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演义》记载,鸿门宴结束后,张良替刘邦去给项羽送玉玺,项羽就把张良留在自己军中,让张良辅佐自己,张良只好留下。
项羽的军师范增知道,张良并不是真心辅佐项羽。他在鸿门宴上曾为项羽设计欲杀刘邦,但未能如愿,现在一直找机会要杀张良。
项羽在鸿门宴之后,杀了秦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子婴,想自立为王,于是请军师范增为他上尊号。
范增马上意识到这是除掉张良的一个机会,如果让张良为项羽上尊号,项羽一旦不满意,可立即让项羽杀掉张良。范增就建议项羽请足智多谋的张良来为项羽上尊号,项羽立刻召来张良,并说明了情况。
张良听项羽一说,再看看项羽旁边的范增,马上明白了这是范增的计策,自己如果应对不好,恐怕性命不保。
张良想,不如我给项羽摆出几样尊号,让项羽自己选。拿定主意后,对项羽说,好啊,不知大王大致想要什么样的尊号?
项羽问张良,都有什么样的尊号呀?
张良回答到,最早有“皇”,即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称为上“上古三皇”。
项羽想,这老三位自己比不了。又问张良还有什么尊号。
张良说,还有就是“帝”,“三皇”之后是“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他们大公无私治理天下,最后都把帝位禅让给了比自己还有本事的人。
项羽听说这“五帝”都把天下禅让给了别人,也不适合自己,于是再问张良还有什么尊号。
张良又告诉项羽,“帝”之后就是“王”,舜帝把天下禅让给了禹,大禹治水,卓有成效,三过家门而不入,建立了西夏王朝。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皇帝尊号都是“王”。
项羽觉得“王”这个尊号比较适合自己,但只一个“王”字,有点孤单。问张良还有没有。
张良说“王”之后还有就是“霸”和“雄”。
春秋时代有“春秋五霸”,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位先后称“霸”。
到了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先后称“雄”,最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秦朝。
项羽听闻,认为“雄”不好,而且离自己太近,未予考虑。而特别喜欢“霸”这个尊号,认为“霸”很适合自己威武霸道的特点。
另一方面,项羽又舍不得“王”这个尊号。自己想,不如选择“王”和“霸”,如果叫“王霸”不仅绕口,还容易产生异议,叫白了就成了“王八”。
如若把顺序颠倒一下,就是“霸王”,项羽觉得不错,但还是感觉少点什么。
项羽又想,自己是楚国人,楚国在东方,而自己现在所在的咸阳属于西部,叫“西楚霸王”岂不是完美?!
想到这里,就问张良,我的尊号就叫“西楚霸王”怎么样?
张良立刻赞美项羽,太好了,这个尊号很适合大王呀!
项羽听张良这么一说,非常高兴,从此自称“西楚霸王”。
来源:腾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