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出谋献策 以底气领风气之先(1)

​本报评论员 高金国

山东在变,淄博也在变!

《市委、市政府关于关心关爱企业家的十条措施(试行)》落实方案的适时推出,正是这种改变的生动体现。

“各级干部要大胆为企业‘站台’”,是措施中的第一条,堪称整个方案的灵魂。“站台”是个形象的说法,是在用老百姓的语言下文件,抛弃了官腔——仅这一点,就需要魄力。

“站台”是通俗语言。严肃的说法叫什么?叫服务,为企业服务。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无非两种:一种是管理,不管不行,污染企业、隐患企业还不翻了天?一种是服务,服务水平不高、不到位也不行。这里的“站台”,就是服务。

“为企业站台”只是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换了一种更贴近时代、更贴近老百姓的说法而已。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强调“为企业服务”?

因为我们某些干部患上了“心病”,这条措施,正是治病救人、对症下药。什么“心病”呢?通俗地讲就是:他们泼水的时候,不小心把“孩子”也泼了。

不可否认,个别干部和企业的交往过密,过线了,越界了,因权钱交易而身陷囹圄。“八项规定”以来,中央三令五申,要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这些举措,深得人心、大快人心。

但也有人犯起了嘀咕:我去企业多了,别人会不会乱想?干工作难免得罪人,他们借机造谣怎么办?这些干部不是不想开展工作,也不想和企业“老死不相往来”,可他们有太多顾虑、太多担心:被人拍照上网了怎么办?被人捕风捉影了怎么办?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企业服务的事多点少点没人说,干得越多事越多!

于是,企业和政府的“鱼水关系”被切断,只剩下了冷冰冰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光剩下“管与被管”,营商环境能好吗?企业家心里不舒坦,企业四处碰壁,经济能发展得起来吗?淄博的“加速崛起”,可能吗?

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群体性沉默”,没有人敢于发声,没有人想去改变。

世界空难史上有一个经典案例。一位机长水平很高,但脾气暴躁。在他的最后一次飞行中,起落架出了点问题,无法打开。机长便将飞机设置为自动在机场上空绕圈飞行的模式,亲自下到机舱,去调整起落架。驾驶室里,助手们发现,飞机油量太少,仪表开始报警。然而,因为惧怕机长的脾气,他们居然选择了集体沉默,机长回到驾驶室时已经无力回天,飞机最终坠毁。

类似的现象并不鲜见。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不敢正视,不敢出声,集体沉默,问题就会越积越大,甚至带来严重后果。

“敢为企业站台”,既表达了正视问题的立场,又迈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站台的本质,就是服务,这一点不用怀疑。为企业站台,只要是怀着公心去的,只要不搞利益输送,不搞拉拉扯扯、胡吃海喝,遭人质疑又何妨?有人监督又何妨?身正不怕影子斜,敢于站台、敢于服务,也是担当!

带着“公心”去,揣着“廉心”去,裹着“热心”去,企业才会放心、舒心、用心,淄博才能真正崛起!

山东在变,淄博在变。淄博之变,首在理念;理念之变,“企业家十条”当领风气之先;敢领风气之先,因为有“公心”做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