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上,没有哪个朝臣贵胄像年羹尧一样传奇跌宕。

从1700年从政,九年时间就成为镇守一方的四川巡抚,这一年年羹尧仅仅三十岁,在后来的储君之争中,年羹尧力助雍正夺位,不久担任抚远大将军,远赴西北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

在平叛过程中,年羹尧节制西北地区军务,地位凌驾于各省督抚,此时的年羹尧位极人臣,成为整个大清最有权势的人物,然而不到三年年羹尧就被削夺一切官爵,以九十二款罪状被赐自尽。

雍正对年羹尧的死什么态度(被康雍两朝倚为国之栋梁的年羹尧为何在雍正上台仅三年就被赐死)(1)

可以说,年羹尧“坐火箭”式上升,一方面说明他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但其性格上的缺陷注定不被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皇权所接受,最终导致年羹尧的政治悲剧发生。

年羹尧,满清历史绝无仅有的汉人宠臣

年羹尧的一生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升官速度快,一个是皇帝宠爱深。

1679年,年羹尧出生于辽东广宁的一户名门望族,在明朝时,其祖辈年富曾担任户部尚书。

明清战争期间,年家被清军裹挟入旗,隶属于汉军镶白旗下,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曾任知州,家族的上升之路由此开始,其父亲年遐龄官至署理湖广总督。

受家庭环境熏陶,年羹尧从小就对仕途政治非常积极,1699年通过乡试考中举人,1700年参加会试、殿试。

此后与张廷玉等新科进士被康熙钦点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年仅二十一岁的年羹尧开始了仕途之路。

从1703年至1709年,年羹尧凭借卓越的能力,先后任从七品检讨、正六品侍读、从四品侍讲学士及正三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不久年羹尧开始了人生的平步青云,1709年四月出使附属国朝鲜,宣读康熙复立太子的诏书,任务圆满完成回国不久,他就在九月被外放为四川巡抚。

雍正对年羹尧的死什么态度(被康雍两朝倚为国之栋梁的年羹尧为何在雍正上台仅三年就被赐死)(2)

年仅三十岁的年羹尧成为镇守西南的封疆大吏,这在清初以来的汉人大臣中是绝无仅有的。

对于康熙的格外赏识和破格提拔,年羹尧感激涕零,在奏折中表示:

“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图报”。

到任之后,年羹尧很快就熟悉了四川全省情况,提出很多兴利除弊的措施,康熙对他在四川的作为非常赞赏。

到1718年,年羹尧在驱逐准葛尔保卫西藏的战役中表现突出,保证清军的后勤供给,为清军的胜利立下大功,康熙于当年提拔他为四川总督。

1721年又升为川陕总督,康熙甚至推心置腹地对他说:

“朕再无疑尔之处,尔亦不必怀疑。”

年羹尧在取得康熙信任的同时,与还在潜邸的胤禛也建立良好的关系,早在1709年,胤禛受封和硕雍亲王,获领镶白旗,年羹尧恰巧在胤禛管领范围。

不久,年羹尧的妹妹被纳为胤禛的侧妃,他成为胤禛的大舅子,此后年羹尧在九子夺嫡中,为胤禛出力不少,帮助其顺利登基,雍正继位投桃报李。

雍正对年羹尧的死什么态度(被康雍两朝倚为国之栋梁的年羹尧为何在雍正上台仅三年就被赐死)(3)

1723年,年羹尧的妹妹被册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就连赋闲多年的年羹尧长兄年希尧也被起用为署理广东巡抚,年羹尧的妹夫胡凤翚被任命为苏州织造兼苏州浒墅关监督,年已八旬的父亲年遐龄获加尚书虚衔。

年羹尧本人也被加封为太保,三等公,雍正对年羹尧的喜爱也溢于言表,时任陕甘总督的年羹尧汇报山西灾情,请求赈济,雍正批示:

“阿弥陀佛四字,但愿年年岁岁书赐你也。”

不久年羹尧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雍正继位后,青海的蒙古和硕特部酋长罗卜藏丹津蠢蠢欲动,西北局势紧张,雍正决心用兵西北,不仅是安定边疆,也试图通过打胜仗来稳固自己的权力。

雍正把这个机会给了年羹尧,1723年五月雍正下令川、陕、甘、云四省的一切事务和军务全部由年羹尧负责。

雍正对年羹尧的死什么态度(被康雍两朝倚为国之栋梁的年羹尧为何在雍正上台仅三年就被赐死)(4)

十月年羹尧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军赴西宁与罗卜藏丹津作战,而年羹尧没有辜负雍正的期望,在战争中他指挥镇定,用兵神速。

1724年二月击溃罗卜藏丹津主力,平定青海,雍正大喜,晋封年羹尧为一等公,甚至称呼其为恩人。

此后年羹尧继续镇守西北,雍正对他的信任也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朝中一切大事,哪怕与军事毫无关系,雍正都要私下与年羹尧商议,听取他的意见。

雍正甚至和大臣们说年羹尧“读书明理,持论秉公”,要他们仔细参考他的意见,年羹尧成为当时朝堂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年羹尧的跋扈性格为其覆灭埋下伏笔

年羹尧虽然凭借杰出的能力受到康熙、雍正两朝皇帝的恩宠,但其性格上的缺陷却注定让他付出代价。

雍正对年羹尧的死什么态度(被康雍两朝倚为国之栋梁的年羹尧为何在雍正上台仅三年就被赐死)(5)

年羹尧的性格缺陷体现在轻浮自傲方面,早在他二十岁入翰林就喜欢嫖妓,有“儇佻恶少”之称,大意是浮躁轻佻的意思。

再加上很有才华,所以经常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有人规劝他,他时有收敛,但这个毛病直到他担任四川巡抚时也没有改变,甚至为此受到康熙责罚。

1710年,彝族首领罗都掠夺宁番卫(今四川省冕宁县),康熙命年羹尧与四川提督岳升龙前去平叛,年羹尧事先未与岳升龙沟通,也未向其通报相关情况,急得岳龙升只能先率兵去平定罗都。

等年羹尧到了宁番卫,听说罗都已被擒,就撤回成都,有大臣弹劾年羹尧延误军情,应该革职,但康熙仍然从宽留任。

不过年羹尧却不以为然,1717年,有个叫孟光祖的骗子冒充皇三子胤祉的下属,在全国各地招摇撞骗,到了四川,年羹尧相信了他的身份,赠给其马匹银两,后来还是在直隶被举报。

事后,孟光祖被处斩,而年羹尧也被处以革职留任的处分。不过终康熙一朝,年羹尧被康熙倚为清廷重点人才能臣。

虽然年的性格轻浮,但一直为康熙所容忍纵容,以至于年羹尧更加骄傲。

尤其是担任抚远大将军平定青海后,更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并与掌握人事权的吏部尚书隆科多和掌握财政权的怡亲王允祥之间关系恶化。

雍正对年羹尧的死什么态度(被康雍两朝倚为国之栋梁的年羹尧为何在雍正上台仅三年就被赐死)(6)

由于年羹尧不断以军功名义要求朝廷为他保荐的人员加官晋爵,每次推荐的官员太多,吏部不得已为其专立一档,谓之“年选”,而这触犯了隆科多的利益。

允祥在主持清查国库亏空之际,年羹尧屡次请求免除川陕各项赔补以及陕西亏空官员就地解职的处罚,这种做法被其他省所效仿,使允祥的工作出现困难。

要知道年羹尧得罪的这两人背景都不简单,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允祥是雍正的弟弟,是康熙的十三子,他们在朝廷都有极高威望和政治影响力,雍正甚至不断调停三人之间的矛盾。

可年羹尧压根不作积极回应。1724年,年羹尧进京汇报西北情况,雍正对此高度重视,专门让礼部拟定仪注,当年羹尧进京时,据史料记载:

“进京陛见,沿途垫道叠桥,铺面俱令关闭。”

陕西巡抚范时捷、直隶巡抚李维钧等两位封疆大吏甚至跪地迎送,入宫门时,就连京城里的王公大臣也在门外跪接,可年羹尧策马而过,毫不动容,王公们问候他,他也只略点头而已。

雍正对年羹尧的死什么态度(被康雍两朝倚为国之栋梁的年羹尧为何在雍正上台仅三年就被赐死)(7)

年羹尧的礼仪铺张和傲慢举动也令朝廷大臣极为反感,正是因为年羹尧处理人际关系的糟糕表现为自己的悲剧埋下隐患。

最后雍正出手打击年羹尧时,不仅没有一个同僚替他说话,反而落井下石,以至于年羹尧被勒令自裁,他们都拍手称快。

忤逆皇权,年羹尧犯了为人臣子的政治大忌

年羹尧的傲慢如果仅局限于同僚之中,并不会给自己的结局带来太大坏的影响,可是他的这一缺陷蔓延到与皇帝的关系上就是官场上的“兵家大忌”了。

年羹尧与雍正的第一次嫌隙是在西征时期,雍正以军中不可无皇子为由,安排他的政敌皇九子允禟随从年羹尧出征,实际上是要年羹尧监视他。

雍正对年羹尧的死什么态度(被康雍两朝倚为国之栋梁的年羹尧为何在雍正上台仅三年就被赐死)(8)

可年羹尧在康熙时期与允禟有交情,因此并未认真监视,也没有罗织陷害允禟的罪名,这引起雍正的不快。

第二是年羹尧的“年选”,平叛期间,年羹尧仗着军功和军权,他开列大量保举名单通过密折直递雍正面前,雍正内心虽不乐意,但依然全部准奏。

可是雍正的退让换来年羹尧的得寸进尺,再加上年羹尧自我标榜,喜欢奉承,广收贿赂,很快就出现了荐举泛滥、受举荐之人德行能力较低的问题。

以上种种问题,导致君臣嫌隙渐生,可是仅仅如此还不至于让雍正彻底放弃年羹尧,雍正与年羹尧的决裂是在其进京后。

年羹尧在京期间,雍正让他与总理事务王大臣、中枢近臣们一起面承上谕,下达圣旨,其实是想让年羹尧任中枢大臣之意。

可年羹尧根本不接受这一安排,甚至在与雍正会面时“箕坐无人臣礼”,雍正对这一切都忍了下来。

同时年羹尧在京招权揽势,四处插手各项政务,宣扬自己的权威、功绩,甚至不把允祥放在眼里,年羹尧的举动触犯了雍正的禁区。

雍正对年羹尧的死什么态度(被康雍两朝倚为国之栋梁的年羹尧为何在雍正上台仅三年就被赐死)(9)

身为皇帝,雍正最忌讳封疆大臣与王公内廷结交,于是雍正当着年羹尧和文武百官的面发表一通上谕,大谈“为君难、为臣不易”,并说外界流传年羹尧功高震主,足以左右朝政,都是无稽之谈。

雍正表面上是宽慰,实则暗中敲打年羹尧,但年羹尧并未察觉出雍正的言外之意,没有就此做出任何谢罪之举,依然我行我素,两个月后回到西安。

对于年羹尧的种种出格表现,使本就多疑的雍正更加不安,再加上雍正继位时间短,皇权不稳。毕竟给年羹尧中枢大臣不当,非要回西北,同时还在京中广结人脉,换了哪个皇帝都会起疑心。

而年羹尧在西北掌握全国最精锐的数十万兵马,谁也不敢保证他不是第二个吴三桂,万一有变,后果不可预料,雍正由此萌生除掉年羹尧的心思。

内部分化,调虎离山,雍正对年羹尧的一系列政治追杀

雍正在动手扳倒年羹尧前,决定来一次摸底试探。

雍正对年羹尧的死什么态度(被康雍两朝倚为国之栋梁的年羹尧为何在雍正上台仅三年就被赐死)(10)

1725年初他开始在与湖广、直隶等封疆重臣们的密折批示上表达其对年羹尧的不满,并明示他们及时表态,甚至揭发年的罪行。督抚们嗅到政治风向标的转变,纷纷积极响应。

于是雍正开始他的倒年计划,两个标志性事件是金南瑛事件和朝乾夕惕事件。

关于前者,陕西巡抚胡期恒参劾下属官员——陕西驿道金南瑛,雍正却说这是“妄参”,因为金南瑛曾经是怡亲王保举的官员,而年羹尧被指为胡期恒的幕后主使,被点名批评。

第二件事是1725年三月,北京城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天象,督抚大臣上表称贺,雍正特意看了年羹尧的贺表,发现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

雍正公开批评年羹尧是故意的,是“大不敬”,在古代,大不敬是一个相当严重的政治罪过,雍正把大不敬用在年羹尧身上,是在表明年羹尧失势的开始。

同时,雍正还不断挖年羹尧的墙角,重点拉拢他的部将岳钟琪,甚至谎称岳钟琪之父岳升龙是被年羹尧陷害而死,在与岳钟琪达成政治一致后。

1725年四月,雍正出其不意,下旨免去年羹尧川陕总督兼抚远大将军之职,调任杭州将军,由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

雍正对年羹尧的死什么态度(被康雍两朝倚为国之栋梁的年羹尧为何在雍正上台仅三年就被赐死)(11)

期间年羹尧一边上书谦卑道歉,请求留任,另一边指使西安官民挽留自己,可雍正不为所动,年羹尧无奈之下只能赴杭州任职。

眼见年羹尧失势,官员们对年羹尧的弹劾奏章如雪花片般呈上,雍正继续借题发挥,多次要求年羹尧明白回奏他被弹劾的罪状,年羹尧据理力争。

七月,雍正借口年羹尧只汇报了接任日期而没有谢恩之语,罢免其杭州将军之职,贬为闲散章京,看守杭州东门庆春门,到九月被革去全部官爵。

同时雍正下旨询问各省将军、督抚、提督、总兵对年羹尧的意见,所有人一致要求严惩年羹尧。

雍正见时机成熟,于十月正式批准逮捕年羹尧,并将其押解回京关入刑部大牢,1726年一月,年羹尧被议定大罪九十二款,判处死刑。

雍正对年羹尧的死什么态度(被康雍两朝倚为国之栋梁的年羹尧为何在雍正上台仅三年就被赐死)(12)

但念及年羹尧平定青海之功,开恩赐其狱中自裁,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小结

年羹尧在清朝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不仅仅是青年时期平步青云,他平定青海叛乱,有力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

冲这一点看,年羹尧对历史是有功的,但其性格轻浮傲慢,恃宠而骄,在皇权高度集中的满清必然会是一个政治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