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三不四”,意为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往往形容行为不正派或不像样子语出明·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俗语趣解书籍?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俗语趣解书籍(寻根说字不三不四)

俗语趣解书籍

“不三不四”,意为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往往形容行为不正派或不像样子。语出明·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不三不四”概念最早起源于古代的《易经》。《易经》的每个卦都分6个爻,俗称6爻卦。六爻每两爻一组配三才(天、地、人),即初爻与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与六爻为天。而“不三不四”,就是指“不是人”的意思。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灵公口中还在那里不三不四,耍笑弄酒。”

既然“不三不四”是不像样子,那么像样子的人就是可交之友了。因此,说朋友是“朋友三四”。而且,人际交往中,有“我”有“你”才可以交谈,加上“他”成“三”才谓之多,再加一个成“四”才有气氛,才像个圈子。

有个词“弟四三哥”,指像兄弟一样的朋友关系。词的构成是“弟哥” “四三”,也就是兄弟 朋友(三四)。如“我们弟四三哥,不得计较的,你只管放心。”“弟四三哥,你就不要再客气哒。”

还有一词“五猫六盗”,也是指“不三不四”之辈。如“你怎么尽交些五猫六盗咯?!”“猫”应是“毛”的漫读。当年太平军被称为“长毛”;“盗”指强盗,与“五毛六盗”有染,就是与匪类相交,情形比“不三不四”者更为严重。只是后来这个词用得与“不三不四”几乎同义了。

这样,另一个词“说三道四”的含义就清楚了。原义就是议论人,后来才有不负责任的胡乱议论的意思,并且所议也不只是指人,还可以包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