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凉宫殿之谜 古城武威雷台之谜(1)

位于武威北郊的雷台观,又称雷祖庙,是一座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高8.5米、坐北向南的土台,因台下汉墓中出土了铜奔马而蜚声中外。关于此台的建造年代、墓主人是谁,历来专家都有不同的看法,至今未有定论。

武威凉宫殿之谜 古城武威雷台之谜(2)

关于雷台墓的建造年代,学术界有以下不同的说法:一是东汉末期说。这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发掘报告《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清理简报》和《武威雷台汉墓》中提出的。报告从随葬铜马身上刻的铭文、墓葬形制、墓葬中出土的东汉五铢钱以及遗物四方面分析,得出此墓为东汉晚期(186—219)墓。二是汉魏时期说。这是考古专家初世宾、张朋川在《雷台东汉墓的车马组合和墓主人初探》中提出的。他们认为雷台汉墓和嘉峪关新城魏晋5号墓有相似之处,所以此墓可能建在汉魏(186—226)之际。三是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时期说。这是历史学专家陈炳应在《雷台墓的年代研究》一文中提出的。他从墓葬形制、出土文物两方面作了全面研究分析,特别是从铜马铭文中的职官、建制的年代来看,雷台墓的年代应定在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时期(186—220)。四是晋末前凉初期说。这是专家何双全在《武威雷台汉墓年代商椎》一文中提出的观点。其根据是墓室的形制、随葬的器物不同于汉墓而与晋墓相同,所以此墓应为公元313年之后的墓。五是前凉说。专家辛敏在《武威雷台墓主人再探》和杨常青《关于对武威雷台墓主人、断代等问题的看法》等文中都提出了这种观点。辛敏认为,墓的规模大,并有几颗将军印,只有前凉张骏比较符合条件。杨常青根据墓室的筑造结构形式、出土的钱币和将军印分析判断,认为此墓应是晋墓(324—345),为前凉张氏墓地。除以上观点外,还有人提出了此墓为两汉之际,但多数人不同意这种观点。

由于对墓的断代观点不同,所以专家对墓主人是谁也提出了迥然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四种:一为东汉初曾任武威太守、南阳析候的张江;二为左骑千人官张君,此人为汉阳冀县人,官武威郡张掖县长,升任武威郡左骑千人官,但不知名字;三为三国时的张绣。张绣为武威祖历人,豪门出身,曾封宣威候(属武威郡),又卒于东汉末期,恰合雷台墓的年代;四为前凉张氏。有人认为是前凉国王张轨之墓,也有人认为是张轨之孙张骏之墓。究竟墓主人是谁,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考古研究。

武威凉宫殿之谜 古城武威雷台之谜(3)

除上述不同的争鸣外,雷台汉墓本身还留下了许多至今未解之谜。如雷台是先有墓还是先有台?雷台下已发现1号墓和2号墓,是否还有其它墓葬?按古代民间习俗,建筑物求对称,丧葬品讲双数,为什么此墓中墓室和墓室砖花图案都不对称,随葬品是奇数(铜车马武士仪仗俑为39件)?史称,宋朝王安石醉拼双喜才使“囍”字流传于世,为什么在汉墓中发现了黑白汉砖砌成的双“囍””图案?墓室中的砖块每平方米耐压力高达366公斤到374公斤,高于现在的砖一倍多,这种砖在当时是怎样制坯和烧制的?墓道口旁筑有一眼深约12米、直径1米的东汉古井,井壁采用人字形砌法,不同于其它古井,而且往井里扔东西,掉得越深看得越清楚,比原物大一倍,造成这一奇特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汉墓中铜车马仪仗队应该怎样排列?墓门上饰有连檐阙门的含意何在?……雷台汉墓这些千古之谜等待着人们去破解。

武威凉宫殿之谜 古城武威雷台之谜(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