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唐僧的画风是怎么跑偏的?

“重读西游” 第一季 第十八期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上一讲,我给你说了唐僧的前世和今生,自打他出生那时起,就自带光环,还跟你讲了他作为取经人的三大优点。

这一讲,唐僧就怀揣着一颗无比坚定的决心,正式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他在双叉岭这个地方,遇到了取经路上的第一个磨难。在这里,他却暴露出了三大缺点,画风彻底跑偏了。

唐僧的性格特点从哪件事看出(唐僧的三大缺点是什么)(1)

作者为什么会笔锋一转,把他塑造成这样一个形象呢?

咱们先来看故事吧。

唐太宗在唐僧临走之前,专门给他安排了两个随从在路上伺候他,另外还送给他了一样非常厉害的东西,通关文牒。

这通关文牒有什么厉害呢?它有点像今天我们出国用的护照,但是比护照更有用,因为这不光是唐僧的身份证明,还是一份唐太宗专门请沿途国家提供帮助的文书。

要知道那时候的大唐帝国,可是地球上最强的国家,这大唐皇帝的请求,大家都得给点面子。有了这么充分的准备,唐僧还以为这取经的十万八千里路,不过就是一场长途旅行呢。

可是,真经哪是这么容易就能取到的。这一天,唐僧和他的两个随从,走到了一座叫做双叉岭的大山,在这,他遇到了取经路上的第一难。

唐僧的性格特点从哪件事看出(唐僧的三大缺点是什么)(2)

双叉岭上有一个自称寅将军的妖怪,这妖精的名字很奇怪,就是十二生肖里,寅虎卯兔的那个“寅”字。我想你可能猜出来了,这寅将军是一只老虎精。唐僧和他的两个随从被寅将军抓回了洞府,洞里还有寅将军的两个朋友,一个是狗熊精,名叫“熊山君”,另一个是水牛精,名叫“特处士”,这三个妖怪聚在一起,就先把唐僧的两个随从当成了下酒菜,当着唐僧的面,嘎吱嘎吱地把两个大活人给吃了。把这唐僧吓得魂飞魄散,心想这妖精的下一顿点心,肯定就是自己了。

幸好危急时刻,有一个神仙在暗中保护他,趁着妖精睡觉,把唐僧给救了出来。这位神仙啊,就是《西游记》里的第一老好人,太白金星。之前我给你说过,这太白金星不止一次帮过唐僧未来的大徒弟孙悟空,怎么这一次又来救唐僧了呢?这个问题,我会找机会专门跟你说。现在先说说唐僧脱险以后怎么样了。

话说,这唐僧经过了这样一场劫难可是吓得不轻,两条腿哆哆嗦嗦,连路也走不动了。好在有太白金星连搀带拖,才把唐僧送上了路。这时候的唐僧,原本的主角光环碎了一地,优质的取经人画风也彻底跑偏了。

唐僧的性格特点从哪件事看出(唐僧的三大缺点是什么)(3)

从双叉岭的劫难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唐僧在取经路上开始暴露出来三个非常明显的缺点。

唐僧身上的第一个缺点是恐惧。

从生死线上被救回来的唐僧,现在是看到什么东西都害怕。在《西游记》里用了这样一个词来形容唐僧,那就是“战战兢兢”。他在双叉岭真是被吓破了胆。这种心情跟他刚刚离开长安城的时候,那是完全不一样了。

原来在长安的时候别人问他,要是遇到危险怎么办?他很坦然地回答:“心生魔生,心灭魔灭。”意思大概是说,只要揣着一颗平常心,妖魔鬼怪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但是,孤身一人的唐僧真遇到妖怪的时候,立马认了怂。虽然他发过誓,取不到真经誓不回头,但现在的唐僧也只是硬着头皮往前走,从之前的意气风发,变成了一幅战战兢兢的凡人模样。

唐僧的性格特点从哪件事看出(唐僧的三大缺点是什么)(4)

“凡人”这个词儿,后来就变成了唐僧在取经路上的标签。孙悟空动不动就说,师父是个肉眼凡胎,所以,不管他以前有多么厉害的身世,或者身上有多少优点,在取经路上的考验面前,唐僧就是这么普通。说他是肉眼凡胎还是轻的,悟空嘴里还骂过他“脓包”,还有“皮松”之类的话,骂的就是唐僧一遇事儿就胆小害怕的个性。

再来看唐僧的第二个缺点,那就是软弱。

软弱跟恐惧是有关系的,在长安城的时候,唐僧有主角光环的加持,主动请缨去西天取经,完全是一副大无畏的表现,可当内心充满恐惧的时候,他就变成了软蛋一个。从双叉岭逃走没多久,唐僧又在路上遇到了猛虎、毒蛇,正当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本领高强的猎人,叫刘伯钦。

唐僧的性格特点从哪件事看出(唐僧的三大缺点是什么)(5)

唐僧一见到他倒头就跪,口里还止不住地大喊“大王救命!大王救命!”这请别人帮忙,怎么还跟求饶一样呢?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刘伯钦是个杀人强盗呢!这跟他原来那个一本正经的高僧形象差太多了,那种要踏平坎坷、一去万里的豪情壮志,彻底没有了。

最后,再说说他的第三个缺点,那就是特别容易心生怀疑。

虽然刚才唐僧被妖怪吓得腿软,但取经的决心倒是没有改,至少还没打退堂鼓。但这并不代表他对西天取经的目标还是那么坚定,唐僧后来总会时不时叨咕,我还能不能走到西天啊,这经还取得成取不成啊?

这毛病在他收了三个徒弟以后还愈演愈烈,你想想看,有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保护,照理说他应该放宽心了吧?可唐僧老是动不动就爱问孙悟空,“还有几时能到灵山?”这么提问,真是让人瞧不起。到了镇元大仙的五庄观时,唐僧也问起过这个问题,悟空回答得好,他说:“只要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你看,这师父的觉悟还没有徒弟高呢!

讲到这里,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作者吴承恩在《西游记》里,不坚持唐僧出发以前高大上的人设,会笔锋一转,一下子让他变成一个浑身满是缺点的“凡人”呢。这里面,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唐僧的性格特点从哪件事看出(唐僧的三大缺点是什么)(6)

《西游记》这么写的第一个原因,其实是要表达一个更深的主题,那就是取经之路,正是一场凡人历经考验后脱胎换骨的修行。

这个怎么理解呢?之前我跟你说过,孙悟空在取经路上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他跟着唐僧去取经,是一场降服心猿,也就是降服内心的一种修行。而他的师父唐僧也是这样。跟如来手里的真经比起来,这十万八千里的锻炼,才是对一个凡人真正的救赎。

对于唐僧来说,他从恐惧和软弱以及怀疑中,逐渐锻炼出成熟而坚定的心智,最后超凡入圣,这不正是一场更伟大的修行吗?所以,书里把唐僧的形象设计出这种前后的对比,就是要突出这西天取经之路对人的考验和磨炼。

那《西游记》这么写的第二个原因,我就得给你讲一讲,我国历史上四大名著的不同特点了。它们虽然都堪称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风格其实大不相同。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说的都是英雄好汉,意气风发的那些事儿,而《红楼梦》讲的,则都是一些儿女情长,以及家族的兴衰,他们的风格都显得比较正统而严肃。但《西游记》就不同了,有人称它是一本幽默小说,甚至滑稽小说。

唐僧的性格特点从哪件事看出(唐僧的三大缺点是什么)(7)

据说,那时从朝鲜国来明朝的外交使节就说,到了中国一定要买《西游记》,在漫长的旅途中好解解闷儿。所以,唐僧被写成一个怂包式的凡人形象,一会叽叽歪歪,一会又哭哭啼啼,也是想烘托出喜剧的效果。

贡献这种效果的当然还有老是耍泼的孙悟空,呆头呆脑的猪八戒,以及冷不丁说句风凉话的沙和尚了,这师徒四人就好像郭德纲德云社的群口相声一样,特别有趣。这也正是《西游记》的一大看点。

你要知道,中国文化从古至今一向都是比较严肃的,喜剧很少,有关“笑”的文学作品,真是凤毛麟角,而《西游记》正是代表了这种非常稀有的“笑”的传统了。

出一个思考题,在你的印象里,《西游记》的哪个情节让你觉得非常好笑呢?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的分享。

古典名著当然有它的教育意义,但是有趣又有料,可是《西游记》独一无二的文学价值,在读书的时候,千万别忽略了。

下一讲,我要给你说一说太白金星这个老好人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先是救了孙悟空好几次,这回又救了唐僧。他为什么那么喜欢救人呢?咱们,下回接着说。

下期预告:019太白金星为什么乐于助人?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下期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