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叫外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当你知道自己吃的外卖,可能是半年前就做好的速食餐包时,会是什么感受?近日,媒体曝光,在外卖平台上,有些商家售卖的并不是现做的菜品,而是通过网络渠道购买的速食菜肴包。商家一般只需要通过微波炉或热水浸泡的方式加热菜肴包,就可以直接打包送到你的手上。
听上去似乎让人难以接受?有商家表示,自己用菜肴包制作餐品的原理,其实和飞机餐是如出一辙的,食品安全也是有保证的。不仅如此,菜肴包的“标准化”,反而还会让外卖食品安全更加可控。那么,面对商家使用复热速食餐包销售的行为,外卖平台是什么态度?这种听起来令人消费者有些担心的外卖制作方法,到底是否在侵犯消费者的权益呢?
店家:菜肴包不是剩饭剩菜
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快餐店确实在使用菜肴包,有的全部使用,有的则搭配着使用。店员对此也并不避讳,菜肴包放在沸水里加热,然后倒在米饭上,整理搭配好之后就可以交由骑手送走了。
一家连锁外卖店的工作人员韩先生告诉记者:菜肴包不是剩饭剩菜,产品都有认证。门店多了以后,只能这样进行标准化。用户点了外卖,肯定想快点收到,这样我们也得提速。
此外,商家认为,菜肴包有其生产保质期,在规定的保质期内使用,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其“标准化”,反而让外卖食品安全更加可控了。韩先生说,工厂的卫生要求肯定比一些外卖店的厨房要求高,卫生不会有问题。
在一些电商平台,记者注意到,搜索“外卖半成品”“外卖菜肴包”,可以出现多个结果,包含各种口味,如台湾卤肉、香菇滑鸡、红烧排骨、咖喱鸡肉、梅菜扣肉等。武汉一商家的土豆牛肉每袋计算下来不到6元;另一家盖浇饭料理包,每袋不到5元。
消费者:感觉不太舒服,应该被告知
不过上班族苏先生称自己一周要点三到五次外卖,在他的预想中,外卖应该是新鲜制作的。
苏先生:我还不太能接受外卖是加热的。在大家印象中,点外卖就是图个新鲜。看到这则新闻,我觉得以后点外卖还要注意甄别。
最近经常吃外卖的宋先生也表示,虽然对外卖新鲜的期望值不会太高,但他还是难以接受外卖店用菜肴包的做法。
宋先生:菜肴包的做法给人不太舒服的感觉,还那么贵,如果是这样做的话,我自己也可以买啊。
高校学生赵同学则表示,自己更关注外卖是否卫生安全,对于食材加工方式的要求没必要那么苛刻。
赵同学:关键是品质,只要符合食品健康标准就行,因为门店可以节约成本、节省制作时间。新时代,新的模式和产品是不可避免的。
外卖平台: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商户可以自主采用不同的经营形式
面对质疑,外卖平台会限制商户使用“菜肴包”进行加热吗?对此,美团外卖平台书面表示:“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餐饮商户通过菜肴复热的方式进行生产、售卖。同时,一旦发现餐饮商户在相关操作过程中出现不规范操作,会要求商户整改并进行处罚。”。“饿了么”方面也表示,按原国家食药监总局第37号令,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商户可以自主采用不同的经营形式。
“饿了么”公关总监周毅说:网络订餐平台的餐饮经营商户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其制作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符合食品安全法。国家对食品生产企业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如果食品确实是从符合制作标准的中央厨房出来,便符合食品安全。外卖平台没有权利强制要求商户公布制作加工方式。另外,安全是第一,先保证食品安全,再向更高要求迈进。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
其实,复热速食菜肴包,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飞机餐,超市售卖的方便速食产品,以及一些美食类APP销售的“懒人速成餐”等等,这些都属于半成品菜肴包。另外,用半成品菜肴包制作标准餐食,也并非外卖餐饮的特色,早就是很多标准快餐的统一做法。这些菜肴包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有着明确的保质期限。
这次由“菜肴包”引发的争议,原因在于,原本以为叫外卖可以吃到新鲜出锅的餐食,但在得知外卖食物是由“菜肴包”复热加工而成的现实之后,公众在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至于能否使用菜肴包做外卖,国家目前还没有相应规定。
青岛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宋敏认为,是否使用菜肴包做外卖,是行业和企业自身差异化经营的一种选择,没有必要对此进行法律规定。“包括在酒店里面是否用了半成品,人们都无从得知。这是商家的权利或加工食物的方式。外卖商家有了资质和证照,就可以认为其食品是安全的,如果不安全,商家应该接受相应惩罚。但是若要苛责其制作外卖的整个过程并不现实,从法律角度而言也没有必要”。
央广记者:张明浩、冯烁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