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公二年(下)

第六十五回 宠鹤懿公千古传 玩物丧志民心残

晋献公派太子申生讨伐“东山皋落氏”,这是狄人的一种,也叫赤狄,“皋落氏”, 今山西运城垣曲东南皋落镇。大夫里克肃然谏言:“一是太子用来侍奉宗庙祭祀;二是照管国君饮食。三是国君外出由太子监护国家;倘若有合适之人守护就随同国君同行。随行叫抚军,守护叫监国,这是周制。至于带兵讨伐之事,上对策略作出决断,下对军队发号施令,是国君与司马之事,与太子无关。”

为什么无关?假如太子率军,凡事需要请示,就会失去威严;擅自发号施令是不孝,所以不能率军。

“您这样做对官员失去评判的标准,太子率军也缺少威严,何必如此做呢?而且皋落氏已经准备迎战,请您还是再考虑一下。”

上面里克所说的一段话,就是嗣君为什么不能率军的道理;如果真要他率军,必是全权授予;或者就是把他送入死路。

晋献公轻描淡写地说:“我有儿子,我自己倘不知立谁为嗣君。”听到晋献公这样说,里克不再说话直接退了出去。里克去见太子,太子问:“我要被废了?”里克告知:“让您治理曲沃百姓,教导您军务,多想想这样完成任务,谈什么废立之事?最说做儿子的要努力做好孝道,不想嗣君之事,修己而不责人,可以免除危难。”

春秋风云一百六十五(春秋风云七十一)(1)

太子申生率师之时,晋献公让他穿左右两色的衣服,还佩带青铜制成有缺口的玦。派了六个大夫第一个狐偃之父狐突驾战车,第二个先友做车右,这是太子的上军。第三个梁馀子养为第四个下军首领罕夷驾战车,第五个先丹木做车右。第六个羊舌突大夫做军尉,级别相当于现今的政委,起监督作用。

上军车右先友先发表观点:“穿国君之半衣,掌国家之军权,胜败全看这一回了,您要自勉。半衣无有恶意,兵权可以远离灾祸,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这话既是劝解,同时也只知道,拥有兵权就可以拥有一切。

狐突叹了口气说:“天时表示遵行时令,衣服标明身分,佩饰是内心意志的表现。如果尊重天时,讨伐时间应该选择在春、夏两季;赐衣是不会用杂色;佩玉不会有缺口定会符合礼制。如今天时是冬季发出命令,是不希望事情能够成功;赐衣杂色便是疏远;佩玉有缺口显示厌弃之情。杂色意味亲情凉薄,冬天意味时令肃杀,铜意味寒冷,缺口佩玉意味决绝,还在想什么依靠呢?虽然尽力而为,但对狄人怎能做到灭尽?”这是上军将帅的言论,还有下军将帅的言论。

梁馀子养也在说:“将帅受命于太庙,受祭肉于社祭,理应有规定的服饰。杂衣就是命令不怀好意,死了还要背负不孝之罪,还是逃吧。”他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临危而惧。

罕夷接着说:“杂衣不合周礼,佩玉表示不要回来了,这种情况下就算回来,国君已经另有打算。”先丹木也在说:“这种杂衣狂人也不穿。国君说:‘尽敌而反’,敌人能消灭干净吗?就算消灭了,还是会有谗言,不如离开吧。”

狐突准备逃走,军尉羊舌突劝解:“不能逃走,违背命令是不孝,抛弃将帅是不忠。虽然知道国君的冷酷,不孝不忠我们不做,我们就为此而死吧。”

太子准备出战时,狐突劝阻:“您先考虑一下,我给您讲一件事辛伯曾经规劝周桓公:‘妾媵同于王后,宠臣同于正卿,庶子同于嫡子,城邑同于国都,这些都是祸乱的源头。’周桓公不听才遭到祸难。现在祸乱已成,您仔细想一想,还能不能立为嗣君?您如果用孝道来安宁百姓,就要考虑长远,您如此出战,是身处危险而加速罪过啊。”

疏理一下,太子的核心团队,军尉羊舌突以一个忠臣面目出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实际上分明是在执行国君在消灭太子的有生力量。狐突是智慧型,换句话是,如果心里有百姓的存在,那么,可以反戈一击,变被动为主动。但是,无论是何种方式,太子必须先向将帅们推心置腹一番,就算死也应该死得其所,看在将帅们跟随一场的份上,可惜了太子不能明白,也没有表态,失去了最好的吸纳机会。后人为之惋惜,实际上智不足以领导,心没有民众,无可取才。

春秋风云一百六十五(春秋风云七十一)(2)

  齐国派大夫高子来鲁国结盟,结果,鲁国三年不到,除了鲁庄公薨于正寝,弑公子般,弑鲁闵公,无人可来同盟。

  鲁庄公妾成风听到季友未出生所占卜卦辞,就开始与他结交,还把僖公拜托他,所以季友立僖公为鲁国国君。后宫女子的有心人,机会永远给予那些时刻准备着有长远打算的人。

  鲁僖公元年,齐桓公把“邢国”迁至“夷仪”,今山东聊城西;“邢国”原来在河北邢台。邢国迁居,犹如回家。二年,把卫国封在了“楚丘”,今河南安阳滑县东;原来卫国分封在今河南鹤壁淇县即殷商朝歌块。

卫文公重新开始创业,自己身穿粗布衣服、戴着粗布帽以身作则,采取的方法有六种:一是亲自教导农耕;二是制定有利于商贩的运作;三是对手工业的支持;四是对全民重视教化;五是奖励求学者;六是对官员传授为官之道,任用贤能。这样第一年战车三十辆,过了四年战车增加到三百辆。可见,国君带头考虑各个层面发家致富,实在也用不了多少年。

《重振山河》

山河重振卫文公,粗布衣衫教农耕。

便利商家手工盛,全民教化奖学生。

贤能任用授官道,重振山河言传令。

财货四年增十倍,和平年景衣食丰。

辛丑年四月初九

春秋风云一百六十五(春秋风云七十一)(3)

作歌丘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