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丨 作者 / 殷思源
身在职场,我们几乎每天都有表达的需求。口头的表达有开会、述职、演讲等,书面表达的场景就更多了,做个方案、写个汇报、提个申请等等。哪怕是发个邮件,也是一种书面表达。
如果你经常做这些事,一定明白想让别人愿意认真听你说或者看你写的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很多人认为自己是缺口才,缺文笔,其实都不是。
对于表达来说,要想把一件事说清楚,别人还愿意听,最重要的是要减小对方的认知负担。
— 1 —
用问题引发好奇,用答案传递信息
我们的大脑认知有一个特点,就是大脑的短期记忆特别有限。比如,人一次短期记忆的容量是7加减2,就是说记忆力强的人可以一下子记住9件事,而记忆力差的一次最多只能记住5件事。
这个特点就决定了,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别人接收到的信息总是有限的,一旦不充分,你的表达效果就会大受影响。
那该怎么办?
即使你的文章很短,只有一页纸,也会包括大约几十个句子,读者必须阅读、理解每一句话,寻找每句话之间的联系,前前后后反复思考,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费脑的工作。
你越是能让对方少花时间就想明白你的意思,你就越是表达的高手。
这时,你就需要一个结构。比如:一个目标、两个方向、三个原则。
一个目标,指的是用问题把信息连接起来。也就是说,你的每一个信息点之间,应该是为什么或怎么办的关系,这样读者才能很自然的跟着你思考。
两个方向,指的是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简单说,就是带着问题找答案或者带着答案找问题。
三个原则,指的是纵向原则,即文章中每个层次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横向原则,即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或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写任何一篇文章或者准备一个演讲,你都可以按照这个逻辑来准备。先确定一个中心思想,再用问题把信息连接起来。其实,好的表达就像放风筝,你手里有一个线,不停地放线,让读者走得越来越远,然后你时不时拽一下线,让读者的注意力再收回来。
提出问题,就是拽线;给出答案,就是放线。整篇内容你都可以按照提出问题,给出答案这样的顺序不断延续下去。
用问题引发好奇,用答案传递信息。
— 2 —
再谈SCQA模型
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说,写文章要“凤头豹尾”。那该怎么设计这样的开头和结尾呢?
SCQA模型其实很好用。SCQA指的是背景、冲突、问题和答案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背景,就是你向对方介绍一个观点或者分析一个问题之前,需要介绍的背景信息,这会在你和对方之间建立共识,同时把对方的关注点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
冲突,是明确共同的目标,但是在实现它的过程中,发现了障碍。用背景和冲突,构建挑战,这样很容易激发出读者和听众的同理心、脱离欲、走捷径和好胜心。
问题,把心中的疑问点破,让听众自然而然产生期待,并且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答案,最后提出他心中的疑惑,再安抚情绪,给出一种确定感,听完这个话题。
也许读到这儿,你就明白了,如果想让听众或读者对你的话题感兴趣,不用刻意迎合他们,讲一个你觉得他们会关心的话题,而是设置一个挑战,利用大脑对冲突引发的好奇心,激励他们读下去或听下去。
写在最后的话
现在你应该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章一开头的这个观点:对于表达来说,要想把一件事说清楚,别人还愿意听,最重要的是要减小对方的认知负担。
要想把一件事说清楚,就要尽量为对方减少认知负担,你不能交付给对方一堆信息碎片,而是要交给对方内容完整、层次清晰的信息。
你需要构建出对方能接受的逻辑关系,并让别人愿意关注你讨论的内容。
希望“三个原则 SCQA”对提升你的表达能力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