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府安溪县李光地家族世居安溪县感化里(今湖头镇),世称湖头李氏,是当地著名的世家大族,据李光地本人为本族所制定的公约云:“吾族聚居于此,十有余世,根衍枝繁,人丁众多。” 自明景泰年间(1450-1456)至清末,李氏家族“代有明德”, 先后有22人进士及第,70人中举,其中文举人有62人之多,是福建闻名遐迩的簪缨世家与书香门第。

清朝状元出身背景(满清科举人物传之二十)(1)

安息湖头李光地故居鸟瞰图

李森,李光地六世祖,字俊茂,号朴庵,既农且商,富甲一方,为子孙读书出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终明之世,李森子孙后代中举人者为16人,其中6人连捷进士及第。

李懋桧,李森六世孙,李钺孙,李云霄子,字克苍,号心湖,以军籍考中万历八年(1579)己卯科进士,授庐州府六安县知县,升浙江严州知州,入为刑部员外郎,官终南京光禄寺少卿。

李栻,李森六世孙,李钺孙,李澜子,李懋桧堂弟,字克俨,号怀蓝。父李澜,嘉靖二十五年(1546)丙午科举人。李栻考中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进士,授刑部主事,历潮阳守、高肇宪副,官至端州道,子李日晔、李日熀、李日焜(顺治十一年举人),孙李国绅等,俱贵显,志于后。

李先春,李森六世孙,李镗孙,李九滨子,字念次,号克建,终身未仕,居积起家。子六:李日熺(字性甫)、李日燝(字葆甫,号渔仲)、李兆庆(字赖甫,号惟念)、李日晟(字挹甫)、李日升(字南甫)、李日火呈(字省甫)。

李仕亨,李希勤子,字克澹,号仍朴,军籍,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嘉兴知府,著有《四书注翼》、《易本义翼》、《易解趋对》、《杂著迂言》行世。

李日烨,李森七世孙,李栻长子,李光地从父,字咸甫,号旭寰,军籍,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进士,仕至广东副使。

李凤鸣,李森八世孙,李檝孙,李仕振子,字罔甫,号阆瀛,军籍,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进士,初任松陵知县,仕至户部主事。

李光龙,李森八世孙,李重芬子,字蟠卿,号在明,自号余隐,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进士,授翰林院检讨,著有《阆山集》。

李光地,李森八世孙,李镗元孙,李九滨曾孙,李先春孙,李兆庆子,字晋卿,号厚庵,又号厚斋,别号林卿、榕村,世称安溪先生,康熙九年(1670)庚戌科第二甲第二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康熙十二年91673),乞省亲归,次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李光地奉亲匿山谷间,郑锦与耿精忠并遣人招之,力拒不从。因平贼功,擢侍读学士,行至福州,以父丧归。康熙二十五年(1686),还京,授翰林院掌院学士,直经筵,兼充日讲起居注官,教习庶吉士。历官兵部侍郎、提督顺天学政、工部侍郎、直隶巡抚、吏部尚书兼管巡抚事。康熙四十四年(1705),拜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为官谨慎,恪尽职守,“其有献纳,罕见于章奏。江宁知府陈鹏年忤总督阿山,坐事论重辟,光地言其诬,鹏年遂内召。两江总督噶礼与巡抚张伯行互讦,遣大臣往讯,久不决。嗣诏罢噶礼,复伯行官,光地实赞之。桐城贡士方苞坐戴名世狱论死,上偶言及侍郎汪霦卒后,谁能作古文者,光地曰:‘惟戴名世案内方苞能。’苞得释,召入南书房。其扶植善类如此。” 康熙五十七年(1718),卒,年七十七,遣恒亲王允祺奠醊,赐金千两,谥文贞,雍正初,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

清朝状元出身背景(满清科举人物传之二十)(2)

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1642-1718)

李光地学识淹达,不仅是康熙朝名臣,而且也是康熙年间的著名理学家,堪称一代宗师,其著述鸿丰,主要有:《榕村语录》30卷、《榕村全集》40卷、《榕村续集》7卷、《榕村别集》5卷、《榕村制义初集》1卷、《榕村韵书》5卷、《榕村诗选》8卷、《礼记纂编》10卷、《朱子礼纂》5卷、《乐经传》5卷、《春秋毁余》4卷、《星历考原》6卷、《周易通论》4卷、《周易观象》12卷、《周易观彖大指》2卷、《周易观彖》12卷、《榕村字画辨讹》1卷、《周官笔记》1卷、《尚书》7卷、《尚书解义》2卷、《洪范说》 2卷、《诗所》8卷、《孝经全注》1卷、《古乐经传》5卷、《古文精藻》3卷、《大学古本说》1卷、《中庸章段》1卷、《中庸余论》1卷、《论语孟子札记》、《读论语札记》2卷、《读孟子札记》2卷、《离骚经注》1卷、《离骚九歌注》1卷、《参同契注》1卷、《文贞公年谱》2卷、《中庸四记 1卷》。、《榕村全集文录》2卷。纂修有:《朱子全书》66卷、《周易折中》22卷、《韵谱》1卷、《图说》1卷、《御纂周易折中》22卷。

清朝状元出身背景(满清科举人物传之二十)(3)

李光地故居

李光地弟:李光垤、李光垠、李光坡、李光型、李鼎征(号讱庵,康熙十九年庚申科举人,仕至户部主事)。从弟:李光让(字孙卿,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科举人,官崇安县教谕)、李光坊(字典卿,号蓼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举人、仕至太仓州同知)、李方复(李光坊弟,康熙五十年辛卯科举人,仕至广东平远知县)、李光华(李光坊弟,榜名其华,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科举人,官至湖南会同县知县)、李宗渠(李光坊弟,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举人,仕至宁波府经历)、李文良(李光坊弟,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举人)、李凤翔(李光坊弟,康熙五十九年庚子科举人,仕至江西玉山知县)。李光地子:李钟伦、李钟修、李钟佐(字世谐)、李钟倎。

李光墺,李先春孙,李光地从弟,字广卿,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纂修,充《一统志》馆纂修,参与修《八旗通志》,历任山东学政,官至国子监司业。四弟李光北,字上卿,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科举人,仕至福建福清县教谕;弟李光塽,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科举人,官至贵州酋阳州知州;八弟李光袁,字伯卿,雍正十年(1732)壬子科举人。子李元善,康熙五十二年举人,仕至四川德阳县知县。侄李钟问(李光北子),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丙辰科举人,仕至广西凤山县教谕。

李光型,李光墺弟,字龙见,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科进士,仕至河南彰德府同知。子李钟俾、李正恺、李宗遇。李宗遇,雍正十三年(1735)乙卯科乙卯科举人,仕至安徽盱眙县知县。

李钟伦,李光地子,字世得,别号菜园,康熙三十二年(1693)癸酉科举人,著有《周官纂训》数十卷、《三礼仪制歌诀》1卷、《四书节记》1卷.

李琼,李光地从子,李茂夫长子,字世禹,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科举人,仕至山东范县知县。弟李钟德,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科举人,仕至台湾府学教谕。弟李钟份,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科举人,官至刑部郎中。

李钟倬,李光地从子,李光坡仲子,字世瞻,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科举人,仕至浙江遂安县知县。

李钟侨,李鼎征子,李光地侄,李天宠弟,字世份,号抑亭,康熙五十一年(1712)壬辰科进士,翰林院编修,有学行。二弟李钟旺,字世蕡,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科举人;三弟李钟僼,字世志,号阆麓,仕至湖南辰溪县知县。子李清载、李清芳、李清江(字臬侯,雍正元年举人)、李清恺(字振侯,雍正十三年乙卯科举人)。侄李清馝(李钟僼子),雍正十年壬子科举人。

李天宠,李鼎征子,李光地侄,字世来,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在翰林院二十余年,家中一贫如洗,归家后,竟至饭,不能举火。

李清植,李光地孙,李钟佐子,字立侯,又字穆亭,别字主侯、种亭,由于早年父母双亡,自幼随祖父宦居保定、北京,亲承謦咳,学业日进。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进士,由翰林院编修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武英殿总裁,官终礼部左侍郎。李光地遗著多为李清植整理刊行,《李光地年谱》亦出其手。著有《文贞公年谱》2卷、《仪礼纂录》2卷、《淛口受存愚》2卷。长兄李清机,号芳园,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科举人,仕至山东成武县知县;弟李清藻,字信侯,号疑之,康熙五十六年(1717)丁酉科举人,仕至江西兴国县知县。

李钟俾,李光型(号龙见)子,字瑾斋,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进士,仕至直隶涿州知州。弟李正恺,雍正四年(1726)丙午科举人。

李清载,李钟侨子,字有侯,以庠生举雍正八年(1730)庚戌科进士,仕至云南顺宁府知府。

李玉鸣,李日燝玄孙,李光地从曾孙,李钟宁(字世元,号怀亭)孙,李遇时(雍正十三年乙卯科举人)子,李清奭(乾隆三年戊午科举人)侄,字靖侯,号靖亭,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叔父李清远,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李清标,乾隆九年(1744)甲子科举人,仕至福建崇安县教谕。弟李瑞珍,乾隆三年(1738)戊午科举人。

李清芳,李光地从孙,李钟侨子,字同侯,号韦园,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升广东道监察御史,进兵科给事中,迁刑科掌印给事中,转顺天府府丞,调任通政使司副使,擢詹事府詹事,移翰林院侍读学士,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官至兵部右侍郎。

李复发,李清文子,李清宾嗣子,李清奭侄,字潜夫,号潜夫,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进士,官至四川夔州府知府。

李清时,李鼎征孙,李光地从孙,李天宠子,李钟侨嗣子,字惠圃,号蕙圃,乾隆七年(1742)壬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浙江嘉兴府知府。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兗州府知府,擢运河道。乾隆二十六年(1761),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李清时监督修筑决口。“议者或拟用椿埽,费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馀。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蜀山湖出口为利运、金线二闸,旧制开金线资南运。清时令移金线在利运北,使蜀山湖水先济北运。寿张境有沙、赵二水,阻运河不得入海。旧于运河东岸建三空五孔桥,又于八里庙建平水三彷,使二水盛涨有所泄。清时议减低三空五孔桥,又于八里庙增建滚水坝,使涨未盛即泄,不为范、濮、寿张、东阿诸县民田害。总督方观承行河,用其议,二水始宣暢。卫水自馆陶至临清与汶会,旧有闸,盛涨不能御。清时令於闸南当汶、卫交流处筑坝,仍岁加高厚;又议拓四女寺滚水坝。尚书裘曰修行河,用其议,卫河得安流。”后历官江南淮徐道、河东河道总督,官终山东巡抚。乾隆三十三年(1768),卒。

清朝状元出身背景(满清科举人物传之二十)(4)

李清时1705-1768)

李清时是清代中期著名学者和治水专家,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李清时是安溪李氏家族继李光地之后的著名学者,家学渊源,著有《周易经义》12卷、《朱子语类或问》22卷、《蚕书》1卷、《汛闸约言》1卷、《治河事宜》等传世。兄李清载、李清芳、李清江、李清恺、李清京;弟李清均、李清昭;子李本采、李本璇;孙李景岱、李景同、李景东。

李济太,李鼎征孙,李钟旺子,字开侯,乾隆七年(1742)壬戌科进士,仕至新河县知县。兄李清济(榜名道济),雍正七年(1729)乙酉科举人,仕至威远县知县。

李宗文,李光地曾孙,李钟佐孙,李清植长子,字延斌,号郁斋,别号竹人,乾隆十三年(1748)戊辰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升翰林院侍读,充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历任陕西省乡试正考官、提督河南学政,迁詹事府少詹事,进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转礼部右侍郎,调工部左侍郎,充江南乡试主考官,提督浙江与顺天学政,官至礼部左侍郎。弟李宗凤、李荣惠;子三:李秬英、李壮英、李佑英。

此外,湖头李氏后裔中进士者还有李本昕,字警轩,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李景嵩,嘉庆六年(1801)辛酉科进士。

,