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盘活低效用地的措施?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盘活低效用地的措施(盘活闲置低效用地)

盘活低效用地的措施

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

□ 记者 张厚新

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是基石。

近年来,临淄区凤凰镇立足土地基础,坚持“靠田谋发展,依农做文章”,向闲置院落要效益、向低效用地要经济,逐渐探索出一套符合凤凰镇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密钥”,村集体经济增收即将实现“凤凰式”涅槃,从而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模式一:闲置院落低成本盘活

11月16日,凤凰镇李家桥村石磨面粉厂,村党支部书记李杰正在和工人们一起忙活着刷地坪漆。

李家桥村早年就有生产手工面粉的历史,这次村委利用村头的村集体闲置院落,投资45万元,采购8台石磨面粉加工机器,开一家石磨面粉作坊。

“马上就开业了。年产量80吨,村集体可以增收5万元,还能带动3名村民每人每年增收2万多元。”李杰告诉记者。凤凰镇对辖区56个村全面摸排,对像李家桥村这样村内一些长期闲置房屋、院落二次利用,以“低投入”的手工作坊进行盘活。

同样,凤凰镇大路北村益民榨油加工厂,只需1台榨油机、3名操作工人,便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大薄村线束穿插及捆绑手工作坊,利用空闲活动室,无需额外资金投入,当年便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为50名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模式二:一般耕地多特色种植

在凤凰镇西河村阳光大棚里,刘光华正在精心伺弄着他的盆栽生态蓝莓。

“虽然价格贵,但是栽种和养护都不难,作为一种经济作物,蓝莓是创业致富的好选择。”刘光华告诉记者。

西河村发挥康浪河·谷乐园引流优势,建设了生态采摘与乡村文旅项目现场,两处4800平方米的高标准阳光大棚,除了种植蓝莓外,还有一处用于与太乙制药合作的白玉蜗牛养殖项目,加上乡村旅游,预计年均增收40至50万元。

而梁家村特色水果种植项目则发挥党支部带头作用,整合30亩闲置土地资源,用于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品种和大樱桃、富硒梨等特色水果,每年可实现村集体增收15万元。

着力“破旧业、立新产”,凤凰镇以低效用地二次开发为突破口,对一般耕地进行统一规划和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

模式三:耕地流转大面积种植

“我们村一共托管了710.48亩土地。通过土地托管,既解决了人地矛盾,又解放了人力,还提高了村民和集体的收入。”梁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苏麦田告诉记者。

苏麦田算了一笔账,借鉴“全托管”模式,梁家庄村正在探索入股分红机制。到那时,村民年均分红1500元,村集体每亩分红收益300元,这还没加上村集体自有土地的收益。

目前,省供销社在凤凰镇“全托管”粮食种植面积7000亩,普通农户每年每亩收益1100元,村集体每亩分红收益350元,今年上半年小麦收获后,19个村集体共计收益90万元。接下来,凤凰镇将有序推进1.3万亩种粮大户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最终实现50%以上耕地“全托管”集中种植。

模式四:建设用地高效率盘活

走进凤凰镇大薄村莲藕加工项目现场,大门两侧的矮墙上,还依稀保留着“某某机械加工厂”的字样。

“这里已经闲了好几年了。”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

凤凰镇长期以来就有种藕的习惯,大薄村就利用这个闲置厂房引进了扬州一家藕汁、藕粉加工企业。“设备正在调试中,这个月底就能投产。藕两头做藕汁、藕粉,中间段做预制菜,藕渣则是上等的工业原料。”项目负责人钟鹏说,这个项目运营后一年可以增收100万元。

农村建设用地一般比较稀缺,凤凰镇坚持高点定位和长远谋划,联合企业等优质资源进行合作,以标准化的厂房和生产线搭建可持续运行的村级增收产业。侯屯村规范沿街经营主体,采取房屋租赁的方式,年均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

在全面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践中,凤凰镇坚持党建引领,从各村实际出发,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经济增收反哺乡村发展,让群众看到实绩、得到实惠、共享成果。

编辑:张剑

本文来自【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