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和耀客传媒、尚世影业共同出品的重点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正在北京、上海、无锡等地拍摄。该剧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故事为基础,还原小人物在大环境下平凡善意的举动,展现了疫情下“全民互助、共克时艰”的平凡和伟大。

《在一起》全剧总共10个故事20集,每两集一个独立故事。据悉,每个导演各自“承包”一个单元,都是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原型人物、故事为基础,还原小人物在大环境下平凡善意的举动,展现“全民互助,共克时艰”。虽然每个单元都是不同编剧不同导演,但十个单元中,还是做了一些处理,让它们看上去有整体感。十个单元中,主角们涵盖的职业类型丰富,包括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快递小哥等,该剧创作原则是“以普通人为原型”,因此创作阶段在互联网上寻找了大量影响力大的故事。

抗疫拍了几部电视剧(在一起聚焦普通人抗疫事)(1)

《同行》由滕华涛执导,杨洋、赵今麦主演,讲述武汉封城后,身在外地的呼吸科医生乐彬(杨洋饰)、检验科医生荣意(赵今麦饰)结伴逆行,历经坎坷最终回到武汉,履行医生职责的故事。为了更好地进入这个角色,也为了更好地在剧中呈现医生的专业性,剧组开机前,杨洋去医院体验学习,跟医生学习医学常识、急救方法、医疗器械的使用等。他表示,挑战最大的一点是医学术语,“我的台词里会有很多专业医学术语,确实很难背。还有就是医疗器械,比如呼吸面罩的使用、咽拭子核酸检测的操作,我自己有去看一些视频和科普文。”杨洋表示,通过饰演这个角色,亲身感受到了医护人员为了救人不顾一切的付出和大爱。

抗疫拍了几部电视剧(在一起聚焦普通人抗疫事)(2)

汪俊执导、靳东等主演的《方舱》,以带队整建制支援武汉方舱医院的胡庆生医生为主角。靳东在《方舱》单元中,扮演一位武汉方舱医院医生。此前他已在《外科风云》《到爱的距离》中饰演过医生,虽然是第三次饰演医生,但靳东表示也极具挑战:“我会争取把这一段时间的感受,都放在这个角色里面。”靳东说道,这个戏80%的戏份,都穿着防护服,就算面对面,也看不清是谁,只有防护服上的名字提醒着大家这个人是谁。“能不能看清我是靳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看清他们是医生。”

抗疫拍了几部电视剧(在一起聚焦普通人抗疫事)(3)

导演沈严与雷佳音曾合作过让后者大火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与默契。接下《摆渡人》单元的创作,沈严第一个想到的主角人选就是雷佳音,“因为像,他长得惨,其实是接地气”。短短两集故事,通过一位美团“跑腿”小哥在疫情期间不顾个人安危坚持送单、并组织志愿者团队接送医务人员的故事,塑造了一群武汉最困难时期的平民英雄,展现平凡的伟大。雷佳音坦言,这个角色使他颇受触动:“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遇到这样的事情,一不留神被卷入其中,在选择退一步还是走一步之间,选择了往前走了一步。这一步就让他成为了英雄,成为了逆行者。”雷佳音对这个角色的表演,提出了他的想法:“平时演员都是要演出性格,但这次的表演相反,要去性格化。”他认为平民英雄不是演出来的,“拍的演的都要像纪录片,就对了”。

电视剧《归去来》《老酒馆》的导演刘江,此次执导唯一一个在北京拍摄的单元《搜索24小时》,据悉这个单元讲述了发生在年三十到大年初一的24小时里,北京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和民警、社区工作者合作,完成了一个特殊确诊案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刘江表示这个剧本让他两度落泪,同时故事可看性和动作性强,刘江笑称其为“抗疫版《谍影重重》”。

《在一起》中的故事大多发生在冬季, 除了4月杀青的《摆渡人》,《在一起》其他各单元的主创都必须面对反季节拍摄的困难: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演员们往往要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和雪地靴,再套上不透气的防护服,一场戏下来就是满身的汗。另外,春天的满城绿意,也是拍摄中极难规避、需要大量特效去进行后期擦除的“穿帮”之处。此外为还原真实,演员们基本都是素颜出演,很多戏份更要戴上口罩拍摄,几乎全程只能靠眼睛演戏,也成了演员们在表演上遇到的挑战。

据悉,导演沈严负责的《摆渡人》已经剪完了。其他的几个单元组正在加班加点地甚至通宵拍摄, 预计该剧将于10月播出。

(燕都融媒体记者 张思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