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真的是好久都没有提笔写东西了,不是心中没有,只是被琐事缠身,每次提笔之时,又有些杂念。恰好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有点空闲,而趁着空闲之时,我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一是写下的内容或许不一定有什么学术价值,但是对于经历实战的我,是有一种记录、总结,或许还有些能给同行伙伴一些启发;二是摆脱心魔,说起来有点吓人,但我相信所有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东西,可能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是或许是让你没有真正静下来做自己的一种状态,想要走出来,需要一些勇气,当然也需要有些能让自己专注的事情,写这些文字,就是让我能够足够专注的事情,我要感谢自己,在迷茫时刻,还记起自己有可以静下来思考的空间。Em…… 怎么听上去有点像盗梦空间中的图腾……

dcf包括哪些(为什么那么纠结DCF)(1)

什么是DCF?

现金流折现模型(Discounted Cashflow Model),简称DCF模型,是公司财务和投资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定价模型之一,在学术和实践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现金流量贴现法就是把企业未来特定期间内的预期现金流量还原为当前现值。由于企业价值的真髓还是它未来盈利的能力,只有当企业具备这种能力,它的价值才会被市场认同,因此理论界通常把现金流量贴现法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首选方法,在评估实践中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且已经日趋完善和成熟。

要知道在投资领域,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类型的资产,似乎都要对其进行估值,而估值的依据,很重要的就是从其财务报表入手,而报表中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通过一系列假设来预判这个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而我们通常对于这个企业进行估值,也就是通过财务报表体现的现状和通过一系列假设来对这个企业未来的情况进行评估,最终得出一个企业的估值。

这一切是不是听上去都特别合理,特别的有逻辑。嗯,没错,忽悠初学者就是这样的。但是,如果你实战中,只有这一种评估方法和途径,那么恭喜你,要么被投资人骂,要么被你老板骂,因为DCF是万金油,也是能让估值差之千里之物!就像我们对于管理的理解,你以为估值只是一种财务评估模型,通过假设和计算就能得出唯一的结果?其实估值本身就是门艺术!

那这么说来,DCF是没地方可以用么?当然不是!

使用哪种估值模型,主要还是要看行业(资产类型)和企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教科书上是这么说的,但是我觉得有时候在现代商业社会,有些企业也不能完全按照一种模型去讨论。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会做资产重组,例如有些上市公司的主业有几个领域,但是研究所在判断这个上市公司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主要的行业,这也直接导致该上市公司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所以,所谓的实战经验是什么?有时候就是对于这种多主业的企业估值时,在第一时间就能作出预判。

写到这里,我脑子里突然闪现出两个案例,可以补充说明我前面的观点,但是今天的确有点写累了,不知道要给大家科普什么,也不能作为实战的参考,毕竟我的水平也有限,但是更多喜欢的是可以讨论和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