞿畈、城关公社。1971年社址由翟畈迁至美人岗,称鲇鱼山公社。1983年改称鲇鱼山乡。2012年改设鲇鱼山街道。

上石桥镇

1986年设镇,以镇政府驻上石桥得名。明代成集,原四面环水,赶集人必经石桥出入,故称上石桥。

清顺治三年(1646)属三丰里。宣统三年(1911)属平区。1930年属商城县五区苏维埃。1941年属人和乡。1948年属人和区。1951年属四区(上石桥)。1958年属铁路公社。1962年属上石桥公社。1977年上石桥公社分为上石桥、武桥、白塔集3个公社。1983年改设上石桥乡。1986年改置上石桥镇。2005年撤销白塔集乡、武桥乡,并入上石桥镇。

鄢岗镇

1998年置镇,因镇政府驻鄢岗集得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鄢姓在垄岗上兴集,名鄢家岗,简称今名。

清顺治三年(1646)分属商城县三丰里,固始县李集里。宣统三年(1911)分属商城县平区,固始县西南练总。1930年分属城关、余子店区苏维埃。1941年分属商城县双梅乡、人和乡,固始县革新乡。1949年属双梅区。1951年属五区(双椿铺)。1958年属铁路公社。1961年属双椿铺公社。1962年析双椿铺公社北部17个大队建鄢岗公社。1983年改设鄢岗乡。1998年改置镇。

双椿铺镇

1994年置镇,因镇政府驻双椿铺得名。明代潘姓居此开店名潘店。明嘉靖三十年(1551)《商城县志》载名双墩铺。又因有两棵并列生长的高大椿树,后更名双椿树。清置邮铺,改称双椿铺。

清顺治三年(1646)属三丰里。宣统三年(1911)属平区。1931年属商城县顾畈区苏维埃。1941年属双梅乡。1948年属双梅区。1951年属五区(双椿铺)。1958年属铁路公社,1962年改称双椿铺公社。1983年改设双椿铺乡。1994年改置镇。2005年三里坪乡并入双椿铺镇。

汪桥镇

1996年置镇,因镇政府驻汪桥而得名。明末,汪姓迁此,在溪上建一石桥,名汪家桥,简称汪桥。村因汪家古桥遗址得名。

清顺治三年(1646)属石溪里。宣统三年(1911)属安区。1931年分属商光边特区,汪楼区、安北区、潢川县凌集区、光山县双轮区苏维埃。1941年分属铜观、三义乡。1948年属钟铺区。1958年属越美人民公社。1962年建汪桥公社。1983年改设汪桥乡。1996年改置汪桥镇。

余集镇

1994年置镇,因镇政府驻地余集得名。元末,抗元名将余普清、余思铭父子携后裔兵败定居于此,命名余家集。后简称余集。明末建大吉寺,始有从商者陆续迁此盖房设店,渐成集市。曾名雷集、罗集。

清顺治三年(1646)属仙山里。宣统三年(1911)属安区。1931年属安区苏维埃,1941年属独山乡。1948年属独山区。1951年属七区(余集)。1958年为跃进公社。1962年称余集公社。1983年改设余集乡。1994年改置镇。

达权店镇

2010年置镇,因境内达权店得名。因为木船竹筏到达之地得名达船店。又因船筏在此停泊常遭山洪冲打得名打船店。1950年更名达权店,意指“人民达到夺取政权的愿望”。

清顺治三年(1646)属天安里。宣统三年(1911)属武下保(亲区)。1932年属赤南县苏维埃政府第六区。1935年属新生乡。1948属新生区。1951年属第八区。1958年属钢铁公社。1962年置达权店公社。1975年析长竹园公社新店、十二道河两大队划归达权店公社。1983年改设达权店乡。2010年改置达权店镇。

丰集镇

2010年置镇,因镇政府驻地丰集得名。明末,酆姓从江西徙此定居,名酆家塆。后人口倍增,建街设集,易名酆家集,简称酆集。2010年更名为丰集。

清顺治三年(1646)属太水里。宣统三年(1911)分属城、康区。1932年分属赤城县一、四、五区。1941年分属中山镇、峡口乡。1948年分属城关、峡口区。1951年分属三区(酆集)、十区(河凤桥)。1958年属超英管理区,同年7月属超美公社。1959年属酆集区。1962年置酆集公社。1983年改设酆集乡。2010年改置丰集镇。

汪岗镇

2013年置镇,因镇政府驻地汪岗得名。明末,汪姓从江西迁此,得名汪家岗。简称今名。

清顺治三年(1646)分属安潭、梅南里。宣统三年(1911)分属和、城、亲区。1930年分属城关、余子店区苏维埃。1941年分属中山镇、太枫乡、新生乡。1948年分属太枫、新生、城关区。1951年属二区(杨桥)。1958年分属东风公社、超英公社。1962年分属伏山、四顾墩公社。1974年析伏山公社北部15个大队、四顾墩公社2个大队建汪岗公社。 1983年改设汪岗乡。2013年改置汪岗镇。

观庙镇

2013年置镇,因镇政府驻地观庙得名。清初,建有观音庙,并设有邮铺,名观音铺。清末,庙毁,更名观庙铺,简称观庙。

清顺治三年(1646)属石溪里。宣统三年(1911)属安区。1931年分属安、安北、独山区。1941年分属铜观、独山、三义乡。1948年分属钟铺、独山区。1951年分属六区(钟铺)、七区(余集)。1958年属越美公社。1962年建观庙公社。1964年属汪桥公社。1975年复置观庙公社。1983年改设观庙乡。2013年改置观庙镇。

金刚台镇

2014年置镇,以境内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命名。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主峰为金刚台,山形似金刚,故名。

清顺治三年(1646)分属太水、鼎兴、安潭里。宣统三年(1911)分属城、康、和区。1930年分属商城县城关区、三区、四区苏维埃。1941年分属中山镇、峡口乡、太枫乡。1948年分属峡口、太枫区。1951年属三区(丰集乡)。1958年属超英公社。1962年置四顾墩公社。1983年改设四顾墩乡。2007年更名金刚台乡。2012年柳坪村划入城关镇(现赤城街道),2014年改置金刚台镇。

河凤桥乡

1983年设乡,因境内河凤桥得名。清称和丰桥。1949年取“河边凤凰”之意改今名。

清顺治三年(1646)分属官苏、三丰、太水里。宣统三年(1911)属平区。1941年分属双梅、人和乡。1948年分属双梅、人和区。1951年属十区。1958年分属超英、铁路人民公社。1962年置河凤桥公社。1983年改设河凤桥乡。

李集乡

1983年设乡, 因李集村命名。清初,李姓居此,渐成集市,故名李集。

清顺治三年(1646)属太水里。宣统三年(1911)属康区。1930年属商城县李集区苏维埃。1941年属峡口乡。1948年属峡口区。1951年分属三区(丰集)、十区(河凤桥)。1958年分属超英、铁路人民公社。1961年属丰集公社。1974年析丰集公社东北大部、河凤桥公社沙河以东2个大队,建李集公社。1983年改设李集乡。

苏仙石乡

1983年设乡,以苏仙石村得名。传汉代桂阳人苏耽,常年在此采药为民治病,后站石飞天成仙,为纪念得名“苏仙石”。

周代为子安国。清顺治三年(1646)属鼎兴里,为苏仙石上保。宣统三年(1911)属康区永丰乡、峡口乡、桃园乡。1929年属商城县第四区苏维埃。1941年分属太枫乡、桃园乡。1948年属太枫区。1949年属三区。1951年分属二区(杨桥)、三区(丰集)。1958年属超英公社。1962年属四顾墩公社。1977年析四顾墩公社东部10个大队建苏仙石公社。1983年改设苏仙石乡。

伏山乡

1983年设乡,以境内伏山得名。伏山以其伏卧金刚台山脚而得名。清顺治三年(1646)属安潭里。宣统三年(1911)属和区枫香树联保。1929年属商城县第三区。1941年属太枫乡。1948年属太枫区。1951年属二区(杨桥)。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2年置伏山公社。1983年改设伏山乡。

吴河乡

1983年设乡,因乡政府驻地吴河得名。明中期,吴姓迁此,始名吴家竹园。因村临河,称吴家河,简称吴河。

清顺治三年(1646)分属河清、梅南、仙山里。宣统三年(1911)分属安、新区。1923年分属四区、五区。1935年属第三区。1941年分属新生、独山、三义乡。1948年分属新生、钟铺、独山区。1951年分属七区(余集)、八区(达权店)、十一区(翟畈)、十二区(冯店)。1958年分属越美、钢铁、跃进公社。1962年分属达权店、翟畈、余集公社。1975年析鲇鱼山、余集、达权店公社部分大队置吴河公社。1983年改设吴河乡。

冯店乡

1983年设乡,因乡政府驻地冯店得名。原名刘家畈、叶店。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冯元英从湖北黄岗迁此,易今名。

清顺治三年(1646)分属仙山、梅南里。宣统三年(1911)属亲、安区。1931年分属商城县安、安北区苏维埃。1941年分属独山、新生乡。1948年分属独山、新生区。1951年属十二区(冯店)。1958年分属跃进、钢铁公社。1962年分属达权店、余集公社。1975年析达权店、余集公社部分大队置冯店公社。 1983年改设冯店乡。

长竹园乡

1983年设乡,以境内长竹园命名。境内多竹,故名。古时商人从安徽去武汉常在竹园歇脚,称此为长(zhǎng)竹子的园子,久而久之演称长(cháng)竹园。

清顺治三年(1646)属天安里。宣统三年(1911)属亲区。1932年属赤南县银沙畈区。1941年属新生乡。1948年属新生区。1951年为九区。1958年建卫星公社。1962年称长竹园公社。1983年改设长竹园乡。

汤泉池管理处

清代修建,因泉水如沸汤而得名。唐代称温汤、明称汤坑。清道光年间张元浩修池建宇,始称汤泉池至今。温泉大约形成于1亿年前,旧时分官池、民池,设备简陋。1958年、1964年两次修葺,1970年建鲇鱼山水库后,水库正常水位高程107米,温泉高程仅98米,为使温泉不被库水淹没,1974年12月县政府成立保泉小组,1979年保泉工程始建,动土3万余方,1978年竣工。1985年设温泉管理处。#信阳#​#信阳#​#商城#​

信阳市商城县有多少街道和乡镇(信阳市商城县各街道乡镇的历史及名称由来)(1)

信阳市商城县有多少街道和乡镇(信阳市商城县各街道乡镇的历史及名称由来)(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