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状元是怎么排名的(高考状元清华北大随便上)(1)

每年高考放榜后,每个省的文理科高考状元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当然,各省的高考状元也成为清华北大等名校追捧的对象,负责招生的老师往往会在分数线出来后,第一时间来到状元家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以现金奖励的方式,希望能报考自己所代表的大学。

如今的高考状元,国内名校随便挑选,那么古代科举制状元呢?“学而优则仕”,这是古代读书人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读书即做官,这是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第一选择。

现在的高考状元只是各省的状元,每年一次,文理科各一人,全国共约六十几个人。而古代科举制通常三年举办一次,状元只有一个。状元,殿试考取一甲第一名的人。

古代高考状元是怎么排名的(高考状元清华北大随便上)(2)

科举制状元和如今的高考状元相比,难度是几何级倍数的,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这比如今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要难上几分,如此艰难地考取状元,会被授予为官职呢?

古代中了状元后,绝大多数通常会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这是一个从六品的官职,主要职务是为国家修国史、实录、记录皇帝言行等。通俗来说,翰林院修撰相当于皇帝的近臣,相当于秘书。

古代高考状元是怎么排名的(高考状元清华北大随便上)(3)

可能有人会纳闷,堂堂状元,就干个六品小官?确实,这个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相当于如今的地区任职级别。可大家不能忽视一点,这位职位是最靠近皇帝的,状元从一开始就进入了封建社会权力的核心,这一点就是最大的优势。

比如明朝有一个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另外,古代宰辅、内阁大臣等关键官职,往往都是从翰林院里选择。所以,状元郎一开始进入翰林院比在底层担任一个六品官员,要领先一大步。

古代高考状元是怎么排名的(高考状元清华北大随便上)(4)

而“探花”和“榜眼”两人,则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之职。这两人所作的官,是地地道道的七品芝麻官。

一名状元郎成为翰林院修撰后,如果运气不太差,一般不到二十年就有可能做到尚书或者进入内阁。要知道在古代封建官僚体系下,这样的晋升速度也是非常快了。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科举制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