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王峰老师的讲座视频整理而成,文稿未经专家本人审阅。

作者简介:

王峰,同济大学文学博士、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山东大学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秘书长。研究方向:功能语篇分析、叙事文体学、语料库翻译研究。在Critical Arts, Perspectives, SAGE Open, 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Studia Neophilologica, Style, Target, Functions of Language, Chinese Semiotic Studies,《中国外语》《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电化教学》《上海翻译》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篇。

一、“直接引用”的定义及常用句式

我们先来看下“直接引用”的定义:explaining keywords(refer to defining terms)即用来解释关键词。推荐大家使用Academic Phrasebank(网址为https://www.phrasebank.manchester.ac.uk/),这是专门针对学术论文写作的免费语料库,由曼彻斯特大学的John Morley博士创办,他从曼彻斯特大学收录的100多篇研究生论文中总结出了数百个学术写作短语及句型,涵盖各种学科。例如,我们在引用概念时,可以用:According to Smith(2002), X can be defined as follows:“....”。通过使用According to把Smith的观点引用起来,X can be defined as follows就是一个直接引语,用来界定关键性术语,尤其是论文中的主轴式概念。再如句式The term X is relatively a new name for..., commonly referred to as“....”,我们可以在该句中加入自己的内容,比如,社会文化理论对二语习得来说是一个新的名称,通常被认为是……。

因此,我们在阅读其他学者的文献时,要善于总结别人的修辞策略。什么是修辞策略?即你在读过一些文献后会发现学者在对核心术语下定义时,往往会用can be defined as、referred to as或suggest by XXX who saw it as这样的被动语态句式。

二、“直接引用”案例分析

同样是引用Halliday,我们来对比三个案例:

引用二次文献注意事项(文献直接引用的4个注意事项)(1)

第一个例子来自于教育语言学。从“They are primarily definitional, involve a high number of technical terms, and introduce a means of enacting a concept within fine-grained analysis of discourse. This may be viewed by linguists as a hostile incursion onto their terrain and by sociologists as a failure to remain sufficiently sociological”开始带入观点,即“它们主要包括定义,涉及大量的技术术语,并在细粒度的语篇分析中引入了一种制定概念的方法。语言学家可能认为这是对他们研究领域的恶意入侵,而社会学家则认为这是没有充分保留社会学的一次失败。”“细粒度”是功能语言学的一个特点,但对于教育教育研究的的人来说,是hostile incursion on their terrain(对他们研究领域的恶意入侵)。也就是说,用语言学来研究教育现象会被人看作是“恶意的入侵”。功能语言学,它是一个精细度非常高的分析的方法,且会动摇社会学研究的根本,即使用这么多语言学研究,我们还是社会学研究吗?这时再通过引用韩礼德的观点,对上述加以驳斥:However, Halliday stated that a 'discipline is really defined by the questions you are asking’ (in Martin, 2013c: 128-9) and Bernstein argued that"what makes something sociological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phenomena, b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the conceptual system to which the phenomena is referred(1973: 7)(然而,韩礼德指出,“一门学科实际上是由你所问的问题定义的”,伯恩斯坦认为,“使某种事物成为社会学的因素与现象无关,而与现象所指向的概念系统有关”。)

此处注意,一定要在句首添加However,表明从语篇里的一个phase(阶段)过渡到另外一个phase。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篇发展需要划分阶段,为了表明我们从一个阶段跨越到下一个阶段,可以使用标记性主位,即前面这个句子最开始的信息不再是句子的主语,而是新加入的其他成分。比如,在1938年中国……,到了1978年中国……,到了2008年中国……,通过时间线索我们可知文章分了三个时间段,而不是“中国在1938年……,中国在1978年……,中国在2018年……”。所以However的出现,表明韩礼德提出了一个反驳观点。我们判断一个人在本学科做什么研究,不是看他用了什么理论,而是看他解答了什么问题。韩礼德用这句话告诉大家,不要以为用了功能语言学就会失去社会学的位置。其实对研究者本身而言,还是要看你提问的问题是什么。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案例:

引用二次文献注意事项(文献直接引用的4个注意事项)(2)

According to Halliday (1985), register is a configuration of three variables : field (subject matter ), tenor( participants in the communication) and mode(the channel through which message is exchanged ), in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这段英文说的是:韩礼德(1985)认为,语域由情境语境中的三个变量组成:语场(主题)、语旨(交流的参与者)和语式(信息交换的渠道)。这句话是间接引用,括号里的内容是韩礼德原话的压缩版本。上图箭头指向的内容为韩礼德原话,也即直接引用。比如subject matter其实就是对what's going on in the situation : (i) the nature of the social and semiotic activity ; and (ii) the domain of experience this activity relates to (the subject matter' or topic )的凝缩。二者之间互文网络,表明作者上面的总结是正确的,然后用韩礼德原话支撑上面的总结。这种现象在博士论文里非常常见,因为你必须有大量直接引用来支持自己的间接引用。与语言学相比,文学研究的期刊论文里会出现更多直接引用。

接下来是第三个案例:

引用二次文献注意事项(文献直接引用的4个注意事项)(3)

通过看标黄字体,可发现这句话是间接引用,详略度较前两个例子更低,只说“韩礼德通过语域来研究文本,语域又是由语场、语旨和语式组成”。但是1985年具体的内容并没有加进来,即未引用上图蓝色箭头下方韩礼德的原话。这也意味着我们在引用时,需要背后的话语社团。这篇论文的投稿对象是功能语言学的期刊,在这类期刊里,大家对于什么是语场、语旨和语式已达成共识,无需通过大篇幅引用来加以支撑。

但如果我们投给翻译学或社会学刊物,则需要对术语加以解释。投给社会学刊物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先将需引用的原话压缩成任何学科都可以理解的语言,然后再加上详细引用,也即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以此把自己学科的东西推广到其他学科领域。跨学科研究里,越来越有必要使用这种引用方式。如果你用眼动实验的方式进行翻译研究,那么这种引用方式是比较合适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科之间的对话。因为很有可能在你的引用下,该期刊慢慢意识到:功能语言学对我们的研究是有价值的,可能就会组织更多人用功能语言学来做自己学科的研究。

小结

所以我们在直接引用时,需考虑以下四点:

1.考虑读者群体、期刊受众,比如,你的期刊受众对于功能语言学的语场、语旨和语式是否熟悉?这决定了引用的详略度。

2.你归属于哪类话语社团?你的研究和你的期刊受众之间是否达成一致?这些都需要引用策略来体现。

3.引用权威文献,体现其权威性、相关性,重要性。

4.作者的学术写作话语与被和被引文献,要构成互文网络。

请尊重原创,未经许可,拒绝转载

#论文##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