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薛家将”的第一代主人公薛仁贵
历史上的“薛家将”大名鼎鼎。
“薛家将”的第一代主人公叫薛仁贵。薛仁贵是是唐太宗朝后期的主要军事统帅。
薛仁贵出身穷苦农民,武艺高强,唐太宗征高丽时从军。薛仁贵在辽东战场上屡立奇功,曾身着白盔白甲横扫敌阵,引起太宗注意,将薛仁贵调入禁卫军。
唐高宗继位后,铁勒叛乱,薛仁贵率军平叛,对方派骁骑数十前来挑战,薛仁贵连发三箭,射死三人,吓得其余人全部投降,薛仁贵将其全部活埋。唐军不久即平定叛乱,此即为“三箭定天山”。
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薛仁贵与李绩等同征高丽,连败高丽军于新城、扶余,经两年奋战,终于平定高丽。薛仁贵在胜利后被派镇守平壤,统领高丽境内的常驻唐军。
咸亨元年(670年),薛仁贵率唐军十万征讨吐蕃,但由于副将郭待封私自行事,薛仁贵部被吐蕃军四十万所围,唐军大败,战后薛仁贵被撤职。
不久高丽叛乱,薛仁贵再次被启用,但不久后又因罪被流放。直到开耀元年(681年),六十八岁的薛仁贵才因大赦回朝,率军抗击突厥。突厥听说领军的是薛仁贵,吓得四散而逃,唐军大获全胜。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病死,享年70。
二、“薛家将”的第二代主人公薛讷(戏曲演义《薛丁山征西》中叫薛丁山)
在民间故事《薛丁山征西》中,薛仁贵的儿子薛丁山娶樊梨花、窦仙童、陈金定为妻,率军平定了西凉国,后因其子薛刚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惊死唐高宗,被武则天下令处死。
回到真实的历史中,薛丁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薛丁山是真实历史人物薛讷的艺术形象,实际上,历史上没有薛丁山这个人。
薛讷,字慎言,是薛仁贵之子。他是将门之子,北征惨败,西征大捷。
薛讷继承了父亲薛仁贵的军事才能。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后突厥复兴、契丹人叛乱,河北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在这危急时刻,薛讷受命镇守幽州。
薛讷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三朝,用自己的才干守卫着边疆,赢得了朝中的信任,他屡立战功,地位越来越高,成了大唐第一位节度使。
因此,在真实的历史上,武则天并没有处死薛讷,对他反而委以重任。
唐玄宗即位后(713年),在新丰讲武,薛讷升为左军节度。当时唐军军容不整,唐玄宗震怒,流放了兵部尚书郭元振,斩杀了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
各路军马震惊失措,队形散乱,只有薛讷和朔方道大总管解琬二人所领兵马岿然不动。唐玄宗派遣轻骑召见薛讷,企图进入薛讷军营,但薛讷治军严整,严禁使者随意进入军营,唐玄宗为此大加赞赏薛讷,盛赞薛讷有周亚夫之风。
唐玄宗对薛讷也是十分信任,屡次委以重任。
第二年(714年),薛讷受命统帅诸将,出兵北征奚、契丹。时值六月,天气闷热,诸将没有听从薛讷的调遣,当唐军行至滦河时,奚、契丹设伏击之,唐军全军覆没。薛讷突出重围,归罪于诸将,唐玄宗斩杀了诸将,免了薛讷之职。
同年八月,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等率众十万进攻唐朝,西境告急。唐玄宗下诏薛讷以白衣的身份摄左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与大仆少卿王晙等率兵西征吐蕃。
经过两个月的行军后,唐军在武阶驿与吐蕃大军遭遇,薛讷与王晙密切配合,一战击败了吐蕃大军,两位大将趁胜追击,又在长城堡取得了大胜,使吐蕃伤亡了数万人,唐军尽收吐蕃所掠羊马及其器械。吐蕃遭遇了这次重大的失败后,对大唐的进犯为之减少,薛讷可谓功不可没。
715年,薛讷受命镇守凉州,以防御后突厥,再次立了战功。一年后,薛讷以年老致仕,回家休养。
720年,一代名将薛讷死在家中,享年72岁,永远结束了驰骋沙场的生活。
因此,民间戏曲演义《薛丁山征西》的故事是后来的戏曲家编造的戏曲故事:根据一是历史上时根本没有薛丁山、樊梨花等人,根据二是当时根本没有薛丁山被武则天下令处死这回事。
三、“薛家将”的第三代主人公薛嵩(戏曲演义《薛刚反唐》中叫薛刚)。
在有关薛仁贵一族的民间文学中,除了《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外,还有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薛刚反唐》。
薛刚是《薛刚反唐》的主人公,在戏剧中是薛丁山的第三子。
《薛刚反唐》是一部戏曲演义,描写的是唐朝薛仁贵的孙子薛刚聚集天下英雄好汉,辅佐庐陵王李显,一路经历了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武周,废除了武则天的王朝,重建大唐天下。
这是小说中的故事,那么历史上是否有薛刚反唐这么一回事呢?
在真实的历史中,薛仁贵的孙子的确反过大唐,不过这个造反的孙子并不叫薛刚,而叫薛嵩。薛嵩也不是薛丁山的儿子,而是薛仁贵第五子薛楚玉的儿子。
薛嵩,本名薛尹,字嵩,生活于燕、蓟之间,他为人豪迈,十分擅长骑射,臂力十分大,以臂力骑射闻名。
此时的唐玄宗也不再励精图治,他开始沉迷于享乐,整天和杨贵妃鬼混,朝政大权被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一手掌控。薛嵩是一个刚直的人,不懂得溜须拍马、曲意逢迎,一腔抱负无处施展。
天宝十五年(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薛嵩因家族被排挤,自身被压抑,早就对李唐王朝深为不满。薛嵩于是参与了安禄山的叛乱,累战有功。由于薛嵩作战勇敢,被安史叛军提拔为相州刺史,成为封疆大吏。
但情况急转直下,安史叛军屡屡失利,后来被唐军击溃。
李唐王朝派遣仆固怀恩率唐军收复河朔地区。薛嵩闻讯大惊失色,为了保全家族,薛嵩选择向李唐王朝投降,以相、卫、洺、邢四州奉送给唐朝,被封为昭义节度使。
薛嵩在以四郡降唐之后,一直致力于唐朝的恢复,恪守自己的职位,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反唐”迹象。
而且薛嵩在唐朝大乱之后的重建工作中,作出了很大贡献,使昭义镇很快恢复了生气。
公元773年,薛嵩病死。
因此,民间流传的是“薛刚反唐”的故事是后来的戏曲家编造的戏曲故事:根据一是当时根本没有薛刚这个人,根据二是当时根本没有薛刚反武则天这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