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民国四大才女萧红被誉为什么(民国才女萧红鲁迅栽培她)(1)

汤唯扮演的萧红

朋友发来微信说,看《黄金时代》时想到你,文字、童年、命运都那么相似。正因为命运的相似,在民国众多才女中,我对萧红怀有特别的关注和怜悯。

上学时候看《呼兰河传》,觉得她写的真是好,写尽童年纯真与寂寞,内心为之共鸣。后来看她写的小说、有关的文字与影片,为这个女子的命运感到震惊,又深感无奈。

萧红的才情大家公认,鲁迅曾在写作方面栽培她,说她将超越丁玲,就像丁玲超越冰心。她长得并不漂亮,放在今天,也是一个话题缠身的女子。

民国四大才女萧红被誉为什么(民国才女萧红鲁迅栽培她)(2)

左:汤唯扮演的萧红 右:萧红真实照片

早年丧母,父亲残暴、逃婚、与表哥私奔、同居、未婚先孕、抛弃新生儿、被家暴、怀着前任的孩子结婚、再次怀着前任的孩子再婚……随便拿出一个,都成为自媒体趋之若鹜的话题。

她一生流离,从北到南,只活到三十出头,死的时候,爱的人,爱过的人,没有一个陪在身边,孑然下绝笔:

半身遭尽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当然不甘。可是面对命运之手的摆弄,微小如蚁的个人,又能怎样?

有人说,萧红的一生,整个就是在错误的选择中度过,每一次都是遇人不淑。

起先,家人安排她与公子哥汪恩甲订下婚约。同居,怀孕,私奔。等到坐吃山空,对方最终将她连同即将出生的胎儿抛弃于旅馆。

之后,同表哥陆哲舜私奔,对方受不了舆论压力,很快跟她分手。

民国四大才女萧红被誉为什么(民国才女萧红鲁迅栽培她)(3)

萧红与萧军

接着,萧红在大腹便便走投无路之际,遇到热血文青萧军。生下孩子送了人,一身轻松地跟随萧军开始漂泊。短暂的同甘共苦之后是频繁家暴、不忠、最终背信弃义。

萧红只想有个地方,能够让她安安静静地写作。为此,她愿意做一个无派别人士,而萧军却是一位雄赳赳气昂昂的斗士著名诗人聂绀弩说:二萧宿命般地分了手。

离开的人离开,该来的人还是会到来。萧红发现了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苍白、文弱,重要的是他欣赏她,崇拜她。从来不抽烟的端木会因为萧红的作品而破戒。萧军认为萧红的作品缺乏气魄,端木却认为她的《生死场》写的气概豪迈。他很真诚地对萧红说,你的作品更近于文学的本质,你比萧军有文学天赋。

对于一个内心有追求的文学女性而言,这样的言语无疑是糖衣。端木蕻良让萧红产生布尔乔亚的好印象。

民国四大才女萧红被誉为什么(民国才女萧红鲁迅栽培她)(4)

萧红与端木蕻良

他们一起参观墓碑,他的学识让她刮目相看。她请他吃凉皮。有时候,恋爱就是温馨的请客吃饭。

萧红向端木坦白,她怀上了萧军的孩子。端木依然接纳了她。

在电影《黄金时代》中,汤唯将萧红的敏感、孤傲、执拗演绎得逼真到位。在婚礼上,萧红不时表现出羞愧而坚决的表情,对来宾讲:

掏心剖肺地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历史,是在我同萧军永远分开的时候,才发现了端木。我对端木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有的,我只想过正常的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谅解,体贴、爱护。

萧红的脸又习惯性地微微抽搐了下,继续坚毅地说下去:

我深深感到,像我眼下这种状况的人,还能要求什么名分,但是端木却做到了牺牲,就这一点我已经很是满足了。谢谢他成全我。

《时有女子》中有一段话: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这是萧红的渴望,也是世上所有女子的渴望。

民国四大才女萧红被誉为什么(民国才女萧红鲁迅栽培她)(5)

萧红、萧军在鲁迅墓碑旁

崇拜与理想不能当饭吃,现实的生活首先需要的是面包。

婚后,端木性格中消极的一面慢慢展现,懦弱,不敢担当,不够体贴,最终在战乱中临终脱逃,萧红,挺着她的大肚子,再一次被弃于兵荒马乱中……

端木蕻良与萧红,从结婚到她去世,只有四年光景。她孤身置于香港的炮火中,愿自己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半部“红楼”让别人写。

红去世后,曾经与她轰轰烈烈爱一场的萧军,在日记中写到:

做为一个六年文学上的伙伴和战友,我怀念她;

做为一个有才能、有成绩、有影响的作家,不幸短命而死,我惋惜她;

如果从“妻子”意义来衡量,她离开我,我并没有什么遗憾之情!

直至萧红离世,萧军依然挑剔她没有“妻性”,不能不让人感到冷漠凉薄。

民国四大才女萧红被誉为什么(民国才女萧红鲁迅栽培她)(6)

萧红与萧军、端木蕻良

相比之下,端木蕻良显得有所柔软情义。对于年轻时候的懦弱,或许他有所后悔。

有一年,端木蕻良又来到萧红坟前扫墓,他写了一首诗,对萧红表示怀念:

生死相隔不相忘,落月满屋梁,梅边柳畔,呼兰河也是萧湘,洗去千年旧点,墨镂斑竹新篁。

惜烛不与魅争光,箧剑自生芒,风霜历尽情无限,山和水同一弦章。天涯海角非远,银河夜夜相望。

萧红去世十八年后,端木蕻良才续弦,并且一直保存着萧红的遗发。

那个特殊年代过去后,端木蕻良为了给萧红扫墓,年年都去广州银河公墓。如果不能亲自去,就托朋友写悼诗献于墓前。去世前,他留下遗愿:把我部分骨灰撒到香港圣士提反女校后山、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

爱过、恨过,笑过,哭过,一次次寄托希望,一次次陷于失望。当她在异乡孤独伶仃地离开人世时,内心该是怎样的绝望啊!

萧红这一生,正如她自己所言: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