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最近的新闻冲击有点大,从唐山烧烤,到大学生图书馆事件。为人父母的我们,除了有些惶恐,不免会问,是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吗?

想想“品学兼优”四个字,品是排在最前面的。在追求成绩、地位等外在的内容之前,先学做人,才是最重要的。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就曾在一次演讲中,问过现场的听众,我们求学,求的根本是什么?现场的人,回答不上来。梁启超点明,求学的根本是“学做人”。

如何学做人?做人又该从哪些事情做起?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不同的答案。但“善”,在一个人的品格中,是不能少的。

小时候,心中有“善”的种子,长大后,才会开花结果吧。这两天,给孩子选了一套能感受到“善”的书。

说是书,其实是一套游戏卡片——《与孩子一起成长》。

一开始选这本《与孩子一起成长》,是因为它的游戏性。如果你也曾居家过2个月,一定能明白,家里除了备足够的食物,也要备充分孩子的精神食粮。

怎么培养孩子的自然分享(在56个亲子互动中)(1)

《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科研的陈晓及团队,根据积极心理学理念,将适合4-12岁孩子练习的内容,融入到亲子互动中的一套游戏书。

虽然一开始是奔着“好玩”入的,但拿到手,被里面的内容深深打动。里面包含了56个卡片游戏,并且还有给父母的贴心指导手册。每一个对应的卡片游戏,都有练习导入与方法指导。让大人陪孩子一起游戏,也变得相当专业。

一般我们和孩子玩游戏,不会刻意去记录孩子在游戏中的反应。但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特意配了一本用于记录的“成长手册”。这份“成长手册”,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录,还有拓展性的练习。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在游戏中,发现善意,发现自我。

因为这份善意

《与孩子一起成长》里,有10张友善卡:

• 说出自己的两个优点• 分享一件开心的事• 说出一个想感谢的人• 说出欣赏对方的一个地方• ……

友善卡的作用,是让孩子感受“友善”,学会用欣赏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

一个孩子,天然会发出善意吗?看过太多的新闻,对于这个问题,无法给出确定的回答。但仍愿意相信,从小给孩子的心中,种下“善”的种子,好过长大后才发现孩子的冷漠。

看过一个视频。

在马路上,一位大人骑着辆装满水果的车,也许因为不平衡,车子摔倒,水果顺势滚了一地。原本在后面骑着小自行车的孩子们,加快了骑的速度,停在路边,动作迅速地帮忙捡起地上的水果。

这些孩子中,还有一个骑着小三轮车的小小孩。小小的身影,忙碌的动作。看这个视频时,内心被感动着,因为这些孩子们散发的天然善意。

心中有他人,心中有善意,是照亮自己,也是照亮别人的光。

蒋佩蓉在《母亲自我成长胜经》里分享过,她家的家风之一,就是利用自己的才能去帮助别人。因为大人是这样做的,她的几个孩子,在大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也养成了帮助别人的习惯。美国《科学》杂志曾刊登过一项研究,一个人的善良行为,能提升大脑中内啡肽的含量,这会给人增加幸福感。孩子幸福,不就是我们当家长所希望的吗?

想让孩子长大后,心中有善,人生幸福。不如,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在他们的生命中,种下“善”的种子。《与孩子一起成长》中的“友善卡”系列内容,就像是父母给孩子的“善”的种子。

怎么培养孩子的自然分享(在56个亲子互动中)(2)

因为这份用心

除了友善卡,《与孩子一起成长》里还有另外两种卡片的玩法:经典卡和拓展卡。这两种卡的内容,都离不开“用心”两个字。

经典卡,发现自己,提升觉察能力。里面有24个小游戏,其中包括的练习:• 感受腹部随着呼吸起伏• 把手放在胸口感受自己的心跳• 闭上眼睛,用鼻子觉察周围不同的气味• ……

拓展卡,在22个小游戏中,发现生活的美,养成积极的角度:• 听听窗外的鸟叫虫鸣• 尝试认识新朋友• 做一件善事• ……

看起来很简单,对不对?可是有时候,我们连呼吸都是快速、紧张的。起床要快,吃饭要快,走路要快,看书要快,在什么都要“快”的节奏下,“用心”成了稀缺品。

专门研究幸福的迈克·维金,在他的《为什么我只记得你》,分享了构成幸福的8种原料,仔细看过,会发现这8种原料,都离不开“用心”两个字。

可现在,外在的诱惑太多,想“用心”体会一件事,似乎成了奢望。在玩《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是体会“用心”的过程,也是让时间慢下来的一个过程。

另外,“用心”的过程,也是找到自我的过程。《幼儿园感知觉游戏》中提到“良好的身体感知有助于身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什么是自我意识?很喜欢孙瑞雪老师在《起点》中的这段话:

那是一种内观自己、感觉自己、和自己交谈、亲密自己、陪伴自己,本质上是爱自己的能力。

《与孩子一起成长》里的经典卡、拓展卡游戏,是带着孩子发现自我的互动游戏。

怎么培养孩子的自然分享(在56个亲子互动中)(3)

写在最后的话

如果说一开始选《与孩子一起成长》,是想居家时,可以有更多的活动和孩子一起玩。但在收到后,却被这套游戏书所温暖。

每天有很多的新闻,而大多数的新闻,是负面的。尤其最近的新闻,给人带来的冲击力太大。就算主动屏蔽,也无法抵挡新闻的渗透力。这些新闻,让人无力,也让人沮丧。

无力、沮丧之后,生活依然在前行。我们无法改变很多事情,当下,唯有做好自己。

为人父母的我们,想给孩子很多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希望孩子健康平安成长。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生活。这份“最好”,也包括“精神”。

与孩子一起成长,在良好的亲子互动中,让孩子看到自己,看到他人。做一个心中既有力量,又保有善意的人。

进入《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世界,和孩子互动,感受善意,感受自我的力量吧!

我是弥小木,一位真诚的阅读分享者。欢迎关注,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