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作家首部随笔集受热捧(青未了李传民专栏)(1)

文/李传民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我对书,从来都有一种莫名的钟爱。

记得我虚岁七岁那年,母亲说,七岁上学好不忘(记忆力强)。于是我就进入了家庭私塾,先生是我的父亲。没有课本,父亲就找来毛边纸订成本子,借在学校上学的孩子的课本,用小楷为我抄了一本书,封面是《国语课本》。写字就用粉笔写在屋门上,用石笔写在石板上。母亲用破铺衬卷为我扎了一只黑板擦。那时候,我做梦都想有一本正儿八经的国家出的正规课本。

父亲上课没有正规课时,都是在中午下午锄禾归来的歇晌的时候,或者在晚上和纺棉花的母亲共用一盏棉油老鳖灯。其余都是我的作业自习时间。没有星期天,除了过年走亲戚,除了六月六天爷庙赶庙会,除了村里请戏班子唱亮台戏。每逢赶会看戏,爷爷总会给我几角钱让我买吃的。我就把钱攥在手心里,掂量着买些什么急需的,从不肯去烧饼炉包子锅买吃的。直到把钱攥出汗来,买回我最喜欢的算术演草本,还有绿格红格的小楷本,大仿本。能买只铅笔,那就是奢侈品了。

记得第一册国语课本第一课课文是“拍手拍拍手”。第二课是“我唱歌你拍手,你唱歌我拍手”。最后一课课文“河里水,哗啦啦,解放军过我家。同志同志辛苦了,快快喝茶吧”!

算术是数父亲抽烟的火柴棒,母亲纺纱扎成把的棉花絮。算式就写在靠窗的桌子上和屋门的门板上。门板上写满了九九表,还记满了打算盘的九归歌。

到了暑假的时候,舅舅在乡中心小学为我订了一套二年级的新课本,也就是国语、算术第三册,这就要鸟枪换炮了。开学后,姥姥为送书专程到我家走亲戚,母亲要我到半路去接姥姥,我兴奋的一路小跑接到了姥姥。心里又兴奋又紧张,两眼紧盯姥姥胳膊腕上的竹篮子,就像新郎急于揭开新娘头上的红盖头。姥姥故意卖关子,闭口不说新书的事。我怕万一泡了汤,经受不了失望的打击当场哭起来,也不敢贸然去问姥姥。只是靠近姥姥身边,随着姥姥小脚一步一步的移动,听着篮子里隐隐有悉悉索索的纸张在响动。

回到家里,姥姥终于给了我一个预料中的惊喜。揭开竹篮上的盖布,拿开姥姥买的烧饼和瓜果,两本新书赫然露出了真面目。国语课本鲜红的封面,算术课本深绿的封面,一股油墨的清香从屋里直飘到院子里。我无心馋姥姥带来的烧饼和瓜果,捧着新书,翻过来翻过去,就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生怕新书被谁弄脏弄破,搂在怀里美美的睡了一夜。第二天天一亮,就如饥似渴的学起来,没过三天,书里的课文就被我囫囵吞枣看了个遍。至今还记得第一课的课文是:“天安门,在北京城里,红墙黄瓦,高大美丽。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现在我的藏书虽然可以成千上万计,却依然初心不改,多多益善,奢书如命。

本土作家首部随笔集受热捧(青未了李传民专栏)(2)

本土作家首部随笔集受热捧(青未了李传民专栏)(3)

作者:李传民,笔名雷泽风。男,1945年生,菏泽市人。菏泽市外贸粮油食品公司退休建筑工程师。山东省暨菏泽市诗词学会会员。

壹点号心梦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