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型演员相比于其他演员,有着更为苛刻和严格的标准。
像一些大家所熟悉的著名历史人物如名人、领袖等,挑选演员的标准先是形似,再者便是神似。
为了能更高程度地还原历史,很多特型演员在表演上花费了很大的功夫。
近些年来,随着还原历史的影视剧陆续播出,一些知名历史名人的扮演者,成为了观众们热议的对象。
如周恩来总理,曾扮演过他的两位特型演员经常被观众们拿在一起对比。
一位是一生只演过“周恩来”这一个角色的王铁成,另一位是中路转型但却饰演过60多次“周恩来”的刘劲。
毋庸置疑,两位都是拥有绝对功底的实力派演员。
而正因如此,他们两位也经常被放到一起作比较。
王铁成和刘劲虽然在演技上有所差别,但他们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将“周恩来”演到极致。
王铁成版“周恩来”
王铁成老师如今已是86岁高龄,虽然退居二线,但他所塑造的角色却从未被人忘记。
很多人只知道他饰演过“周恩来”这个角色,却很少有人知道,王铁成老师这一辈子,只饰演过这一个角色。
1978年,话剧《报童》在北京上映。
这部剧讲述了那个国人没齿难忘的年代,周恩来带领着报童们和反派作斗争的故事。
随着话剧的落幕,台下响起一片又一片络绎不绝的掌声。
而当王铁成来到化妆间后,编写《雷雨》的作家曹禺更是情绪激动冲上前去,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后,对着王铁成说道:
“感谢您,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周总理。”
王铁成饰演的“周恩来”十分传神,仿佛是周总理的化身。
很多人说他这一生,为角色而生,因角色而火,受角色所困。
王铁成1961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中央儿童剧院工作。
他本是茫茫人海中的之一,但因为一个意外,他的人生开始和“周恩来”交集。
1976年1月8日,是全国人民难忘的日子。
周恩来总理离世的消息,让每个人的心中悲痛欲绝。
王铁成站在大街上,跟随着人群去送周恩来总理最后一程。
他缓缓地走着,心中愈发按捺不住悲伤的情绪。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他在那一瞬间想到:是否能用艺术的形式,将周总理记录下来呢?
他是个行动主义者,当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就立即开始为其做准备。
想要塑造一个角色,第一步要改变的便是外表。
他将周恩来总理的照片和自己的照片放在一起,然后认真仔细地观看,寻找出自身外表需要改变的地方。
哪怕是嘴唇的高度、长度相差多少,王铁成都会尽力去改变,力保能完全贴合形象。
当他感觉自身外表已经非常贴合的时候,便开始模仿其他人的特点。
周总理是浙江人,且说话时一些字说得不是很标准,经常平舌、卷舌音不分。
这对于王铁成来讲是一个十分有挑战性的事情,他作为一名地道的北京人,想要去改变口音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既然改变不了,他想到一个绝佳的办法,那就是死记硬背。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他将一口流利的北京口音硬生生变成了浙江口音。
一年之后,话剧《大转折》在海选“特型演员”,而王铁成也借此赶上了第一次机会。
他听闻消息后,不慌不忙地来到了海选现场,凭借着外表这一优势顺利成为了“周恩来”的特型演员。
虽然之间对“周总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真正让他出演的时候,他的心里还是感觉到很大的压力。
当时距离演出的时间只有短暂的18天,王铁成每天的睡眠时间都短到让人心疼。
他想要最大程度上还原周恩来总理的形象,整日不眠不休地翻阅着各种资料,在剧院反复排练。
18天之后,他多日的准备终于到了见分晓的那一刻。
当他刚登上舞台、尚未开口说话的时候,台下便引起了一大片轰动。
他们仿佛在那一瞬间看到了真正的周恩来主席,甚至很多人忍不住情绪,在台下嚎啕大哭。
王铁成因这部话剧开始进入观众们的视线里,而他的封神之作还得是1991的电影《周恩来》。
拍摄那部电影时,王铁成已经有了十几年特性表演的经验,但为了能更加还原角色,他仍是一步也不敢松懈。
当时在拍摄国庆宴会那场戏之前,剧组突发意外,王铁成因此摔断了6根肋骨。
剧组当时只能暂停拍摄,但王铁成却提出在半个月之后拍摄这场戏,他认为或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周恩来总理在生离死别之际的真实感想。
半个月之后,他拖着断裂6根肋骨的身体,拍摄完国庆宴会的镜头。
这种敬业精神,让剧组不少人为之泪目。
王铁成的演技给观众们很强的代入感,就算他刚上场,便能瞬间引得不少人泪目。
在剧情电影《大河奔流》中,王铁成所饰演的“周恩来”出现时,台下周恩来妻子邓颖超的身体都在前倾。
那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丈夫就站在荧幕上。
邓颖超的举动,是对王铁成角色的最大肯定。
相比于王铁成,还有一位“周恩来”的扮演者也备受大家的关注,那便是刘劲。
刘劲版“周恩来”
王铁成作为“周恩来”的特型演员出身,出现在大荧幕上时,基本都是同一个形象。
和他不同的是,刘劲并不是特型演员出身,在饰演“周恩来”之前还曾饰演过其他各式各样的角色。
刘劲的家乡在偏远地方,小时候对于艺术方面的概念少之又少。
可当他第一次看到村口放电影时,他的心里激动地乐开了花。
这是他没有见过的新鲜事物,从那时起也成为了他心里所追求的目标。
成为一名演员,变成了刘劲想要走出大山的唯一动力。
1983年,刘劲在经过几次冲刺之后,终于考上了心心念念的军艺。
之后十几年的时间,他所接触到的角色范围广泛。
从86版《西游记》中的“五庄观道童”,到《宋家皇朝》中的张学良。
刘劲的角色跨度很大,但他为什么到后面会成为“周恩来”的特型演员呢?
他能和“周恩来”这个角色产生羁绊,还是要感谢化妆师王希钟。
在《宋家皇朝》开拍时,刘劲在剧中饰演“张学良”一角。
当时王希钟老师为他上妆时,一直盯着他的脸四处看,随后便说道:“你的形象应该去饰演周恩来,这个角色或许更合适。”
1996年,《遵义会议》的剧组还真找到刘劲,邀请其出演“周恩来”一角。
刘劲刚开始还担心演不好这一角色,但得知王希钟老师力推他来出演之后,他还是接下了。
刘劲跟随着王希钟老师来到剧组,并由王老师亲自为他定妆。
经过一番改造之后,刘劲的形象让在场很多人为之震惊,这简直就是从照片里走出来的“周总理”。
相比于形象,刘劲最大的优点是在于眼神和神态和周总理十分相像。
对于这个角色,他刚开始是非常不自信的。
前有王铁成前辈为观众们留下无法超越的印象,更有许许多多的演员,刻画出各有千秋的“周恩来”。
刘劲又如何在众多前辈中脱颖而出呢?
他经过再三揣摩,终于找出来一条适合他本人的路子:与其在外表上下太多功夫,不如尽心尽力做到“神似”。
这样的细节,在很多剧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刘劲的演技不仅能让人身临其境,更能直观地让观众们感受到剧中“周总理”的情绪变化。
曾有媒体这样评价他的演技:“注重磅礴大气的同时,还不失细腻含蕴,善于深入刻画角色内心的情感世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表演风格。”
2001年,电视剧《长征》的播出,他再次让观众们眼前一亮。
刘劲在接到这部剧时,心中瞬间背负着很大的压力。
因为他的家乡有很多红军长征时留下的痕迹,而他在很小的时候也总能听家里长辈提起长征的故事。
正因如此,他想要尽自身最大努力演好这个角色,也想真实还原出当时的景象和人物心理。
刘劲在《长征》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众人聚在一起喝酒的片段。
他所饰演的“周恩来”,在那个场景中说话十分有气势,但和身旁好友说话时却又如此亲切,让人感觉这就是我们印象中“周总理”本人。
在未开工的时候,他经常和唐国强、陈道明等人聚在一起讨论剧本。
剧组中工作人员看到之后,很多人都会产生错觉,因为几个人的形象太过于还原历史。
这不仅是刘劲等人的演技好,更是他们对于那些伟人的崇敬和仰慕。
作为文艺工作者,刘劲能做的只有将角色刻画好,以影视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历史。
相比于在大局上的“磅礴有气势”,刘劲在刻画“周总理”对于感情方面的细腻也是十分到位的。
在电影《八月一日》中,刘劲的感情戏可以说是“封神”般的存在。
当时因为意见不合,陈独秀转身离开了组织。
这样一位百年难遇的人才的离开,不仅是周恩来,其他的成员对此也感到十分遗憾。
在剧中,刘劲所饰演的“周总理”站在黑暗中,虽然他并没有任何一句台词,但微弱的灯光下能清晰地看到他眼角的泪水。
他将“周恩来”的遗憾表达得淋漓尽致,仿佛在告诉观众们:他对于还未见到胜利的曙光,在摸索前进过程中对于同伴离开的不舍和遗憾。
除这个镜头之外,刘劲还有一个镜头,可以说是全剧最煽情的点之一。
当时周恩来要奔赴南昌,在离开的前一夜,他和妻子邓颖超相拥在一起。
他安慰着因难产而失去孩子的妻子,以后肯定还会有孩子的,开导妻子走出悲伤的情绪。
可当邓颖超说出“无法再次生育”这件事之后,周恩来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作为一名领导人,他不仅要面对强劲的对手,还要面对着失去孩子的不幸和妻子小产后的伤痛。
那一瞬间,他的内心百感交集。
刘劲用哽咽的声音说话,仿佛“苦”已经到了心口但却无法言语。
他带着颤抖的语气说道:“只要革命有后,你我无后又何妨?”
为了大局考虑,这句话是他唯一的选择,但同时他知道心中的大爱又会“牺牲”一些事物。
刘劲在说出这句话之后,无法控制的悲痛情感已呈现在脸上。
那一瞬间,他是入戏的,观众们也随着他的情绪感受到了“周总理”的悲伤。
对他来讲,成为饰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是一种荣幸,是一份压力,更是心中的责任。
他以艺术的形式为观众们刻画了如此深刻的形象,同时“周恩来”这一角色也让他被世人所熟知。
与其说是荣幸,不如说是“相互成就”。
刘劲为自己女儿取名为“来恩”,以此来表达他对周总理的敬意和发自内心的感谢。
虽说王铁成和刘劲都是饰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但两人表演风格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
刘劲和王铁成的差异
王铁成老师更加注重“历史还原”,他几乎尽全力将“周恩来”这个角色贴合原型。
在外表上,哪怕是眉峰的位置还是嘴唇的长度,或者又是发际线的线条,每个小细节他都会去尽力还原。
在声音上,周总理是浙江人,王铁成老师就将那些话转化为谐音,再去死记硬背,直到彻底掌握周总理的说话方式。
在细节上,他会去琢磨周总理在处事时的神态,和遇到不同事时的心理描写。
为追求极致,他甚至还会模仿周总理的写字风格,无论从那个角度上都在力图还原。
这是因为王铁成老师出生在那个时代,他见证了很多历史,对于周总理的印象和情感比较深厚。
因此在周总理离世之后,他在十分悲痛的状态下,决定以艺术的形式将“周恩来”的形象呈现在大荧幕上。
相比于王铁成老师,刘劲老师更注重于内心情感的描写。
从他第一次被王希钟老师所肯定时,他和“周恩来”便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他的前面,已经有王铁成等前辈为观众们刻画出经典的“周恩来”形象。
而他思索之后认为,相比于形象,倒不如从神态、内心情感上再充分体现出“周总理”的形象。
事实证明,他是成功的。
从他成为“周恩来”这一角色的特型演员开始,直到现在他已经饰演过60多次的“周恩来”。
从《长征》直到现在,他的演技也在不断进步,每一部新剧都能让他对“周恩来”这一角色更加的熟悉和了解。
王铁成老师追求的是还原历史,刘劲追求的是艺术加工。
虽然表演方式不同,但他们的心中都有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将“周恩来”这一角色饰演好。
这不仅是作为一个演员的职业素养,更是对“周恩来”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的敬意。
他们两人以自己的表演方式,在荧幕上刻画出经典的角色形象,让观众们能更加直观的了解人物。
虽然他们的风格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都是十分敬业的演员。
作为一名“特型演员”,他们都无法私自接戏,甚至有时候还会面临着无戏可拍的现状。
因为饰演的角色太多深入人心,导致他们的戏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选择用演技将一个角色演到极致。
对于刘劲和王铁成来讲,能用一生演好一个角色,被观众们牢记于心,已经是演员最大的肯定。
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演员的存在,我们才更加真实的了解到历史,对往事有更深刻的认知。
标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48小时与我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