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是清明前一天。寒食节与介子推有关。介子推自焚是大家熟悉的典故。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大臣。要说起寒食节的由来还得从那段历史说起.

寒食节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寒食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系吗)(1)

公元前650多年前,晋献公的二子重耳,因受继母骊姬的迫害,从蒲城逃亡到其舅家狄国。后来,晋惠公又派寺人披到狄国追杀,重耳又不得不从狄国逃亡。他就像惊弓之鸟,一路上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备尝艰辛。当时随他逃亡的,有他的舅父狐偃,还有赵衰、颠颉、魏犨、司空季子、介子推等一二十人,这些人忠心耿耿,不辞劳苦。

不料他的亲信侍从头须拐跑了他所有的钱粮,使他陷入困境。当他们逃亡到卫国时,卫文公闭门不纳,他们没法,后来又逃到五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天气又炎热,重耳饥肠辘辘,数次晕倒。大家四处觅食,又觅不到。就在重耳性命垂危时,介子推毫不犹豫,悄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片肉,煮成羹汤,献给重耳。这就是后来史书上所称的"割股奉君"。

寒食节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寒食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系吗)(2)

当晋文公归国封赏从亡者时,忘记了介子推的割股救命之恩,没有封赏。介子推也"不言禄",便背着母亲隐居绵山。其邻里解张便抱不平,写了首《龙蛇歌》挂于宫门。其歌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返于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雨露。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见《吕氏春秋》)晋文公看到后,便惭愧地说:"是寡人之过。"便立刻派人去寻找介子推,可是介子推已隐居绵山。晋文公求之不得,便放火烧山,逼他出山,没料到他与母亲相抱被烧死于枯柳下。晋文公看了后悔莫及,痛苦万分,为报答介子推的割股之恩,为弥补自己封赏不及子推的过失,便把绵山改为"介山",把绵山之田封赏给他,以祭祀子推,又把介子推的死难忌日,定为寒食节,让全国百姓禁烟以纪念他。

寒食节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寒食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系吗)(3)

介子推被焚死后,晋文公封介山,亲临祭奠,以报介子推割股"大德",可见晋文公并非忘恩负义之人。像晋文公折柳枝编成柳帽戴头上,封柳为"清明柳",将介子推忌日定为"清明节"的故事;像晋文公下令全国在介子推焚死的忌日禁烟,吃寒食的故事.

尽管介子推已去世两千多年,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他割股救主以表其忠,背母隐居以尽其孝,不言爵禄以显其廉,宁死不与二三子为伍以示其烈。这样一位既忠又孝、既廉又烈的正人君子和高尚人格赢得了后人对他的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