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字数 2466 · 阅读 394 2019-03-22 11:14,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记录成长的一个瞬间?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记录成长的一个瞬间(记录寻找成长的感觉与痕迹)

记录成长的一个瞬间

0.806·字数 2466 · 阅读 394 2019-03-22 11:14

记录 道历47160321

——寻找成长的感觉与痕迹

惠自强

人生,是由无数个细节奠基而成的。老子教导我们说:“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意即,解决困难的问题,从容易处着手,(想要)做大事,(必须)从(处理、解决好)每一个细节开始。记录,就是常常被人们忽视的构筑人生大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细节(方法)。下面就谈谈:

记录,在中小学生成长教育、家庭教育中的运用与作用

什么是记录?

简单地说,就是无论是做什么,在做之前,先写下年月日(时分),然后再记下你做的事,就构成一份记录。

记录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广泛的存在着,但是许多人,只记事项,不记日期,过后,常常想不起是什么时候的事。可见,起笔“先写年月日(时分)”就会避免许多遗憾。

记录,一般应含两方面的内容:1、所记时间。2、所记事项。

记录的时间属性:在中小学生成长教育中,有目的做事形成的文字材料,标注年月日,就形成了客观的记录。

记录,又有主动记录与被动(当事人无觉)记录之分。在中小学生的大量学习行为中,凡动笔之前,都标注年月日及起止时分,从而产生“自不觉”型记录,只要师长(教师、家长)肯于收藏、保管,跨半年、一年(需要及时、不断订正错误),效果就会显现(成长自在其中)。

在中小学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中,经常性的默写、抽查都具有记录的潜质,只要起笔之前,先标注年月日(就构成了记录),若还能标注起止时分,就更好(便于统计时长,算出效率),但由于主导者(教师)不觉(习以为常),行动者(学生)不知,家长多不懂,所以,许多极具记录潜质功能的素材,均如流水而消失。

一名学生,如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养成记录与日记的习惯,坚持12年,并逐渐与读书、思考相结合,到高考时,就会有一种从容而扎实的收获感。那么从小学一年级起,家长、教师,如何引导孩子做记录,并逐渐上升到记录与日记并行不悖呢?

学校教师的引导:知识点随堂记录,本节课所学重点内容。(一年级,应以语文学科,记录字词句为主。)日记,需要思考,需要凝神炼句、遣词造句,所以学生常觉难;记录,只需回忆、查阅或列举,就简单多了。

家长可为孩子做专项(如起床时长、做作业时长;写字对比)记录。

生字默写记录本。它与生字默写本的最大不同,在于记录,始终是需要标明日期(年月日)与起止时间的。如:2018.3.5(一)8:03~(表示开始的时间),默写时,不会的字数要与空格数一致。结束也要标明时间:~8:11〈8'〉(表示结束的时间;尖括号里标的是时长,8分钟)。批阅后,每个错别字、空格字,每字写三遍。

事实上,学生从上学起,就开始写作业。而学生每天的作业,就具备记录的潜质。之所以叫作业而不叫记录,就因为它是由老师布置、学生写,然后再由老师检查,或批对错(并批个日期)或给分(小学低年级常常是给分,而且稍微认真一点儿,常常都是100。100、100、100……小学低年级常常得100(意味着特简单),而越长大得满点越难(是因为所学知识复杂了,所学知识越复杂,得满点越难。)因为是作业,无论教师、家长、学生,极少见有知道珍惜的。这是一个绝大的浪费。当站在珍视、积累、收藏的角度(也就是成长的角度,只要要求学生、孩子,天天、次次落笔之前,先标明年月日(叫日期),再能标明起止时间(如前所述),那就非常完美了。坚持一周、一个月、一学期、一年,以致12年,这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学科成长记录。我们的国家、学校、教师、家长,极少有这么要求的。

这正是我们努力和改进的方向——其实,表面看起来,一点儿都不难:凡动笔之前,都要先标明年月日(及起止时间)。只要切切实实地做,并收藏起来,坚持从小一到高三,12年坚持,就是人生成长记录。旁白1:这不仅仅是学生教育问题,更应该看作是国民素质培养问题。

记录的价值:1、标明年月日(日期)。2、产生对比度。3、有错必改。

学生在养成了记录习惯以后,在“广泛”的每日记录中,选择自认为有意义的或感兴趣的,每日专本儿而记之,就是日记!

记录,形成积累,才有意义;肯于收藏和利用,才有价值。如果我们的国家、学校、教师、家长,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由学生每周做一份专项列举、总结、汇报,形成记录并收藏,成长,自在其中。旁白2:我们的国家,要尽早的研究、决定、推行——在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建立学生、教师成长档案,校校有学生、教师成长资料(永久)收藏馆。

分享一、初三或高三,一些善学的学生,常常会建立“错题本”,这就是典型的“专项”记录本。没有日期,就大煞风景(构不成记录)。例:我2006年教过科任班的一个初三学年优秀生,全学年她做数学题最多。毕业后,特约收藏了她的初三毕业数学资料。写此文时,打开查验(2018.5)已隔12年,但因数学专题本上均无年月日(日期),历史性丧失殆尽。

分享二、试卷文件夹,专项存放。首先,从入学(小一、初一、高一)开始,就要坚持一贯。其次,养成下笔先标“年月日”的习惯。每份试卷,可根据实际情况,如每周末改一次,三次达到自己的最大高度(以小高或初中为例:中上等程度的学生,可要求达到满点;而中下者,根据能力,酌情要求。)

分享三、阶段性训练可记录的项目名称:1、经典诵读。2、生字词默写(英语单词同)。3、扑克叠加训练(提高大脑反应速度、记忆力):将一副扑克,取出四种花色的A、2、3、……10,共40张扑克,洗三遍,然后一张一张累计叠加并计时。4、数学基础知识读秒(背诵计时训练)。5、英语:一口气数数训练。

记录的作用

在中小幼成长教育中,记录的最大作用,在于:敦促改正错误,从而见证成长。有年月日的标记,就容易督促,形成时效感。不管是作业记录、试卷记录还是练习册记录,养成有错及时改的好习惯,不拖沓、不慵懒,学习效率、成长速度,自然提高。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成长,需得法;环境,影响人;氛围,熏陶人;程序,引导人;态度,左右人;习惯,造就人。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环境、氛围、程序、态度、习惯的综合塑造,亦即:创设环境、营造氛围、控制程序、端正态度、养育习惯。

记录(日记)、读书、思考、探索、尝试(行动)、创造,是人生有所作为的要素。家长,如果受过记录(日记)的熏陶,那么就相对比较容易过渡、影响到子女。如果我们当下,花大力气熏陶、影响、引导现在的中小学生养成记录(日记)的习惯,那么20年以后,当他们成为家长时,其后代再记录(日记)时,就容易得到更多地指点而变得更容易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