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杂病门诊副主任医师 吴义春

最近上火的人不少,症状包括口腔溃疡,头晕脑胀,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

出现“上火”症状,很多朋友倾向于自行购买降火药服用,有时却并不如人意,火不可乱降,去火不到位,会使身体愈加虚弱。

“火”在中医里是什么概念,分为哪几种类型?降火有哪些讲究?普通百姓在使用降火药方面有哪些误区?出现“上火”症状应该做些什么?本文针对此类困惑向您一一道来。

“火”也分虚实?认识你身体里的“火”

从中医理论讲,人体分阴阳两个方面,它们是消长平衡、相互制约的关系。阴阳平衡才能保证人的身体健康,一旦阴阳失调就会出现病症。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阳盛则热或阴虚火旺都会导致“上火”。人体内的上“火”可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端。

老爱上火该怎么办(最近爱上火该怎么办)(1)

实火

实火,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此外,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

· 症状: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躁、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舌见芒刺、脉实滑数。

· 治疗:宜采用清热泻火、苦寒制火的方法,常用药有三黄片、牛黄上清丸、牛黄清胃丸、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虚火

很多朋友对虚火认识不清,用去实火的办法并不能使“火”很快去掉。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神劳心过度,导致脏腑失调、体虚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如《黄帝内经》讲“阳气者,烦劳则张”,即出现过度消耗阳气也会出现“上火”的情况,这种火一般属于“虚火”。

虚火可细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证型。

阴虚火旺 · 症状: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细数。 · 治疗: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常用药有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气虚火旺者亦不乏其人,之前可见于兵荒马乱、食不果腹者,今可见于产后术后气血亏虚者。 · 症状:有全身发热、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 · 治疗:应以补中益气、甘温除热为原则,常用中成药主要是补中益气丸等。

“火”也能分辨?如何自行判断“火”的虚实

由于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普通老百姓常不能准确区分实火和虚火,容易判断失误。为此,可能许多朋友要问了,如何才能判断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呢?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可以通过你的舌头状态判断虚实。

上图为实火者的舌头,舌头整体颜色红得比较厉害(中医称为红赤),舌苔比较厚,有的舌苔甚至呈黄色。只要出现这样的舌苔,就代表体内有实火。

以上为虚火患者的舌头,舌体一般表现为红而小,或者胖而大也不乏少见,多属于脾虚有湿,湿中有伏火,此类多代表体内有虚火。

“火”也分位置?

“上火”还得分是哪儿的“火”

对于“上火”,还应判断上火部位从而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如临证把头昏头胀、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称为“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灼痛等中间部位的称作“中焦火”,把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偏下部位的称作“下焦火”。再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煽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

从脏腑角度具体分为:

· 心火:常表现为舌尖红绛,心神不宁,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便黄赤,尿道灼痛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大部分皮肤病疮疡病疼痛瘙痒皆与心火过旺有关。

· 肺火:常表现为咳嗽喘急,咯黄稠痰,口鼻干燥,咽喉肿痛,易流鼻血,大便干结等。肺火过旺多表现为呼吸系统火热之象(包括鼻)。

· 胃火:常表现为胃脘灼痛,口臭喜冷,吞酸嘈杂,牙龈肿痛,消谷善饥,便秘尿黄等。胃火过旺多表现为消化系统火热之象(包括口腔牙龈)。中焦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枢纽,如果中焦升降失常,常会导致反复口腔溃疡,从中焦论治口腔溃疡效果较满意;而部分患者反复唇炎,因为脾其华在唇,所以从脾中伏火论治效果会比较理想。

· 肝火:常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耳鸣口苦,急躁易怒,胸胁灼痛,噩梦纷纭等。肝火过旺多表现为情志急躁易怒,肝经循行出现疾患(如男性的阳痿早泄,阴囊潮湿,脂肪肝等;女性的甲状腺结节 乳腺增生 子宫肌瘤等)。

· 肾火:常表现为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咽干颧红等。肾火主要指人体生殖系统相火妄动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