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来,海棠都是文人酷爱吟诵的对象,尤其是宋朝。宋人陈思编纂《海棠谱》序曰:“世之花卉,种类不一,或以色而艳,或以香而妍,是皆钟天地之秀,为人所钦羡也。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骚人墨客特注意焉,独海棠一种,风姿艳质固不在二花下。”在《全唐诗》及其《补编》中题咏海棠花的共十六首,但是到了《全宋诗》数量激增到了五百多首。

比较有名的要数苏轼的几首诗词,比如《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一诗中就有“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一句,这也是《红楼梦》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时史湘云掣得的“海棠花签”题的诗句。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贾政一行来到怡红院、看到蕉棠两植时,清客就曾提议“崇光泛彩”四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当时苏轼被贬黄州,心情落寞。他以海棠知音自比,怜惜花开之清寂、孤独,所以以红烛照花,与花为伴。

红楼梦里关于海棠的诗词(红楼诗词二除了)(1)

湘云醉卧

至于坊间流传的苏轼所写“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讹传,原诗是元稹所写的《白衣裳二首》“雨湿轻尘隔院香,玉人初著白衣裳。半含惆怅闲看绣,一朵梨花压象床。”

苏轼还有一首《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中描写海棠的上佳诗句——“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以桃李的粗俗来反衬海棠。与这种写作手法相同的还有另一个著名词人——陆游,他在《海棠歌》中有“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分别用桃李、芍药来与海棠形成对比,后面还有句“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可以说海棠拥有让“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美貌和气质。

红楼梦里关于海棠的诗词(红楼诗词二除了)(2)

图为西府海棠花

陆游对海棠花十分痴爱,直接描写或者间接提到海棠的诗词有五六十首,因此被当时人称作“海棠颠”。

海棠花虽艳压群芳,贵为“花中神仙”,但是因为没有香味而被人诟病。就连张爱玲一生中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宋人的诗词当中也有大量关于“海棠无香”的吐槽,作为“棠蜜”的陆游非常生气,对这种吹毛求疵的行为进行反驳,比如《海棠》诗“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讥弹更到无香处,常恨人言太刻深”,为海棠撑腰翻案;《二月十六日赏海棠》中也有“欲夸绝艳不胜说,纵欠浓香何足病”,即便没有浓香,又何需苛责呢?

提起陆游和海棠,还有一个渊源——陆游与唐婉离别时,赠秋海棠留念,唐婉说是断肠红,陆游说应是相思红才对。十年后,陆游和唐婉在沈园重见,陆游有感于此,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秋海棠又叫八月春、相思草、断肠红,夏秋季开花,花色多为红色,也有白色。南京林业大学姜楠楠等人在《<红楼梦>海棠花文化考》一文中提出,《红楼梦》中的海棠诗就是秋海棠中的白花品种,所以尽管花美,寓意也略显悲凉。当然,怡红院中所种的“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和诗社中所赏的秋海棠并不是一个属。贾政也进一步解释了“叫女儿棠,是国外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

提到海棠,著名的还有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尽管在电视剧《知否》热播时,《如梦令》“为赋新词强说愁”“全靠辞藻堆砌,逻辑上狗屁不通”“不如喊麦”等上了热搜。)

红楼梦里关于海棠的诗词(红楼诗词二除了)(3)

《知否》电视剧照

而另一位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则因为没有海棠诗流传下来而备受“争议”,因为当时蜀海棠名满天下,有记载“蜀之海棠,诚为天下奇艳”,而杜甫在成都居留那么久,却没有一首诗词流传下来,也是遗憾。唐末诗人郑谷在《蜀中赏海棠》一诗“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注释“杜工部居西蜀,诗集中无海棠之题。”大概是关于“杜甫无海棠诗”的最早出处,此后宋代的王禹偁、王安石、范成大、杨万里、陆游等人都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讨论。(《宋代诗词中的海棠意象》,杭州师范大学,顾晓瑜)

《红楼梦》中关于海棠着墨许多,例如秦可卿房中挂着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指的是唐明皇召见杨贵妃,贵妃酒醉未醒,明皇以海棠喻之。两侧有宋代名士秦观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宋代文人们因“海棠春睡”的典故,似乎格外爱用美人微醺后脸上泛起的红晕来表达海棠柔媚的女儿情态。(南京林业大学,谢欣然《宋代海棠诗词研究——以诗词中海棠审美意蕴的外在呈现为例》)

红楼梦里关于海棠的诗词(红楼诗词二除了)(4)

图为《海棠春睡图》

而最集中的,当属海棠诗社中所作的《咏白海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