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心无归处,何以为家。意思是说心若无处安放,到哪都是流浪,即使有家也是空落落的感觉,说起来也像是另一种的行尸走肉而已。

看完《心居》原著,结局感觉还算完满。因为小说里的每一个人到最后内心都变得越来越柔软,并且有了温度。

心居顾清俞为什么结婚那么晚(每个毛孔都是心眼的冯晓琴)(1)

蜗居的各种心酸

魂若无所牵挂,到哪都是鬼道;反之亦有家。

“逝者安息,死者为大”。施源的母亲、顾清俞的奶奶顾老太一周内先后逝去,一个是抑郁症自杀,一个是寿终正寝。

她们的离开都是另一种归处的必然,但是,也都是老有所“依”。

施源的母亲生于书香门第,高贵又清雅的女人。因为知青下乡去了新疆受苦受难,境遇的落差让她罹患了抑郁症,再加上当年品学兼优、相貌出众的儿子施源又高考落榜,更加剧了她的心理病情。

当他们回到上海,一家三口一直挤居在老破小的30平米的老小区里,更让她的心境雪上加霜。

直到施源加拿大的二叔给了他们一大笔海外的遗产,施母再也不担心儿子的前途和生活了,带着对施源放心的爱,毅然决然地在深夜里割腕自杀。

施母选择的离开并不是一了百了,而是一种对家人放心后的自我解脱。

一个承受了大半生被生活龌龊着和精神压抑的大家闺秀,当既有带游泳池的海外别墅又有良好的教育资源从天而降时,她却铁了心得想死。

施母年轻时拥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却凄凉收场。人生就是在这样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之后,终归要趋于平静。这时候施母选择离开也可以说是她的心之所向的归处。

心居顾清俞为什么结婚那么晚(每个毛孔都是心眼的冯晓琴)(2)

心若无处安放,不惧四处流浪

有才有貌、有钱有房的高级白领顾清俞,却在36岁还单身状态。即使有一直追求他的暴发户展翔,她也几乎从未动心。依然执着地等待灵魂深处的白月光——施源二十多年。

因为限购,但又为了能买到看好的第N套房,顾清俞在中介的撮合下选择了假结婚。

有时候生活就是个幽默家,也会给人开个大大的玩笑。假结婚的对象竟是她的梦中情人施源。

即使当时顾清俞是假结婚的目的,遇到白月光时却也是真结婚的窃喜了。

然而斗转星移,事过境迁。二十多年已是物是人非。

哪怕顾清俞有着为施源父母买新房子住的真心,可也抵不过婚后各自面孔的暴露,俩人的三观早已不同频。

世事就是这样,假的真不了。却也像是玩笑开过了头。最终两人依然是履行之前的假结婚合同,选择平和离婚。

展翔、顾清俞和施源之间都是忘年的灵魂之恋,他爱她20年,她又爱另一个他20年,到最后他们爱的竟然都是错觉。

爱恋的感觉都给了青春,像是一场梦。最后依然还是单身状态,即使他们都有豪宅和多套房子。

这不正是“心无归处,何以为家”的感受。就像施源后来即使买了上海的新房还是选择离开上海前往加拿大居住;而顾清俞痛快地答应公司去新加坡开拓市场。

这样的选择,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他们的心是因为没有一个家可以让他们安放下来,所以才不怕四处“流浪”。

心居顾清俞为什么结婚那么晚(每个毛孔都是心眼的冯晓琴)(3)

顾老太年老去世,却唤起了子孙们的暖心

顾清俞在奶奶去世后的一周本是去新加坡报道的日子,然而最后三天她放弃了这个机会,申请继续留在上海。

悲欢离合,人生几何。就像一会糊涂一会清醒的张老太去世前特舍不得老伴,因为见一面,少一面。

加之顾清俞又看到施源因为母亲去世后的恸哭,她的心柔软了下来。有老爸在,家就在。余生要多陪陪老爸。

所以,一个人有了牵挂和不舍,心也就有了归处。

顾老太的去世,也让顾家的三兄妹更加抱团和珍惜。妹妹顾士莲放下对大哥顾士海的失望;又闷又冷的顾士海放下了在黑龙江下放时的怨气,不但开始捡拾起编制手艺开创了第二收入,而且也可以温和地对待起大大咧咧又能说能干的老婆苏望娣。

就连单纯懦弱的孙子媳妇葛玥,在花心老公顾昕因为工作违纪坐牢之后她也开始变得不一样:要做一个坚强的两个孩子的妈妈,还学着主动出击找关系去减轻老公的罪责。

每个人都在用力生活,就像冯晓琴说的一句话:生活就像一团面,你把它揉成什么样,它就会是什么样。

冯晓琴算得上《心居》整本书的主角,精明、能干、要强。用生意人展翔和史胖子的对话中的评价:她每个毛孔里都是心眼。可以看得出冯晓琴绝对不一般。

即使顾家人对她有防备,但她依然不为所动,在老公顾磊不幸摔下楼梯而身亡后依然不离不弃。

她一心要像顾清俞一样有钱有房,最终在与展翔的合作中开辟了一番事业的新天地。

她的心最初是有个上海户口,后来的心放在孩子身上——培养成才,再后来就是成就一番事业。

……

到最后,每一个人几乎都找到了内心的追求,或者个别的人也正在努力寻找。我认为每个人都在向阳而生,变得更加努力成长。

心居顾清俞为什么结婚那么晚(每个毛孔都是心眼的冯晓琴)(4)

结语

林清玄曾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人生漫漫,哪怕世事沧桑,还是依然心怀美好,是最好。心有了向往,便也皆是归处。

《心居》——给心安一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