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界与格局
前段时间看 BoF,里面讲到一个一位黑人时尚总监穿着一身时髦的衣服——Phillip Lim 的上衣、Ellery 的裙子、Jimmy Choo 的鞋,去巴黎的一个地方送还包包给品牌,却被一个法国女人从电梯里推了出去。
那位白人认为像她这样的黑人就不该出现在这个社区,因为像她那样的人会偷东西。
图片来自 BoF 时装商业评论。
时尚总监向她解释自己的工作,穿着,结果那个法国女人依然坚持“不管你穿什么,不管你穿什么,像你这样的人就偷东西,你必须马上离开。”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努力工作,学习打扮,提升自己的形象,就是为了获得自信和尊重,而仅仅因为肤色或种族就要被抹杀努力,遭受歧视是非常不公平的。
我们总说法国女人随性有品位,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涵养。任何群体里都有精英和庸人。对于女性来说,有眼界有格局的人也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富足。
今天丁丁整理了5部能帮助我们提升格局的电影,都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更包容更成熟的心态,年轻女生们都可以由此获得成长的力量。
1.《相助》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关于种族歧视的,剧情紧凑,也充满光明与希望。在我心里,这部电影不逊于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绿皮书》。
电影主要讲的是上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前夕的密西西比州,富裕阶层的白人女大学生斯基特不顾种族隔离政策,写下黑人的故事出版成书,为黑人发声。
斯基特从小是黑人女佣带大的,对黑人很有好感。
那个时候,光鲜亮丽的上流阶级都把自己的孩子交给黑人女佣照顾长大,女佣们看似卑微,却承担着照顾下一代的责任。
她们告诉孩子,你很善良,你很漂亮,你很重要,而可爱的白人小孩也用温暖回报女佣说,“你是我真正的妈妈”。
白人女性们对待黑人女佣一直趾高气昂,只把她们当作成工具。但没想到的是,她们的下一代却在成长过程中和这群可爱的女佣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斯基特也是,她不断鼓励黑人女性,克服各种困难,收集了女佣们的故事并出版成书。
整个故事有很多感人和值得深思的细节,非常触动人心。每个独立个体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没有人生来就该被歧视。
这是那个时代发生在美国的错误,纠正一个错误,需要人的觉醒、发声,需要人们互助。
“When you see something that is not right, you must say something. You must do something. ”
不论是当下还是未来,我们都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反对不公,不做颐指气使的那一方,也不做逆来顺受的弱者。
2.《自梳》
自梳的意思,就是把头发像已婚妇女一样盘起,以示终身不嫁。一些女性不想成婚受虐待,便甘愿自梳女,和其他自梳姐妹一起生活在姑婆屋,相互扶持依赖。
这部电影很老了,是1997年上映的,讲述了在动荡年代,自梳女意欢和青楼女玉环相互交织牵绊的人生。
意欢年轻的时候为了逃避买卖婚姻,选择自梳终身不嫁。就在父母要抓她回去嫁人抵债的时候,玉环出钱帮忙解了困。
玉环作为八姨太,长期被其他姨太太欺负,丈夫还把她出卖给军阀当玩物,当玉环带着一身伤痕离开丈夫时,意欢也不离不弃,悉心照顾。
后来意欢被青梅竹马的恋人抛弃后危在旦夕,也是玉环散尽所有积蓄救了意欢的性命。战乱之后,两个人经过几十年的分离,依然坚守着对彼此的爱。
人的感情从来都是非常复杂的,亲密关系中的患得患失,自欺欺人,当面临选择时,你才看得清自己在对方心中有多重要。
旧社会的女性本就如履薄冰,渺小个体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中越显无助,就越凸显出这份真情的可贵。
《自梳》这部电影没有浓烈夺目的色彩,不论是拍摄还是故事都非常真诚、质朴。看完之后,你可能会重新思考爱情的定义。
3.《面纱》
这也是一部让人沉静的电影。改编自毛姆同名小说,画面清新而优雅,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成长、醒悟和自我救赎。
女主吉蒂出生在一个经济条件不错的律师家庭,被母亲养成一只金丝雀,希望靠嫁人跨越阶层。
但吉蒂眼光挑剔,25岁还没嫁人。后来迫于家庭压力,匆匆答应了细菌学家瓦尔特的求婚。
瓦尔特虽然很爱吉蒂,但他很沉默寡言,一直把心思扑在细菌研究上。草率的婚姻终究会埋下隐患,依然爱慕虚荣的吉蒂很快爱上了风流倜傥的已婚男人查理。
丈夫发现她的出轨行为后,就把她带到了霍乱肆虐的湄潭府。
起初这只是瓦尔特的一个报复手段,他想让妻子染病而死。
但在湄潭府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一切奢侈的念头和荒淫的欲望都显得罪恶,人与人的关系也变得纯粹。
吉蒂才开始审视自己从前的浅薄、虚荣和无知,在修道院奉献自己,帮忙照顾孤儿,在付出中找到了内心的富足和安宁。
电影还有很多情节就不剧透了,层次比我介绍的丰富很多。人性和情感都是复杂的,你无法只从一个角度衡量。
瓦尔特爱吉蒂,却想要报复又或者同归于尽;吉蒂不爱瓦尔特,即便看到丈夫无私善良伟大的一面,她也只是钦佩,无关于爱情。
但重要的是,爱情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除了浮华和情欲,还有更多有意义的道路等着你去探索。伪装的面纱也不一定是为了爱情而揭下,对自己坦诚才是真正的救赎。
4.《成长教育》
最近正好是毕业季,我们马丁靴的读者群体里面也有很多年轻女孩子,可能你正好高考结束或者大学毕业。
这部电影是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看的,剧情比较简单,但对年轻女孩确实会很有帮助,现在回想起来,我也会感激当年在还小的时候看过这部电影。
女主珍妮才16岁,正上高中,人长得美功课又好,会弹大提琴,梦想上牛津。
这样的女孩子美好得就像一颗珍珠,但父母对她的栽培都太过功利,一直希望她嫁个有钱人。
所以当珍妮遇见大卫时,也轻易地陷了进去。大卫虽然比珍妮大很多,但他儒雅绅士,风度翩翩,又开着限量版的车。
遇到这样礼貌体贴,又有分寸感的成熟男士,很多女生都会动心。
他们一起去看音乐会,去高级餐厅,参加拍卖会,去巴黎旅行。
上流社会的慵懒与惬意就是容易让人恍若梦中,既然已经有了想要的生活,为什么还要脚踏实地地努力?
剧情当然不出所料,大卫对她也只是一时兴起,受伤醒悟的还是珍妮。
这部电影可以让小女生学习的是,成熟男性的魅力确实很难阻挡,他们能带你开拓眼界,轻松地实现你的小愿望,同时还温柔体贴,完全尊重你的意愿。
——看似是完美伴侣,但很多时候都暗藏陷阱。他们要的只是你的崇拜和爱慕,哄骗你一直在他们身边,来满足他们浅薄的“主导者”的欲望。
作家廖一梅说:
“年轻的时候偏爱年长的男人,觉得同龄的男孩简单无趣,而跟比自己年长很多的男人交往,便觉得自己聪慧、成熟,占有了更多的岁月和经历,向人生伸出了更长的触角,有了更深的理解。
长大以后,知道岁月和经历每个人都会有,积年累月,只嫌太多,这才体会到年长男人的心态,当年你以为自己聪慧、成熟,其实他看见的只是年少活力,他们的赞美其实是对生命的谄媚。”
如果你也有大叔控,首先认清对方是不是骗子,其次认真思考一下,此时的你是否已经有了健康的“爱”的能力。
5.《喜福会》
这是一部很老的电影,有人把它比喻成“一群女人串成的珍珠项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我看过最好的女性电影。
片头出现的羽毛很特别,有点像阿甘正传。
——“这根羽毛看似一文不值,却来自遥远的故土,承载着我的一片美意。”
影片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四组家庭祖孙三代的不同际遇都贯穿起来,既有宏大的时代变迁带给人的思考,也有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的启示。
四个家庭的母亲都是中国人,她们发起喜福会,是为了分享幸福,忘却伤痛,也是对故国的思念。
四位母亲在年轻时都经历过不同的坎坷和创伤,她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女儿,但传统的东方教育往往深沉而不善交流,有时这种爱也会伤害对方。
妈妈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把孩子当作可以炫耀的工具,为此强迫孩子做她们不愿意做的事。
母亲们有自己的无奈,但也尊重并深爱自己的孩子,她们也希望女儿们可以自由勇敢地为自己活,拥有一份不依附他人的平等的爱。
丈夫的社会地位比自己高,并不代表你就比他逊色。保持自己的姿态,才能获得尊重。
母女关系是每一个女人一生都必须面对的难题。母亲一辈因为背负了太多创伤,而越是希望女儿摆脱,越容易扭曲了爱,这一份压抑又重新影响了下一代人,使她们敏感而自卑。
隐忍付出的贤妻良母式的爱,并不能换来尊重,如果遇到不珍惜你的人,不要妥协不要挽留,你完全可以过得更幸福。
这部电影有我们三代人的影子,非常值得一看。
很多女孩子都说自己总是没有自信怎么办,其实不自信的原因还是因为把“美”看得太重了。
对女孩子来说,美貌并不算最大的优势,多阅读,多体验,可能某一天就会突然意识到,外表的美只能增色一小部分,这一生中还有更多美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培养。
“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即便年轻,无法体悟丰富有层次的人生,书籍和电影一样可以当作生活的一面镜子。眼界打开之后,再看自我,看生活,角度和感受也会不一样了。
今天周五,大家正好趁着周末一起看电影吧,那我们周日晚见,到时候来聊明艳港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