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最近,宣城市泾县66岁的佘凌云很忙。

尽管已经退休多年,但一有空闲,佘凌云便伫立在一方长约2米、宽60公分的沙盘前,聚精会神间,过往的思绪被一幕幕拉回到眼前,跟放电影一般。

沙盘上,微缩房屋鳞次栉比,蜿蜒的青弋江穿村而过,彼岸,章渡村民们昔日的劳作场景,尽收眼底。

什川古镇全景图(泾县六旬老人制沙盘)(1)

章渡古镇沙盘全景。泾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章渡,又名章家渡,位于泾县城南25公里处,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据清嘉庆《泾县志·市镇》载:“漆林渡西岸,有坊曰:西来一镇。”因镇傍泾溪,故又称泾溪古镇。

在过去,这里也被称为漆林渡,因古时江岸有漆树万株而得名。

土生土长的佘凌云,在章渡生活了20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章渡古镇已经不再是他儿时的模样。岁月更迭,古镇风貌一去不返,只停留在章渡老年人的回忆里,很多有关古镇的历史,也被慢慢淡忘。

为传承历史文脉,再现古镇昔日风情,对老家怀有浓郁感情的佘凌云,早在退休之前,就萌生了用沙盘还原古镇风貌的构思。

查阅书籍、走街串巷、询访长辈、收集资料……2006年,有着深厚绘画功底的佘凌云拿起画笔,对照搜集回来的材料,边画边制模。经过6个月的潜心制作,按照一定比例真实还原章渡古镇的沙盘制作完成。

绿树青瓦、吊栋木屋,沙盘上近100栋微缩建筑模型,全面展示了章渡古镇的建筑风格。

从材料选取到格局构造,从模型搭建到场景还原,佘凌云如数家珍。“这里是过去的水运码头,这边是当年公社所在地,老排灌站在那个年代没少立功……”佘凌云饶有兴致地介绍道。

什川古镇全景图(泾县六旬老人制沙盘)(2)

章渡古镇沙盘一隅。人民网 汪瑞华摄

只见沙盘中,除了房舍、码头和街巷,打渔的、放排的、浣洗的、担水的,还有推着独轮车的,各类手工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就连鱼鹰捕鱼、民居木窗都制作得细致精美,仿佛瞬间带人穿越到了几十年前男耕女织的年代。

而制作这些建筑物模型所用的材料,全部来自随处可见的硬纸板、铜铁丝和锯木屑等。对此,佘凌云笑称是废物利用。

别看浓缩的沙盘,这在佘凌云眼里,除了解自己的思乡之苦,更重要的是唤起年轻一代保护古村落的意识。

“我以前就住在章渡,现在都大变样了。”如今已经定居在县城的佘凌云颇为感慨地说,好在离得不算很远,每年一有时间就会回去看看。

巧合的是,佘凌云依旧住在青弋江畔,用他的话说,“同饮一江水,虽然有地理上的距离,但更多的情感上的亲近。”言语间,透露着惋惜,但也饱含着欣慰。

什川古镇全景图(泾县六旬老人制沙盘)(3)

青弋江穿村而过,微缩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泾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沙盘反映的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章渡古镇,集聚了当年具有代表性的‘千条腿’阁楼,是传播,也是传承。”佘凌云讲解道,“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把章渡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保存下来,也让更多人能够了解章渡的过去。”

尽管昔日古镇繁华不再,往日逐水放排的景象也已消失,但青弋江这条满载民俗文化的大河,始终与时代保持一样的航线。

在宣城泾县,大家耳熟能详的古村落有查济,有黄田,还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桃花潭。“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以及古村落保护的推进,章渡今后一定也会成为游客打卡地。”憧憬着家乡的发展,佘凌云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