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伴腰骶酸痛,甚至痛剧昏厥,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的疾病。西医学中原发性痛经属于本病讨论范畴。阳虚体质所致痛经者,主要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腰酸腿软。平素多表现为畏寒怕冷,小腹、腰背为著,舌淡苔白润,脉沉迟。多因阳气而胞宫失于温煦,冲任失于温养而致。气郁、血瘀体质也易患痛经。
(一)调养范围
阳虚体质易患痛经或痛经缓解期人群的调养。
(二)预防原则
温肾通督调体为主,兼温经暖宫、养血益气。众所周知,痛经病位在胞宫、冲任,总由“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所致。显然,阳虚体质所致痛经属于“不荣则痛”范畴。因此,当以温肾通督调体固本为主,兼温经暖宫。又“冲为血海”、“冲脉隶属阳明”,尚需兼顾养血益气。可见,温肾通督调体为主,兼温经暖宫、养血益气,有助于预防阳虚体质女性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发作。
(三)预防方法
在前述阳虚质调养方法精神调摄、形体锻炼、饮食调理(包括药膳食养)、起居调护、针灸推拿的基础上,结合以下预防方法。
A.药物预防
1常用药物
鹿角片、鹿角霜、巴戟天等温肾通督药调体固本为主,配伍肉桂、艾叶、吴茱萸等温经暖宫、散寒止痛,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等养血调肝以充血海,黄芪益气有助于益阳,续断益肾调血,香附理气调经。经前伴见心烦口苦、面生痤疮者,加丹皮、山栀等。
2代表方剂
艾附暖宫丸。出自《仁斋直指附遗》(艾叶、香附、吴茱萸、川芎、白芍、黄芪、续断、生地黄、官桂、当归),具有温经暖宫、补血益气功效,适用于阳虚体质女性易患痛经或痛经缓解期的调养。
B.非药物预防
1灸法
1)温和灸:①选取肾俞、命门、关元为主穴,配以气海、中极、次髎、归来、子宫、三阴交,以温肾通督、调理冲任、益气养血、活血调经;②操作方法:患者选择舒适体位,仰卧或俯卧位,每次可选择3~5个穴,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距皮肤2~3cm,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一般灸20~30min,每周艾灸3次,或月经来前一周艾灸数次。
2)隔物灸:①选穴同温和灸;②隔物介质可选择生姜片(直径约2~3cm,厚约0.3cm,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附子饼(附子研末,黄酒调和制饼,直径约2~3cm,厚0.3~0.5cm,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或者药饼(多选择益气温阳的药物,如肉桂、小茴香、干姜、黄芪、党参、当归等,研末,黄酒调和制饼,直径约2~3cm,厚0.3~0.5cm,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③操作方法:将隔物介质放在穴位上,上置艾柱,点燃艾柱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另换一炷再灸,每穴灸5~10壮,每周艾灸3次,或月经来前一周艾灸数次。此法有温肾通督、调理冲任、益气活血的作用。
3)腹部辅灸:①取小腹部子宫穴(双侧)、神阙至关元旁开0.5寸;②操作方法:先将300~600g生姜或大蒜捣烂如泥,挤去部分汁液,将姜泥或蒜泥做成厚约1.5cm,宽约4cm,长度能覆盖督脉大椎穴至腰俞穴的长方形隔灸饼。再取适量艾绒做成高约4cm,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长条艾炷,使艾炷底端约窄于隔灸饼的宽度,长度约短于隔灸饼的长度。患者俯卧位,施灸部位常规消毒,将隔灸饼平移至施术部位皮肤上,可用棉皮质将周围封固,然后将该长条艾炷置于隔灸饼中央,并在上端点燃施灸,待患者有灼热感,医生取下燃尽的艾炷,保留隔灸饼,更换艾炷续灸,每次施灸3壮,最后去净艾炷,保留姜泥,再以胶布固定1~3h,温热散尽后,去掉所有铺灸材料。此法可以鼓舞阳气、温经暖宫、益气养血,能有效调养阳虚体质易患痛经者。
2推拿法
①摩腹揉按温养冲任:选取气海、关元为主穴,配以三阴交、子宫,患者仰卧位,医生立于右侧,首先用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小腹部治疗,手法缓慢渗透,以小腹有温热感为度;然后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在气海、关元、子宫、三阴交各穴治疗,每穴1~2min,以酸胀得气为度。②滚揉按擦温肾通督:选取肾俞、命门,配以涌泉、八髎穴,患者俯卧位,医生立于右侧,用㨰法在腰部脊柱两旁和骶部治疗,时间约4~5min;然后用按揉法作用于肾俞、命门、八髎穴,以局部酸胀为度;最后直擦背部督脉,横擦腰部肾俞、命门、八髎、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2贴敷法
①选取肾俞、命门、关元为主穴,配以气海、子宫、三阴交。②操作方法:先配制敷料(可选用肉桂、小茴香、补骨脂、党参、黄芪、细辛等药物),将药物研磨成粉末状,用甘油调成膏状敷料。施术部位常规消毒后,将敷料贴敷于穴位处,厚度0.2cm,面积1.5cm×1.5cm,胶布固定。每次敷贴时间不超过10h。穴位贴敷温阳益气中药,药性可以通过经络气血传导,从而达到温肾通督、暖宫祛寒、益气养血的目的,预防痛经。阳虚体质痛经者尤其适合夏季三伏贴。
(四)注意事项
1.痛经发作时应注意休息,饮食忌食生冷寒凉及刺激之物,避免剧烈运动,甚则卧床休息;身体保暖,腹部加用热敷垫或热水袋散寒止痛。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2.推拿手法要以缓补为主。“顺摩为补,逆摩为泻”,阳虚体质者宜顺时针方向摩动,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压力不宜过轻或过重。《圣济总录》:“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意施之”。
3.灸法调养阳虚体质易患痛经者,直接灸时宜采用温和灸,使热力缓慢渗透穴位,补益阳气。隔物灸是穴位、药力、热力的综合作用,能够更好的达到温阳、益气、散寒、暖宫的效果。
4.穴位贴敷调养时,每个或每组穴位不宜连续贴敷太久,要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皮肤因长期不呼吸而破损,影响继续治疗。贴敷治疗当天,患者要禁食寒凉、生冷和辛辣之品。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养生图文信息,特别是当涉及食疗、药品、配方、针灸技术等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非专业人士请勿随意使用!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