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离离

有人是这样评价萧红的:萧红在我心中,就是这样的一只无脚鸟,一生漂泊,却又从未停止过反抗。她骨子里的韧性,她的洒脱与清冷,注定她的灵魂里,住满了北方凛冽而无所顾忌的冷风。

说起张爱玲大家估计很熟悉了,或者多少听过关于这位民国才女传奇的人生中的某一个故事,虽然人生过得也并不算顺遂,但比起文坛地位与张爱玲并肩,同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张爱玲的一生又并不算太糟糕。

呼兰河传好的句子(呼兰河传无关悲喜)(1)

谈起萧红,脑子里就会展现出她那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甚至在身怀六甲之时还遭遇男人离弃的人生。用她自己的话讲,那就是:“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

萧红的一生都是悲剧的、挣扎的,不安稳的,浮浮沉沉,恍恍惚惚。1940年,萧红逃难到了香港后,对故乡对呼兰河那座小城却愈发思念起来,也就是她在这段时期,她写完了这本《呼兰河传》,并在香港《星岛日报》副刊连载了三个月。

萧红将生平所受的悲和苦藏于呼兰河底,任其暗流涌动,不时翻涌上泛,却依旧保持着柔软,也才能在她的自传性质的小说《呼兰河传》中保持着孩童般的视角看世界。饱含悲苦却夹带着一串串的欢乐。遗憾的是,萧红本人还没看到文字成书,就于1942年1月,病逝于香港的医院中,年仅31岁。

在茅盾给《呼兰河传》写的序中,他说:《呼兰河传》给我们看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这本书很多人觉得不 像一部小说,好像自传又不完全像自传。但是我却觉得正因为其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

01 记忆中有殇有痛有祖父

在萧红的记忆中,呼兰河城的人们都很“佛性”,有饭食,有衣穿,有茶余饭后的谈资便是满足且充实的一生。

在这小城的一条大街上有个大泥坑,很大很深很黏,这里经常会发生一些事故,比如说赶马车经过不小心会陷进去,无知无觉的家禽也容易葬身其中,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也难逃掉进去的命运。不过呢,马车陷进去抬起来就好了,人掉下去了抱怨一番自个儿爬起来,至于那死去的家禽,当然是死了就吃肉。

呼兰河传好的句子(呼兰河传无关悲喜)(2)

纵然每个需要经过的人都有可能会有掉下去的风险,但是一直以来,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填上这个坑。

记忆中呼兰河城的人过的很艰苦,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挣扎在生存线上,也正因为这样,才使得小城在荒凉中也能感受到袅袅升起的烟火气息。南头的王寡妇因为独子掉河里淹死了变疯,却依旧能平静地卖着豆芽菜;伤了病了就请大神来跳一跳,若是家里有人死了,哭完了埋葬之后,回家照旧过着该干嘛干嘛的日子。

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去,能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老了就老了,感慨没有必要,走不动了就瘫着,看不清了就不看,咬不动了就整吞。还能有什么法子呢?贫穷之下没有心情去思考这些人生的意义,命运给的都接着。

好在童年里有祖父,还有大花园。

萧红小时候就是祖父的跟屁虫,祖父做什么她也做什么,末了还能耍点小聪明捉弄一下他。祖父呢也会用善意的玩笑话来嘲笑她:

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

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

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那个眼睛都带着笑,经常笑的跟孩子似的的祖父,今日回忆起来依旧慈祥温暖。他会教萧红念诗,一老一小,咿咿呀呀。小孩子都嘴馋爱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祖父依旧是尽可能地满足那个小吃货,看着她吃的越欢就越高兴。

呼兰河传好的句子(呼兰河传无关悲喜)(3)

记忆中的祖父就像岁月长河中夕阳照在水面的粼粼金光,不管河底是怎样的暗流涌动,薄凉中透着温暖,黯淡之外依旧闪亮,很美。

02 童年不同命,有人上学堂,有人做新娘

萧红的童年是孤独的,那时家中并没有她的兄弟姐妹。唯一的去处大概就是后园,只有跟祖父一起的日子是欢乐的,一个人的时候也会寂寞横生。尤其是秋雨过后,花园开始凋零,花花草草黄的黄,败的败。后园不去,待家里也没多大的意思。

父亲冷淡,母亲总是一副恶言恶色,还有会用针刺她手掌的祖母。所以如果没有祖父陪着,就自个儿玩着,玩累了就直接躺在蒿草里睡着,自在却又孤单,好在毕竟是地主家庭,条件不算差,还有一个那么疼爱她的祖父。而小团圆媳妇的出现,才让我们真切地体验了一个人走在无人相伴的路上,荆棘满地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才12岁的普通女孩,因为早早地被出嫁,还没明白“新娘”是个什么东西就要被迫吃下婆家发的难,熬的苦。

呼兰河传好的句子(呼兰河传无关悲喜)(4)

为人大方不好,性情直爽不对,就连长得比一般的孩子高也是错。坐相笔直不好,走路风快不行,那怎么办?看不下去就打,看不顺眼也是打,打到自己看得顺眼看得下去了为止。

明明什么都没做错,只是没有按照他人潜意识里的团圆媳妇的标准来长那就是错了,管他这潜意识里的标准是好是坏,在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在当时社会愚钝、麻木、粗俗、无知的大背景下,你的稍微反抗都是错,而且是错的离谱,不可救药,所有一切你因此而受到的折磨和苦难那都是应得的,没有人会质疑这点。

一个总是笑呵呵的女孩儿,勤快肯干,却一次次因为单纯地想要给她个下马威,想给她个教训惨遭毒打,最后被打出了癔症。这可就让婆婆慌了神,怕她死了,娶亲的钱以及这段时间因为给她“治病”花的钱可就打了水漂,这亏本买卖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所以万万不能让她死了。

平时连块豆腐都不舍得买的婆婆,现在却舍得花上够吃几年豆腐的钱来为团圆媳妇儿治病抽帖儿。自己省吃俭用,在媳妇身上去有一掷千金的壮举,这简直要把自己感动到哭。所以,当那些“大神”开出了要求团圆媳妇在众人面前洗滚水澡的时候,婆婆不遗余力地执行了,最终,小团圆媳妇也成功地被她们折腾死了。

呼兰河传好的句子(呼兰河传无关悲喜)(5)

这种钝刀割肉的做法才是摧毁一个人所能用的极刑,但从来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是有错的,可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人人都是刽子手的年代,童年的孤独和寂寞又何足挂齿呢?

03 生不逢时,让人爱不起,恨无力

倘若在现代的社会中,年轻人只要人稍微勤快一点,都不至于吃不饱穿不暖。 但是在萧红小时候,在租住在她家看似随时都可能在风雨飘摇中倒下的房子中,住着一些起早贪黑地劳作,勤勤勉勉地生活却依旧只能是徘徊在温饱线上,冯歪嘴子就是其中一个。

大龄未娶,家境贫寒,老实本分的冯歪嘴子是一个磨官,终日与一只三脚毛驴为伴,“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地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地办理。”

呼兰河传好的句子(呼兰河传无关悲喜)(6)

如果一辈子这样活着,不会有精彩起舞的人生,但也不曾辜负了生命。但偏偏的,他成亲了,还有了孩子,最后还是过上了自己曾经很鄙视的生活:为了老婆孩子,变得小气苛刻,省吃俭用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个穷鬼,白活一场。

无非求个老婆孩子热炕头,哪怕自己再多做一些工,在辛苦一些也无所谓了。可命运偏偏爱这般捉弄人,在第二个孩子出生没多久老婆去世了,抛下了爷仨在这薄凉残酷的人世间艰难求活。

黑色幽默并不好笑,但命运它并不介意尬笑,哪怕回应它的是穷人脸上更加愁苦的表情,和飞溅起几滴和者血的泪。就像老舍说的那样,命运它有时候就像是鬼影尾随着你,你抓不住它,只能白白地受苦。

04带着世界赋予我们的裂痕,去好好生活

萧红在写《呼兰河传》的时候已经病的很严重,并且身边没有至亲的人陪伴,那时候的她也已经历过种种生活给予的艰难和困顿。甚至在饿到想做贼的份上,饿到羡慕下等妓女的程度。

呼兰河传好的句子(呼兰河传无关悲喜)(7)

每一处阅历都带着伤,每一寸成长都混着苦。但即便这种情况之下,她也依旧能在这本书中保持孩童般的视角,如此纯净如此柔软,就像那静静流淌进岁月里的呼兰河。有人说《呼兰河传》是她对自己逃离的故乡最后深情的回望。深以为然!

纵然那里有事故多发且没有人愿意填埋的大坑,那里有“包治百病”的跳大神,那里有并不喜欢自己的父母。那里有封建愚昧,有荒凉冷漠,还有一个个再也挽不回的冤魂。那里还有一些人,“他们不知道光明在那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得到寒凉就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

但是在最后的最后,萧红还是爱着呼兰河那座城的,柔软且坚定地爱着。就像我们深爱着那些我们可能再也回不去的故乡一样。故乡年轻的时候跟我们人一样,也多少会有令我们不满意不喜欢的地方,但哪有什么事能处处叫人满意呢?

呼兰河传好的句子(呼兰河传无关悲喜)(8)

就像路遥在他的一本书里写的那样: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人活着心态很重要,要以宽容心来接纳这世间的种种不完美。淡看人生苦痛,积极而平衡。自生下来就有许多无形的东西在束缚着我们,沉重却摆脱不了。既然无法改变,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带着枷锁也能跳舞的能力。

找到适合自己的舞曲,用不一样的舞步,跳出自己的节奏。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